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戊一、意樂親近軌理. 如是應知,曾受法恩,特於圓滿教授,導心知識,如何依止。. 其理分二,一、意樂親近軌理,二、加行親近軌理。. 初中分三,一、總示親近意樂,二、特申修信以為根本,三、隨念深恩應起敬重。. 今初. 己一、總示親近意樂. 華嚴經說 ...

  2. 曾胡治兵語錄. 推薦 5 收藏 0 轉貼 0 訂閱站台. 第一章 將材. 一、帶兵之人,第一要才堪治民;第二要不怕死;第三要不急急名利;第四要耐受辛. 苦。. 治兵之材,不外公、明、勤:不公不明,則兵不悅服;不勤,則營務巨細皆廢弛. 不治。. 故第一要務在此 ...

  3. 2021年2月5日 · 《入行論》云: “ 為欲曾千返,受燒等地獄,然於自他利,我悉未能辦。 現無爾許苦,能成諸大利,為除眾生苦,於苦惟應喜。 《入行論》說:為了五欲,我曾經無數次感受過燃燒等地獄的大苦,然而對於自他的利益,我都未能成辦。

  4. 2020年11月25日 · ① 所受之境,② 能受之依,③ 如何受之軌則。 今初﹞ 這分為三部分:第一是還沒得到願菩提心的人,使他得到;第二是得到以後怎麼去守護;第三是萬一有損壞(就像我們持戒一樣,萬一有小小的地方不對了),那麼怎樣懺除乾淨,回復清淨的戒體。

  5. 松坡既死於國事,越一年,國人刊其遺著《曾胡治兵語錄》行於世。世知松坡之事功,讀此書,可以知其事功所由來矣。自古聖賢豪傑,初未嘗求見事功於當世也。惟其精神積於中,著於外,世人見之,以為事功耳。閱世以後,事功或已磨滅,而精神不敝。

  6. 2020年12月5日 · 廣論消文240 240頁8-241頁8. 日常法師開示. 【說正趣大乘諸有情惡名等。. 境者,有說已由儀軌正受發心而具足者,有說先發心現雖不具為境亦同,此與經違不應道理。. 其《釋論》中僅說菩薩餘未明說,然餘處多說具菩薩律學所學處者,謂正趣大乘似當具 ...

  7. 2021年1月29日 · 酉二 觀察是外來或本有而說明不應嗔恚: 損他之過不出二事,謂是否有情之自性。 若是自性,瞋不應理,如不應瞋火燒熱性。 若是客現,亦不應瞋,如虛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