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4年4月24日 · 13. 中國首位太空人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副總設計師楊利偉榮獲錢學森最高成就獎」。 楊利偉發表獲獎感言時稱這份榮譽屬於千千萬萬個為了載人航天事業默默奉獻的航天人正是每一個人的付出才托舉起今日中國人的太空家園4月24日2024中國航天日主場活動在湖北武漢舉行。 啟動儀式上,2024年度中國航天基金會獎揭曉,楊利偉榮獲「錢學森最高成就獎」。 在獲獎感言中,楊利偉真誠地說道:「載人航天是萬人一桿槍的事業,今天這個獎雖然頒給了我,但是這份榮譽屬於千千萬萬個為了載人航天事業,辛勤工作,默默奉獻的航天人,正是你們每一個人的付出,才托舉起了今日中國人的太空家園,遨遊蒼穹。

  2. 2022年9月14日 · 常言道機會是留給有準備的人。 瀏覽網頁尋源,是由法國著名微生物學家路易·巴斯德 (Louis Pasteur)的名句:“Chance favours the prepared mind.” (機會眷顧準備好的心演化而成但現實裏機會也常留給仍未準備好的人只要願意嘗試和決心開始縱然未必事事功成但一定可以經歷到因挑戰所帶來的訓練而變得成熟更可以向自決人生的豐盛邁前一步! 大家還猶豫什麼呢? 《香港01》「01醫務所」與醫院管理局合作,逢星期三刊登由醫護人員撰寫的專欄《園遊。 杏林》。 「杏林」出自三國時代名醫董奉的故事,後世以「杏林」稱頌醫護,五位來自醫管局的杏林中人帶領看倌園遊杏林大觀園,透過文字細數杏林人、杏林事,分享箇中點滴緣由。

  3. 2020年10月14日 · 機會是留給有準備的人」,工程師學會新任會長源柏樑對這句說話身同感受。 年輕時,在香港大學畢業的他未有停下腳步,獲得獎學金便遠赴英國工作,之後又到中東地區的醫院工作,對他而言,經驗及眼界最為重要。 他呼籲年輕人可走出第一步勇敢向外闖一闖例如到國內或世界各地工作汲取更多經驗才能創屬於自己的路,「幾十年前我都冇諗到今天可以做到會長

  4. 2021年6月27日 · 中國首位太空人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副總設計師楊利偉撰寫的一篇文章近日在網上掀起熱議他在文中詳細講述自己乘坐火箭進入太空前後的經歷及感受該文被編入中國人教版七年級下冊語文書2018年修訂版的課文名為太空一日》。 太空一日楊利偉提到2003年乘坐火箭上升一段時間後火箭和飛船開始急劇抖動和人體產生共振。 他當時覺得「五臟六腑似乎都要碎了」,甚至以為自己要犧牲了。 共振持續26秒後慢慢減輕,他才從極度難受的狀態解脱出來。 + 2. 楊利偉提到,曾經有一個流傳甚廣的說法,稱唯一在太空中能看到的建築物就是長城,他曾多次努力尋找,但結果都沒有看到,「神舟六號和神舟七號飛行時,我曾叮囑航天員們仔細看看,但他們也沒看到長城」。

  5. 2023年7月19日 · 7月17日中國首飛太空第一人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副總設計師國際宇航科學院院士楊利偉在華南師範大學作專家授課演講他透露中國目前正研究新一代飛船。 新一代飛船會有承載4至7個航天員的運輸能力,預計將在2027年-2028年飛行。 綜合內媒報道,7月17日,2023年「全國科學教育暑期學校」中小學教師培訓(廣州會場)開班典禮在華南師範大學舉行,航天英雄、中國首飛太空第一人、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副總設計師、國際宇航科學院院士楊利偉將軍以「矢志航天築夢蒼穹」為主題作專家授課,介紹了中國空間站的建造、航天員選拔訓練、航天科普教育等多方面的知識。

  6. 2021年10月18日 · 中國致力發展航天技術早於1998年已從1500多名優秀空軍飛行員中挑選出14人成為中國首批航天員包括中國首位上太空的航天員楊利偉執行神舟十二號任務的聶海勝劉伯明。 然而,在首批的14人中,有一人是仍然現役,卻未有執行過飛天任務。 到底他是誰? 為何一次又一次與升空的夢想擦身而過? 1998年1月5日,中國人民解放軍航天員大隊成立,鄧清明成為14名首批航天員之一。 2010年,鄧清明被選入強化訓練隊,成為神舟九號飛行任務的後備航天員。 雖然是後備人選,但訓練的科目、時間、內容、強度以及考核標準,都與正選的航天員一樣,要想具備獨立執行載人航天飛行任務的能力,航天員需要通過8大類、上百個課目訓練的嚴格考核。

  7. 2022年3月6日 · 楊利偉介紹太空站的設計也涉及這方面需求的考慮是對太空站的驗證同時也驗證更多太空人在上面的工作和生活未來會根據需求考慮太空人的在軌駐留時間飛行時間常態化之後基本上就按照每半年一次在上面值守。 根據工作以及實驗的需要,時間也可能會更長」。 《2021中國的航天》白皮書提到,「十四五」期間中國將培育發展太空旅遊。 對於普通人是否有可能到太空站參觀,楊利偉表示,商業航天是整個航天發展的大趨勢,同時也希望能有更多不同性質的企業參與,「從這個角度來講,將來普通老百姓進入空間站是沒有問題的。 只要有這種需求,我們的資源允許,這應該不是一個很長遠的問題」。 楊利偉提到,開放合作是中國航天一直以來的態度,歡迎更多國家與中國共同對太空開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