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2年2月21日 · 個新聞係咁: 係3月31日前成功投保由保單冷靜期完結日至4月30日期間若不幸在香港確診2019冠狀病毒病每位受保人將可獲提供的一筆過現金賠償將由10萬元增加至18萬元。 大家留意返,係1月19日,個時香港疫情仲係每日幾宗,所以恒生出左這個新聞後,當然無乜人為意。 但到2月初,每日個案已升至逾千宗,咁大隻蛤乸隨街跳,咁自然有機會主義者,攞番呢單野出黎擴傳,叫人快d買。 依單嘢有連登網民出post,標題為「 (恆生派錢) 中咗omicron 就送你港幣$18萬」。 畀連登仔一推,d人即刻上網了解下乜情況,原來仲有推廣優惠,可豁免10個月保費,即係只需要畀幾十蚊,買個50萬人壽保險一年TERM,過到21日冷靜期後,睇下四月底前中唔中,確診咗就有成18萬賠償喎。

  2. 新冠疫情爆發藥明生物SEHK:2269開始承接新冠疫苗的合約。 早前疫情紓緩及口服藥研發進展現曙光,藥明生物在疫苗方面的合約訂單難免有所放緩,成為早前股價疫弱的原因。

    • 疫情刺激抗疫藥品需求
    • Ah股折讓收窄
    • 新藥概念憧憬模糊
    • 結語

    新華製藥生產的並非新冠疫苗,而是針對發燒等症狀的藥物,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發布《新冠病毒感染者居家治療常用藥參考表》中,山東新華製藥生產的退燒藥如布洛芬、對乙酰氨基酚、阿司匹令皆在列,而收鼻水的氯雷他定、西替利嗪等亦在該目錄內。 面對民眾搶藥潮,新華製藥表示,正積極配合國家防疫政策有關要求,生產車間多條智能化生產綫開足馬力,加班加點生產布洛芬片、維生素C片等市場急需藥品,全力保障市場供應。 新華製藥首三季收入按年升1成至至54.5億元(人民幣.下同),股東應佔溢利只輕微增長3%至約3億元。而根據中期業績的詳細分解,新華製藥營業額按年升3.2%至36.7億元,當中的解熱鎮痛原料藥的營業額為15億元,佔總營業額40.9%,而片劑、針劑及膠囊劑等的製劑營業額為16.3億元,佔總營業額44.4%,且該...

    另一個支持新華製藥股價修復的因素是H股較A股有高折讓。A股行情高漲,拉動H股表現,恒生滬深港通AH股溢價指數為41%,新華製藥A股較H股溢價為2.3倍,對比指數,新華製藥要收窄AH差距,股價明顯尚有很多上望的空間。然而,2022年6月時,新華製藥的AH股差價高達5倍,反映兩者差距已大幅收窄。加上A股估值偏高,因此H股折讓未能成為公司股價再上的好理由。

    新華製藥近來股價飆升背後還伴隨新冠肺炎新藥的概念。英國劍橋大學研究人員12月5日在《Nature》期刊發表的一篇研究論文,研究顯示熊去氧膽酸(UDCA)可用於預防新冠感染,而新華製藥也有生產熊去氧膽酸片,惟有關藥物尚未商業化。 熊去氧膽酸能否用作防治新冠肺炎仍需更多臨床研究,相信短期內不會成為新冠肺炎的治療藥,而該藥沒有專利,市場有能力生產該藥的藥廠眾多,因此熊去氧膽酸概念對新華製藥的影響是炒作多於實際。

    總括而言,新華製藥盈利前景無疑可因疫情看俏,然而公司及市場對盈利增長預測均欠奉,難作盈利預估來衡量估值。客觀而言,新華製藥2022年全年盈利相信難以倍升,而即使2023年首季能有2倍以上的盈利升幅,增長也難以一直維持。加上A股估值較H股炒高更多,回調壓力也大,可能拖累H股表現。最後觀乎新華製藥H股市值僅30億元(一周前不足20億元),但每日成交額高逾20億元,可以預期股價會較波動,故不建議現水平高追。 作者:Carlos Hie 更多內容: 恒指動力消失 關注萬九關支持 內地出行限制放寬 吼三隻零售股 內地准許跨區自由流動 三大出行股勢迎復甦 美股表現近年持續強勁,不知如何入手?我們精選了10隻高增長美股,並撰寫了《不應錯過的10隻高增長美股》免費報告。立即按此下載! 想提早退休? 想提高每...

  3. 2021年7月19日 · 值得留意是針對近期多地出現病毒變種以色列衛生部數據指復必泰對Delta病毒的效力似乎有所下降但防止住院及重症病例效用仍高達93%。 鑒於海外對復必泰需求預期繼續殷切,對復必泰疫苗價格亦將繼續起支持作用,復必泰的銷情可望一路暢旺至明年。 2.向台灣出售1000萬劑. 要留意是,復星醫藥去年3月與德國BioNTech公司簽訂協議,參與mRNA新冠疫苗研發,並只擁有該疫苗在中國大陸及港澳台地區的獨家代理權。 截至7月初,復必泰只供應兩岸四地人口最少兩個地區,即港澳兩地。 市場一直憂慮兩岸關係會復星醫藥出售疫苗。 終於在7月中旬,鴻海及台積電分別成功向復星醫藥各購入500劑,合共1000萬劑疫苗以供應台灣民眾接種,作價每劑33美元,即是次訂單便為復星醫藥帶來3.3億美元的收入。

  4. 2020年11月27日 · 2020-11-27 Carlos Hie. 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造就藥股價值大漲,Biogen (NASDAQ:BIIB),Regeneron (NASDAQ:REGN)及輝瑞(Pfizer) (NYSE:PFE)三股中有兩家積極研發相關疫苗,且均擁有強大創新動力可望帶來可觀增長,現階段正是吸納好時機。.

  5. 2020年4月1日 · COVID-19的可怕之處主要有兩大因素首先SARS-CoV-2病毒的潛伏期已獲廣泛證實為介乎1至14日這代表感染新型冠狀病毒的人士可能會在不知不覺中把病毒傳播給其他人。 美國、意大利和南韓的COVID-19確診個案增加,可見隱型傳播越見普遍。

  6. 2020年3月12日 · 新冠病毒令線上醫療概念一觸即發. 最近新冠病毒爆發民眾被困在家線上問症買藥次數大增也直接炒紅了線上醫療概念股平安好醫生 (SEHK:1833)及阿里健康(SEHK:241)股價今年以來均 逆市上升。 鑒於疫情影響,內地政府醫療機關計劃推出「互聯網+」醫保服務,把線上醫療服務費用納入醫保支付範圍。 這下就真的不得了,概念有機會變成真金實銀的潛在收入。 把握時勢,微醫 (WeDoctor) 推進來港上市的計劃,公司於本周即將進行投行自我推薦,找牽頭保薦人。 消息稱微醫擬集資10億美元,並在今年下半年上市。 在線醫療平台的賺錢模式,各家仍在摸索中. 線上醫療服務雖然已在市場推出近十年,但由於概念嶄新,缺乏監管,亦曾出現假醫假藥的問題,令行業發展一波三折,未能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