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1. 相關搜尋:

搜尋結果

  1. 林瑞麟GBS, [6](1955年11月24日—),原香港政务司司长曾任 行政长官办公室新闻统筹专员 等重要职务。. 2012年5月6日林瑞麟宣布不会留任至下届政府并已决定在这届任期完结后偕同太太到英国 牛津大学 修读神学文凭课程。. 2012年获颁 大紫荆勋章 。.

  2. 1 内容简介. 2 图书目录. 3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播报. 编辑. 主要记述了一代国学大师语堂的生平及信仰之旅,是解读语堂的珍贵资料。 正文部分是语堂多年探求宗教经验的记录,记述其在信仰上的探险、疑难和迷惘,与其他哲学和宗教的磋研,对往圣先哲言论的探讨等。 附录部分包括“语堂自传”和“八十自叙”,主要记述了语堂的生平经历,信笔挥洒,豁达、从容的智者形象跃然纸上。 图书目录. 播报. 编辑. 绪言.

  3. 1 基本概念. 2 历史沿革. 3 状态. 4 狱内灵魂. 5 基督新教态度. 6 文学中的灵薄狱. 基本概念. 播报. 编辑. 《Christ in Limbo》 灵薄狱( 拉丁语 :Limbus,英文:Limbo),解作“地狱的边缘”。 根据一些 罗马 天主教 神学家 解释,灵薄狱是用来安置耶稣基督 出生前 逝去的好人和耶稣基督出生后从未接触过福音之逝者。 另外,灵薄狱安置了未受洗礼而夭折的婴儿灵魂(包括未成形的胚胎,他们本身 不可能犯罪 ,但却有与生俱来的原罪)。 灵薄狱之词源来自拉丁语Limbus,意思为边缘或界限。 灵薄狱普遍地认为是灵魂将要去的地方,反映神学的不确定性。 灵薄狱不为天主教和 东正教 的正式教条部分(比较起炼狱,它是天主教教条的一部份)。

  4. 中文名. 信望爱. 外文名. faith , hope , charity. 信:即“信仰”。 基督教神学术语。 它有两个基本意义:1、宗教社团所持守的信条之整体;2、对 神 的信仰。 基督教新教强调对神的信仰主要体现为对《 圣经 》所载上帝的启示和耶稣之教诲的信奉和遵从。 天主教认为这还应包括对正统教义的接受和对 圣事 功效的坚信。 关于信仰的来源,历史上主要有两种观点:1、认为信仰的源头是上帝,上帝赐信仰于人心中,然后人才可能相信。 这种观点以 奥古斯丁 、 加尔文 为代表。 2、认为信仰是出于人的自由抉择,只有确认人有选择信的能力才可谴责“不信”为罪。 这种观点以 贝拉基主义 和 半贝拉基主义 为代表。

  5. 0. 灵恩派. 播报 编辑 讨论 上传视频. 宗教派系. 第2世纪孟他努派(Montanism)是灵恩运动始祖,他说“我领受的启示超过圣灵给 保罗 跟彼得的启示”。 他们跳灵舞,认为从山上跳下去,圣灵会保守。 结果有一个女孩Masin,从山上跳下去死在山下。 他们说方言,教父 特土良 离开正统教会加入 孟他努派 。 奥古斯丁 认为方言的恩赐属初代教会,提出恩赐停止论。 中世纪的西笃会(Cistertian)修士约雅斤宣称自西元1260年开始,属圣灵时代。 本笃会Hildegard von Bingen修女用方言歌唱,画灵恩图。 中文名. 灵恩派. 派 别. 孟他努派(Montanism) 全 称. 圣灵降临派. 出现时间. 西元1260年. 目录. 1 派系简介. 始祖. 含义.

  6. 1946年,上海教会恢复聚会时,李常受和汪佩真开展校园福音工作,特别是交通大学,得着许多积极追求的青年基督徒。. 史伯诚因此得救受浸。. 1949与另外4位基督徒到台湾跟随李氏学习事奉。. 1950年代,李常受差遣五名青年基督徒到台湾各地地方教会担任同工 ...

  7. 别 名. 马瑟努. 身 份. 天主教 历史上第29任 教宗. 人物生平. 马尔塞努斯 (Pope Marcellinus),又 翻译 为“马瑟努”、“玛策”、“才”、“玛策廉”等; 罗马 主教, 天主教 历史上第29任 教宗 (296-304)。 关于马尔塞努斯教宗,在公元4世纪末的文献《殉道者的安葬》(Depositio Martyrum)以及其后名录中并没有提及他的名字。 根据《教宗实录》的记载,他生于 罗马城 ,父亲名叫Projectus;于公元296年6月30日继任罗马 主教 。 在马尔塞努斯教宗时期,即第三世纪末期, 教会 经过了四十年的和平时期, 基督徒 的人数大约增长了一倍;同时已经遍布了 罗马帝国 的各个地区和阶层,在某些地区甚至成为了大多数。

  1. 相關搜尋

    林瑞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