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1年3月1日 · 身體活動量不足為全球10大死因之一,全球約1/4成年人受此風險. 運動是生命的泉源,無論你是學生、上班族還是已經進入退休生活,擁有規律的運動習慣,不但能讓你的身心保持健康,提升心肺耐力、肌耐力,還能增添自信,散發正向能量。. 根據 ...

  2. 2022年6月1日 · 身體活動量不足者和充足者相比,死亡風險增超過20%. 過去2年受到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影響,除了改變許多民眾的日常習慣和行為模式外,也使民眾對身體健康有更強烈的意識想要維持,透過運動強身,來增強免疫力、保持良好的體態。. 在教育部 ...

  3. 2019年8月1日 · 臺灣缺乏規律運動習慣者高達66.8%,為第4大死亡危險因子. 根據教育部體育署二 一七年「運動現況調查」顯示,國人13歲以上每週規律運動比率,雖已從二 六年的18.8%,上升至二 一七年的33.2%(男性35.6%,女性30.9%),但缺乏規律運動習慣比率仍 ...

  4. 2019年6月1日 · 高血脂盛行率為22.56%(男性:25.42%,女性:19.87%),估計罹患高血脂約435萬人。. 而臺灣10大死因中,與三高相關的疾病包括第2位 心臟疾病 、第4位 腦血管疾病 、第5位 糖尿病 、第8位 高血壓性疾病 及第9位 腎病 ,死亡人數總和(二 一六年5萬3,725人 ...

  5. 2023年10月1日 · 依據衛生福利部2022年10大死因統計結果顯示,與慢性疾病有關的死因占了約6成;2021年有193萬人接受成人預防保健服務,其中有16%血糖異常、28%血脂異常、36%血壓異常,更有49%民眾腰圍過粗、37%有代謝症候群。 代謝症候群是多數慢性病的前身,若無及早檢查治療,將比一般人增加6倍得到糖尿病的風險、4倍高血壓風險、3倍高血脂風險、2倍心臟病及腦中風風險,進而變成慢性病病患。 再根據最新一次的國民健康訪問調查結果,65歲以上的民眾有51%曾告知醫護人員罹患高血壓,糖尿病的告知比例則為23.2%、高血脂27.8%、中風8.7%、氣喘5.5%;而有18.5%的民眾曾告知醫護人員罹患心臟病、骨質疏鬆症21.5%、腎臟病則為6.9%。

  6. 2018年7月1日 ·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指出,靜態生活或身體缺乏活動是造成死亡的10大原因之一,成為影響全球死亡率的第4大危險因子。 與身體活動不足有關的危害僅次於高血壓及菸品使用,和高血糖一樣占6%的死亡率;全球每年有超過200萬死亡人數和靜態生活相關,約四分之一的成人及8成以上的青少年身體活動量不足,嚴重影響民眾的健康,並進一步造成公共衛生問題。 從疾病的分類來看,WHO也指出,大約21%乳癌、25%大腸癌、27%糖尿病,以及30%缺血性心臟病的病因是由身體活動不足所造成。 依據教育部二 一六年的調查結果,發現臺灣13 歲以上從事每週至少運動3次、每次至少三十分鐘,運動強度達到會流汗且會喘之規律運動比率,已從二 六年的18.8%,提升至二 一六年的33%,然而還有很大部分的民眾仍沒有規律運動的習慣。

  7. 2024年3月1日 · 心肌梗塞及高血壓一直以來都是臺灣民眾的主要死因之一,來自衛福部2023年6月發布的統計,心肌梗塞僅次於癌症,位列10大死因的第2位、高血壓性疾病則在第7位,於2022年度各造成23,668人及8,720人死亡,且從歷年來看,無論是死亡人數或是死亡率都是節節攀升,與此同時,世界衛生組織亦指出全球每年約有1,800萬人死於心血管疾病,可見其對健康及生命所造成的威脅,值得每一個人的重視。 8行為讓心血管更健康. 1. 吃得營養: 以低糖、低油、低鹽、高纖以及原型食物為主。 2. 動得更勤: 減少久坐並每週進行中等強度運動150分鐘。 3. 積極戒菸: 戒菸可以降低心肌梗塞的發生率。 4. 睡眠充足: 每晚睡眠時間要有7至9小時。 5. 管理體重: 理想BMI範圍值為18.5至24。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