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1年1月28日 · 發布時間: 2021/01/28 09:00. 最後更新: 2021/02/11 16:43. 分享:. 【財務自由】如何實現財務自由?. 《富爸爸‧窮爸爸》4大理財智慧 -. 不少父親窮一生精力外出打拼,就是為了賺錢養妻活兒,除了努力工作外,《富爸爸‧窮爸爸》一書就點出學會投資理財的 ...

  2. 2021年3月17日 · 晨星EMEA及亞洲區基金研究總監陳永熙表示,2020市場表現突出,環球市場估值反映了投資者對今年全球經濟強勁復甦愈趨樂觀,加上投資者風險偏向增加,因此需要注意昂貴資產估值及市場向下的風險。 2021晨星最佳基金獎(香港)得獎名單如下: 責任編輯:瑩. ======= 立即選股,參加抽獎,贏取總值超過HK$10萬獎品! 欄名 : MPF理財. 投資研究機構晨星(Morningstar)(亞洲)公佈2021最佳基金獎(香港)得獎名單,今年最佳強積金計劃獎由中銀國際英國保誠信託有限公司—我的強積金計劃獲得。 【大中華vs香港vs美國 MPF股票.

  3. 2018年10月9日 · 根據網紅數據分析平台Cloudbreakr的資料,香港第一名的KOL是Liz 리즈。 相對其他排名的KOL來說,她的粉絲總數不是最多,但影響力則是第一。 而Cloudbreakr的影響力指數是根據KOL與粉絲互動及其增長率和表現計算的。 榜上有名的大多都是藝人如亞男、單文柔及麥美恩等,他們擁有較高的知名度,粉絲的數目都較普通的KOL多。 其他的KOL主要為YouTuber,利用社交媒體分享自己的日常生活的事情。 現在大部分的KOL的主要收入是不同品牌的廣告,廣告商會根據粉絲的數量及按讚的數,而去選出適合的KOL。 隨着KOL的數量增加,網紅數據分析平台就提供了綜合的數據給廣告商參考。 【KOL排名】本港10大KOL 你識幾多個? 撰文 : 曹佩鈞 本網記者.

  4. 2022年2月23日 · 旅發局將推全新旅遊品牌 向全球宣傳. 旅發局方面,將會繼續推行「旅遊.就在香港」項目。 當跨境旅遊逐步重啟,旅發局會在合適客源市場進行「再遇.就在香港」推廣,吸引旅客重返香港。 局方亦於去年完成研究和諮詢工作,並會在來年根據市場情況,局方會撥出1億元分階段推出全新旅遊品牌的全球宣傳活動。 責任編輯:伊洛. =====. 想盡早財務自由,提早退休,立即 免費下載《香港經濟日報》App 取經. 欄名 : 財政預算案2022. 最新專欄文章 更多. 【財政預算案2022】畢馬威中國:「派糖」措施回應大部分市民訴求. 2022/02/23. 【財政預算案2022】畢馬威中國:「派糖」措施回應大部分市民訴求. 【財政預算案2022】派糖措施你受惠幾多?

  5. 2021年3月2日 · 網民「革爾」自稱為「公屋仔」,最近他在討論區發帖,指現已累積逾1,000萬元財富,並以25歲之齡達成財務自由的目標。 他是如何做得到? 【27歲提早退休 每月被動收入高達12萬港元有何秘訣? : 按此 】 2年前看準Tesla與加密貨幣潛力. 網民「革爾」不時在網上討論區分享個人投資經歷,最近他以「公屋窮L 25歲財務自由 你問我答」為題,細數自己財務自由之路。 他回憶指大學畢業時,目標是30歲前可以賺到1,000萬元,實現財務自由,當時他還覺得是不可能任務,但怎料疫情再加上美國聯儲局實施量化寬鬆貨幣政策,使他能提早達成目標。 「革爾」在中六畢業的暑假第一次買股票,當時用暑期工所獲的薪金買港股,跟隨巴菲特的價值投資策略「賺到少少」。

  6. 2020年11月2日 · Ramit Sethi在大學就讀心理學時,已開始積極研究有效的致富方法,並將研究撰寫成暢銷書《我教你變成有錢人》(I Will Teach You To Be Rich)。 透過暢銷書及在網站開辦理財規劃課程,他在年輕時已成為白手興家的百萬富翁。 根據他的教學經驗,他認為以下幾個錯誤理財觀念會成為年輕人在理財上的絆腳石,籲他們應改變思維,並選用有效的理財方法。 【要財務自由先要財務獨立 這幾方面你做得到嗎? : 按此 】 1. 「我需要專注創造被動收入。 被動收入對於不少年輕人而言是一場美夢。 毋須努力工作,也能夠賺取足夠的收入去享受生活。 不過,他們很可能忽略了成功達到財務自由的人所付出的時間及努力。

  7. 2022年7月10日 · 臨床腫瘤科專科醫生李慧妍指,乳癌變得不再罕見,但大眾對癌症總感到恐懼,甚至諱疾忌醫,以致錯過最佳治療時間。 她亦強調乳癌治療後保養同樣重要,特別是進行適當的上肢運動,可有效紓緩淋巴水腫等治療副作用。 自1993年至今,香港的乳癌確診數字上升了3倍,已成為本地女性最常見的癌症,而每年10月已定為國際乳癌關注月,旨在提升大眾對乳癌的認知。 醫生認為也要設法減輕公眾對乳癌的恐懼。 「現時資訊多數是有關治療藥物、患病後治療、防止復發等。 如果不是身邊有人有事,多會忽略這些資訊,覺得不關自己事,很難談得上認知。 諱疾忌醫手尾長.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