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0年4月1日 · 新型冠狀病毒引起的疾病在全球蔓延許多國家的主要城市都有病例及死亡案例發生並且進入高度警戒狀態民眾應該對疫病建立正確認知並且培養風險規避的保險觀念理性分析避免陷入恐慌同時臺灣各家保險公司皆以從寬認定為原則未將新冠肺炎列為除外責任且保戶若是確診入住負壓隔離病房亦比照加護病房認定。 「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往往是形容生命頑強或是麻煩事不能盡除,用作形容現在全球大流行的新型冠狀病毒事件,雖不能說是完全精準,但卻能切中許多人的感受。

  2. 2023年2月1日 · 即使是輕症甚至是無症狀的患者也有可能演變成長新冠而在染疫前體況不佳或是有潛在健康問題的民眾罹患風險更高研究亦顯示施打疫苗可以降低染疫後演變成長新冠的風險長新冠儼然是一場長期抗戰除了身體不適外更可能影響工作與人際互動甚至是心理狀態引發精神方面的疾病。 在此建議尚未確診的民眾確保身體狀況維持在一定水平外,也要施打疫苗提升免疫力;確診的民眾則要留意自身的恢復情形,若有長新冠症狀要及時尋求醫療協助。 更重要的是,無論有沒有確診都要購足醫療相關險種,沒有人能知道疾病將會為身體帶來多大的危害,而我們卻能用確定的保險面對不確定的未來。

  3. 2021年3月1日 · 因此看到大家因為擔心新冠肺炎疫情擴散被匡列隔離而爭買保險的現象是值得正面看待但也需要深切省思的。「年繳500元隔離14天理賠10萬元是這張防疫神單於坊間流傳的簡易訴求也是最吸引大眾之處那我們要不要想想如果隔離的時間是140天

  4. 2020年10月1日 · 1.健康及生命風險。 據世界衛生組織9月19日公布的數據顯示全球範圍內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已超過3,050萬例死亡病例超過95萬例此外還有非常多未記錄的無症狀患者代表著真正的數字可能更高由於此次疫情是世界衛生緊急事件因此目前民眾的醫療費用大多由各自的政府支付可一旦疫情成為常態之後治療費用可能就需要患者自理了。 不得不說,這筆治療費用可不是一個小數目,有的甚至超過了一般重疾治療費用。 更可怕的是,重疾不會傳染,這種病毒卻是一人患上、眾人遭殃,風險係數已不能以個人來計算。 所以藉由此次疫情,我們應該把這些真相和客戶分享,讓他們有所防範,不至於再次面對同樣事件時措手不及。 因此,一個完整的涵蓋住院、醫療及生命保障的方案,絕對是當下所有人都必備的。

  5. 2021年6月1日 · 近年,隨著醫學進步,許多癌症的治療都開始推薦採用標靶藥物,不少患者的療程期間不再需要住院,但市面上目前常見的醫療險,幾乎都還是和醫院裡的治療綁在一起。 以臺灣常見的大腸癌為例,目前病患雖不一定要住院,但大腸癌使用的標靶藥物每月動輒15~20萬元的開銷,長久下來,必然成為家中的沈重負擔。 再加上重大疾病的治療期一般來說都相當漫長,患者可能還會有醫院外的開銷和隱形成本,例如購買復健器具、營養品、看護費、交通往返費等,僅靠實支實付醫療險可能無法抵禦重大疾病所帶來的財政負擔。 重大傷險的優勢此時就浮現,只要客戶有重大傷證明卡,直接理賠一筆大額保險金作為抗癌的醫療支出,不用再跟保險公司爭論哪些是「非必要性醫療」,有卡直接理賠,簡單乾脆。

  6. 2021年4月1日 · 以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來說,突如其來的事件便給許多團隊帶來了人才流失問題,主管雖無法干預或阻止疫情的發生,但仍能透過調整團隊管理方法,進而讓團隊中的優秀人才留下來,維持團隊的績優人力占比。 關鍵1 讓夥伴忙起來。

  7. 2020年5月1日 · 危難之中,總是不免會讓人看清人性,但是在這波疫情延燒之中,我們便可以看見許多的醫護人員在防疫這一層為我們守住了第一線。 這一群又一群的第一線醫護人員與檢疫人員,他們幾乎是天天加班、週週無休。 現階段在世界上的每個角落,從指揮中心到最前線的醫療人員,他們都在這波「抗疫」之中,做了最即時和明確的調度指揮,以及悉心的檢疫工作,為自己的人民扮演了「守護神」的角色。 我對這一群抗疫守護神的奉獻感到由衷敬佩,面臨這四個多月以來的疫情轟炸,我們此刻仍然平安,皆是他們的無私奉獻。 那一雙雙破皮乾裂的手,日夜不停照顧確診患者,一方面又不停宣導防疫觀念和防疫措施,還要確保人人都有充足的口罩可用,目的就是要做好防疫措施,保護健康民眾的安全。 而保險從業人員的使命豈不與這些的一線醫護人員一樣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