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3年9月1日 · 照護需求日益增加,相關議題應盡早重視. 從民眾的角度來看,當家人不幸住院而有照護需求時,最大的難處莫過於金錢的支出及薪資損失,要是工作忙碌,可能得聘請全天候的看護,以目前的花費來看,一天就要近3,000元;若是選擇自行照護,則要承擔 ...

  2. 2021年5月1日 · 急診室中最常見的處置是「傷口縫合」,一般急診病患有外傷如撕裂傷的情況,通常不會被推到手術房,而是在急診室就直接進行處置。 然而傷口縫合是屬於健保代碼226中的治療處置,並沒有歸類在健保代碼227的手術項目中,但處置過程中還是有符合麻醉、切開、縫合等定義,若是民眾要求在診斷書上寫「縫合手術」,急診科醫師大多是會同意的,但林逸婷強調還是要尊重醫生的專業診斷,而是否能理賠則仍是端看保險公司的認定。 另一個常見但卻常被民眾忽略權益的治療是「脫臼復位術」,脫臼復位有被歸類在227的手術項目中,舉凡下巴、肩關節脫臼,或是因運動打球而造成的手指脫臼等,也都會在急診直接處置。 由於不會進開刀房,也沒有見血,跟一般民眾想像中的手術有落差,反而容易忽略自身的權益。

  3. 2023年8月1日 · 理賠自動化有2個很重要的重點,一是誰有權利來申請理賠,這點可以從受益人身分認證端就可以解決問題;二是「適格的理賠」認定最為關鍵,這也是保險公司花費最多成本之處。 就好比看完病後,有些費用是健保給付,其餘費用就由病人來支付,保戶蒐集所有單據向保險公司申請理賠,保險公司必須逐一查驗與核對病例與診斷書,耗費非常高昂的成本。 所以當壽險公會發布會持續擴大保險理賠「醫起通」的合作範圍,未來更希望進一步推出「出院即理賠」的理賠抵繳住院費服務時,是相當令人期待的。 此舉措對於健康險未來的發展將會產生非常大的影響,因為若未來在資訊串接與商品設計上都能夠暢通無阻,健康險的發展將會有跨時代的進步。 原因何在?

  4. 2018年5月1日 · 第一,鎖定兩個半小時車程內的範圍尋找醫院。雖然醫生是個不錯的客戶群,但卻並不是一個十分大眾的群體,同一個地方的醫院和診所數量有限,再加上不少壽險顧問也會去開拓醫生市場,競爭非常激烈。

  5. 2017年5月1日 · 醫療診所所得申報有3種方式. 1.核實認列. 診所平時依實際收支入帳,依實際產生所得認列申報。 實際收入-實際成本及費用=所得. 2.書面審查. 依照診所結算申報的收入,乘以表格中的書審純益率,計算出課稅所得額。 (所得=申報收入×書審純益率) 依照診所結算申報的收入,乘以表格中的書審純益率,計算出課稅所得額。 (所得=申報收入×書審純益率) 適用條件: (1)依法設帳記載並辦理結算申報者。 (2)申報或自行調整之純益率達上列各該業書審標準以上者。 (3)醫師業已加入健保或有訪(函)查收入資料者。 3.依據財政部公布之「年度執行業務者費用標準」(以二 一六年度西醫為例) (1)全民健康保險收入:依中央健康保險署核定之點數,每點0.8元。

  6. 2021年5月1日 · 臺灣的經濟活躍,再加上醫療水準高度發達,又有健保的庇護,民眾已經很習慣有傷病就去接受治療,但隨著傷情與病情的加深,治療的費用也隨之水漲船高,即使是愈發成熟的外科手術技術,也往往需要更昂貴的耗材,才能夠挽救病患的未來。 健保的預算畢竟有限,近年更不斷出現財務危機,民眾若想要得到更好的治療方案,讓傷病對生活的影響降到最低,就只能靠自己的努力。 建議民眾除了注意安全,保持身心健康以外,也應該投保足額的醫療險,當傷病不幸降臨時,才能有足夠的底氣應對,將受到的影響降到最低。

  7. 2019年7月1日 · 22項嚴重特定傷病的定義及改變. 國泰人壽商品部協理翁建勳指出,因本次22項嚴重特定傷病標準化定義僅調整部分文字及檢測項目,實質理賠範圍影響不大,對保險市場衝擊有限。 且特定傷病險種的商品設計架構仍以疾病的保障項目個數及給付方式不同(如有無身故保障)為主要區分依據,客戶可依需求選擇所需商品。 癌症定義標準化. 癌症部分,在本次定義標準化前,各家業者多以嚴重性將癌症區分為低侵襲性癌症及侵襲性癌症。 定義標準化後,主管機關將癌症調整為「初期」、「輕度」、「重度」癌症3區塊,商品架構轉變較特定傷病部分來得大。 更多內容請見《Advisers財務顧問》雜誌第363期.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