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类 别. 历史类博物馆. 九龙深水埗东京街41号. 东汉时期文物等. 目录. 1 发展历史. 2 建筑布局. 3 馆藏文物. 4 价值意义. 5 参观信息. 开放时间. 旅游提示. 交通提示. 6 邻近景点. 发展历史. 播报. 编辑. 李郑屋汉墓博物馆(5张) 1955年于李郑屋邨发现的汉墓1955年8月香港政府为应付市民对公共房屋的需求计划在李郑屋村兴建徙置大厦。 当建筑工人进行夷平山坡时,无意发现了一个东汉墓穴。 香港大学 中文系系主任林仰山教授(Frederick Sequier Drake,1892-1974)于是带领学生前往研究发掘。 据当年的老街坊回忆,在汉墓正式出土前,曾有建筑工人用外衣包著古物运离现场。

  2. 中文名. 李郑屋古墓. 建 于. 东汉时期. 门 票. 免费. 交 通. 天星码头乘2线巴士前往. 古墓简介. 从墓室的形制墓砖铭纹及出土文物等推断该墓应建于东汉时期即公元25年至220年1988年李郑屋汉墓被列为法定古迹得以永久保存为了稳定汉墓内部的湿度和温度减缓墓室的损耗墓室不对外开放但观众可以透过装嵌在羡道门口的玻璃窥探古墓的内貌。 汉墓旁边是展览馆,除了展出从汉墓出土的陶器及青铜器外,还设有「李郑屋汉墓」和「华南汉文化」两个展览,利用文字、图片、照片、地图、录像和模型等辅助展品,介绍汉墓的地理环境、发现经过和墓室结构,观众更可从中了解汉代 (公元前206至公元220年)华南的社会文化特色 。 门票:免费. 交通: 李郑屋古墓(5张)

  3. 汉墓是汉墓博物馆文物,位于香港的汉墓,是香港迄今发现的唯一一座汉代墓葬。其结构、出土器物及砖上的文字,清晰地揭示了香港这片土地早在2000多年前就隶属于番禺县的事实。 汉墓于1955年8月在香港政府兴建徙置大厦时被发现。

  4. 汉墓是1955年政府在村夷平山坡,兴建徙置大厦时发现的。从墓室的形制、砖铭纹及出土文物等推断,该应建于东汉时期,即公元25年至220年。1988年汉墓被列为法定古迹,得以永久保存。为了稳定汉墓内部的湿度和温度,减缓墓室的损耗,墓室不对外开放,但观众可以透过装 ...

  5. 2021年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 《赞皇西高北朝赵郡氏家族墓地:2009~2010年北区发掘报告》是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 、 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联合编著的书籍,2021年9月由科学出版社出版发行。. 书 名. 赞皇西高北朝赵郡氏家族墓地:2009~2010年北区发掘 ...

  6. 邨是中国香港的一个公共邨,位于香港九龙深水埗区长沙湾北面,与苏邨为邻,与白田邨及石硖尾邨隔山(笔架山山脚)相望,是香港其中一个历史悠久的公共邨,于1980年代全面重建,新建楼宇于1984年入伙,其后于2002年于租者置其计划第5期把邨内部份单位出售予租户,现由业主立案法 ...

  7. 作为“2006年全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安徽六安王汉墓堪比著名的 马王堆汉墓 ,备受海内外关注,高铁项目建设也为保护区文物“让道”。 但时隔三年多,耗费4000万元绕道的高铁早已通车,而寄托各界厚望的六安王汉墓原址保护却停滞不前,成了“烂尾”工程,令人揪心。 不仅当初计划修建的博物馆成为画饼,而且大量珍贵文物仍浸泡在霉变的淤泥堆中不知归处。 中文名. 六安王汉墓. 地 位. “2006年全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 现 状. “烂尾”工程. 主. 六安王. 目录. 1 简介. 2 发现. 3 背景介绍. 4 评论. 简介. 播报. 编辑. 该位于六安市金安区三十铺镇双墩行政村长岗自然村境内,为一南北并列双冢。 墓室形制为“黄肠题凑”木结构,保存完整。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