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不過,近日南非發現新冠新病毒株,世衛命名為Omicron,變種的刺突蛋白出現32個突變,較Delta變種的突變數字的兩倍,傳染力更強,相信研發及生產疫苗需求又再增加。

  2. 2020年7月18日 · 公司最近的一個項目是參與公私合作計劃COVID-19 Evidence Accelerator,協助分享有關新冠肺炎及其治療方法的數據。 新冠肺炎疫情並未減緩Health Catalyst的業務增長,事實上,該公司表示有更多醫療保健公司因此而找到其平台。

    • 疫情刺激抗疫藥品需求
    • Ah股折讓收窄
    • 新藥概念憧憬模糊
    • 結語

    新華製藥生產的並非新冠疫苗,而是針對發燒等症狀的藥物,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發布《新冠病毒感染者居家治療常用藥參考表》中,山東新華製藥生產的退燒藥如布洛芬、對乙酰氨基酚、阿司匹令皆在列,而收鼻水的氯雷他定、西替利嗪等亦在該目錄內。 面對民眾搶藥潮,新華製藥表示,正積極配合國家防疫政策有關要求,生產車間多條智能化生產綫開足馬力,加班加點生產布洛芬片、維生素C片等市場急需藥品,全力保障市場供應。 新華製藥首三季收入按年升1成至至54.5億元(人民幣.下同),股東應佔溢利只輕微增長3%至約3億元。而根據中期業績的詳細分解,新華製藥營業額按年升3.2%至36.7億元,當中的解熱鎮痛原料藥的營業額為15億元,佔總營業額40.9%,而片劑、針劑及膠囊劑等的製劑營業額為16.3億元,佔總營業額44.4%,且該...

    另一個支持新華製藥股價修復的因素是H股較A股有高折讓。A股行情高漲,拉動H股表現,恒生滬深港通AH股溢價指數為41%,新華製藥A股較H股溢價為2.3倍,對比指數,新華製藥要收窄AH差距,股價明顯尚有很多上望的空間。然而,2022年6月時,新華製藥的AH股差價高達5倍,反映兩者差距已大幅收窄。加上A股估值偏高,因此H股折讓未能成為公司股價再上的好理由。

    新華製藥近來股價飆升背後還伴隨新冠肺炎新藥的概念。英國劍橋大學研究人員12月5日在《Nature》期刊發表的一篇研究論文,研究顯示熊去氧膽酸(UDCA)可用於預防新冠感染,而新華製藥也有生產熊去氧膽酸片,惟有關藥物尚未商業化。 熊去氧膽酸能否用作防治新冠肺炎仍需更多臨床研究,相信短期內不會成為新冠肺炎的治療藥,而該藥沒有專利,市場有能力生產該藥的藥廠眾多,因此熊去氧膽酸概念對新華製藥的影響是炒作多於實際。

    總括而言,新華製藥盈利前景無疑可因疫情看俏,然而公司及市場對盈利增長預測均欠奉,難作盈利預估來衡量估值。客觀而言,新華製藥2022年全年盈利相信難以倍升,而即使2023年首季能有2倍以上的盈利升幅,增長也難以一直維持。加上A股估值較H股炒高更多,回調壓力也大,可能拖累H股表現。最後觀乎新華製藥H股市值僅30億元(一周前不足20億元),但每日成交額高逾20億元,可以預期股價會較波動,故不建議現水平高追。 作者:Carlos Hie 更多內容: 恒指動力消失 關注萬九關支持 內地出行限制放寬 吼三隻零售股 內地准許跨區自由流動 三大出行股勢迎復甦 美股表現近年持續強勁,不知如何入手?我們精選了10隻高增長美股,並撰寫了《不應錯過的10隻高增長美股》免費報告。立即按此下載! 想提早退休? 想提高每...

  3. 2021年9月8日 · 隨著新冠肺炎病例上升,特別是由於具有高度傳染性的delta變體病毒,對加強注射的需求似乎是越來越有可能。 考慮到BNT162b2的功效似乎在六個月後下降,這點尤其正確。

  4. 2022年6月28日 · 或者,也許同樣存在問題的是,新冠肺炎病毒進化速度,比專門為其設計藥物和疫苗要快。 該病毒的omicron毒株的最新亞變種,對大多數已批准的針對該疾病的疫苗,具有驚人抵抗力。

  5. 2021年4月20日 · 不管你是否擔心疫情,這是一個有實力的醫療保健股票,你今天應該放入投資組合。 目前,市盈率低於16倍,遠低於Health Care Select Sector SPDR Fund的平均27倍市盈率。 Regeneron的市盈率自2019年以來,從未曾達到這個低點。 圖:Regeneron2018年至今市盈率. 數據來源: YCHARTS。 2. Zoom. 另一個受惠於居家常態的股票是視頻通信公司Zoom。 該公司的業務在2020年蓬勃發展,部分原因是其易於使用的視訊會議服務,使到企業和個人都能夠在家中進行連接通信。 只需點擊一個連結,使用者就可以在幾秒鐘內與數百名與會者一起參加虛擬會議。 更多分析 Zoom股票是否被高估?

  6. 2021年12月13日 · 目前全球高通脹情況持續多久,沒有人敢肯定,隨著新冠肺炎出現新變種病毒 Omicron再肆虐,供應鏈中斷問題仍然未能解決,加上原材料價急升及部分國家大量職位空缺等問題,為通脹可能再惡化提供助燃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