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1. 新股ipo 快手 相關

    廣告
  2. The IPO Market is Hotter Than Ever. This is a Phenomenal Time for Savvy Investors. The 2024 IPO lineup includes a company that could be one the biggest of all time.

搜尋結果

  1. 2024年4月1日 · 2024 年 4 月 1 日. 0. 280. 很久以前,銷售行業就出現了「一站式服務」(指一家商店或公司透過齊全的產品和全方位的服務解決客戶所有的需求和問題,讓客戶不必再尋找第二家)的概念,超級市場、百貨公司就是典型的「一站式」經營模式。 新光金保代董事長黃明正認為,這個概念也適用於保險業。 如果客戶在購買某種保險產品的同時,能夠把其它自己需要的產品一次性買齊,客戶就更傾向於選擇能提供這類服務的公司。 業務通路結合產壽險,開創「一畝田2.0」新策略. 新光人壽「一畝田」的制度自1981年開始實施至今,依郵遞區號劃分服務區,無論是自己開發的客戶或其他同事招攬的客戶,只要住址坐落於分配給自己的服務區,業務員都可以上門提供服務,提供業務員一個經營市場的基本盤。

  2. 2022年12月1日 · 2022 年 12 月 1 日. 0. 792. 目前金融市場的保險公司中,國泰金控旗下的國泰人壽與國泰產險的生態圈營運已有相當的成果。 從客戶日常生活作為切入點,與異業進行合作,針對不同場景,提供一站式的服務,讓生態圈的範圍不斷擴大。 金融科技近幾年的發展相當蓬勃且快速,對於消費者來說感受度是相當深刻的,例如支付平臺、加密貨幣、人工智慧上的運用等,而在法律規範上面也有相關的鬆綁,從純網路銀行的開放設立,到近期正在進行的純網路保險申請案審查,皆顯示出金融科技的影響範圍不斷在擴大當中。 保險業身處金融業,面對更多異業上的競爭,自然不能執著於過去透過業務員販售保險、自家平臺設立投保專站的傳統經營方式。

  3. 2019年12月1日 · 2019 年 12 月 1 日. 0. 1770. 彭金隆. 政治大學風險管理與保險學系教授兼系主任. 為強化銀行通路的保單銷售紀律,金管會日前公布新修訂規定,主要有2大內容:包括銀行的授信或存匯款人員,若銷售投資型保單或儲蓄型保單不能領取佣金;為防止不當勸誘民眾貸款或解約定存買保單,亦規定需確認資金來源及加強事後管控措施。 從去年開始,金管會就針對保險業的體質進行諸多關切,主要是因為過往壽險公司在其商品結構上,長期以銷售儲蓄型保險為主,導致整體資產結構大量仰賴國外投資,所衍生出的一些投資及匯率上的風險。 因而主管機關自今年開始,就針對產品調整發布多次政策規定,首要就是針對儲蓄險。

  4. 2020年1月1日 · 主管機關已責成保險事業發展中心密切追蹤與即時研究ICS制度之發展在新一代風險資本額制度納入ICS制度研析討論並積極推動實地測試Field Testing),就包括利率曲線建構等影響財報及監理的重大議題尋求合適的方法論以顧及財報使用者監理機關及業者三方的需求俾利於臺灣保險清償能力之規範與國際接軌。 由於臺灣本土業者目前沒有IAIG,且ICS 2.0發布後尚有五年監測期,於二 二五年方正式生效,因此ICS實施並不會對國內壽險業者有立即且直接的影響。 但「臺灣是一個小型、開放的經濟體,未來發展勢必要與國際接軌。 」桂先農表示,當臺灣保險業與國際接軌,其清償能力的評等,必定是要適用國際上的標準規範。

  5. 2020年1月1日 · 掌握轉型契機,共創保戶、投資人及員工3贏局面. 黃敏義. 總結二 一九年,新光人壽總經理黃敏義從數字面指出,據保險業公開資訊觀測站二 一九年九月保險業損益、淨值及匯兌損益情形說明:二 一九年總體保費收入2兆4,400億元,較二 一八年同期成長1.3%,且 ...

  6. 2018年10月1日 · 2018 年 10 月 1 日. 0. 1439. 胡碩勻. 國際與臺灣會計師CPA/CFP/信達聯合會計師事務所所長、IARFC國際認證財務顧問師協會講師. 上期介紹勞務及信用出資的相關課稅規定但是對於新創團隊而言除了用現金以外的財產出資外尚有另一項選擇——「技術」,然而技術入股是什麼在稅務上有什麼規定? 是否需要課稅? 如何課稅? 二 一七年有一則新聞,標題是「稅率嚇死人,浩鼎員工成賣身奴」,當時由於大家對解盲結果抱著希望,因此很少人出脫股票,而後解盲結果未達預期,股價下跌,浩鼎陷入空前風暴。 在禿鷹和政治角力戰中,股價持續下修,即使那時的價位還有價差,但有不少員工基於維護公司下,仍堅持長期持有信念,只是這一個力挺公司的結果,換來卻是一張天文數字的扣繳憑單。

  7. 2019年3月1日 · 新加坡的人口大約有600萬人,保險業務人員大約有3萬人(其中人壽保險公司業務人員1萬8,345人,獨立財務顧問公司顧問3,455人,銀行保險業務人員7,372人),也就是說,每200人就有1名保險業務人員。 如果對比美國1000:1、澳大利亞1200:1的比例,很多人可能會認為,新加坡的保險業務人員已經飽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