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8年5月31日 · 專業者必修的《知識內容寫作課》. 作者: Esor Huang 5月 31, 2018. 《 知識內容寫作課 》是我最近負責編輯的新書,作者是「 泛科學 」的總編鄭國威。. 會做這本書,同樣是源自我自身的需求。. 我很好奇: 泛科學上的文章,是如何可以把專業知識寫得有趣生動 ...

  2. 2016年5月26日 · 1. 讓資料來源「個人化」且「自動化」,開始長期累積. 首先,我會建立自己獨一無二的資訊來源,並且讓這資訊管道自動化,每天把可能需要的資訊送到我的手上,而我可以在一個沒有額外干擾,統一簡潔的介面中處理分配這些資訊。 這裡最好的工具仍然是所謂的「 RSS 閱讀器 」。 我自己利用 Feedly 這個服務,收集研究主題相關的部落格與網站,當這些來源有新文章發表時,我就可以在自己的 Feedly 閱讀器統一瀏覽。 我每天早上會花大概 30 分鐘的時間做資訊的快速篩檢,如果一天內還有其他空檔,也會打開 Feedly 看看,累積各種以後可能會用到的資料。 我一向不喜歡把綜合性大媒體網站當作我的主要資訊來源,因為那等於是讓媒體決定我要看什麼。

  3. 2017年3月6日 · 1. 台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 台灣教育部製作的「 台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網站,其實就是一個很好用的台語查詢工具,在他的首頁上,有幾種查詢方式可以滿足不同需求的人: 「詞目音讀」:已經知道台語用字、已經熟悉台羅拼音的人,可以利用這個功能,直接使用台語用字、拼音,查詢各種台語詞彙。 「對應華語」:對於台語相對不熟悉,想查詢華語中某些詞彙台語如何表達? 這時候就利用這個功能,輸入華語,就能找到對應的台語。 「全文」:更廣泛的搜尋所有的詞條解釋與例句,找到有符合你需要的台灣閩南語詞彙。 查詢到詞條後,可以看到這個台語詞彙的台羅拼音,以及它的意義解釋,並且每個詞條也都有[發音按鈕],按下後可以直接聽聽發音。

    • 李丞責1
    • 李丞責2
    • 李丞責3
    • 李丞責4
    • 李丞責5
  4. 2016年8月5日 · 時間管理面對的其實不是時間,也不只是面對工作上的任務,而是面對整個人生所有「想做或要做的事情」, 而時間管理就是「把想做或要做的事情放入時間之流中依序完成」 。 那麼第一個必要環節,就是我們 怎麼收集人生中所有想做與要做的事情? 讓這些事情不會忘記,讓這些事情有機會實現? 可以延伸閱讀:

    • 李丞責1
    • 李丞責2
    • 李丞責3
    • 李丞責4
  5. 2020年2月24日 · 讓 Google 簡報可以替換十多種中文字型,安裝與嵌入字型教學. 作者: Esor Huang 2月 24, 2020. 我自己製作簡報,通常都是用 Google 簡報 ,他有幾個明顯的優點: 雲端共享、協同合作更加方便快速。 線上編輯(也可離線),免裝軟體。 自動設計簡報、結合 Google 相簿圖庫 。 但也常常被問到一個明顯的缺點,就是沒辦法替換太多「中文字型」。 如果希望 Google 簡報也能夠使用更多中文字型,有沒有什麼辦法呢? 這篇文章,來分享一些可行的做法。 雖然最後沒辦法像 PowerPoint 之類的簡報軟體,自由安裝各種中文字型。 但是,幫 Google 簡報增加到「十幾種中文字型」選擇,還是可以做得到的喔! 一,原本的 Google 簡報可替換的中文字型.

    • 李丞責1
    • 李丞責2
    • 李丞責3
    • 李丞責4
    • 李丞責5
  6. 2017年3月7日 · 我自己的工作經驗是需要大量的文件整理、靈感整理、素材整理與經驗整理,所以下面的整理方法,也會和我的工作方式息息相關。 1. 一物沒有定位: 一個素材與想法,對我來說有可能用在 A 設計上,也有可能用到 B 文章中。 一份文件可以被 A 專案使用,也可能被 B 專案使用。 我的經驗是一個資料常常有很多用途,但是資料夾分類強迫資料只能出現在一個位置上,這就不太符合我的實際使用經驗。 而這也造成怎麼分類都不對,怎麼分類都不完美的窘境,如果硬要分類,就造成分類的焦慮,但實際上並非我們不善於分類,而是知識與訊息本來就難以完美分類,因為 他們是沒有單一定位的 ,同時具有多種用途的。

  7. 2014年5月13日 · 把這 10 件「不重要的事情」寫進筆記,讓人生更有動力. 作者: Esor Huang 5月 13, 2014. 做筆記,我們通常會先去想,有哪些重要的事情可以記錄到筆記裡 。. 可能是下次考試會考到的重點解答?. 可能是參加研習時聽到的重要資料?. 可能是工作上老闆交代的重要 ...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