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8年4月12日 · 翻查資料華語作品北美票房十五大依次序為臥虎藏龍》、《英雄》、《霍元甲》、《功夫》、《鐵馬騮》、《十面埋伏》、《飲食男女》、《喜宴》、《一代宗師》、《滿城盡帶黃金甲》、《霸王別姬》、《色戒》、《花樣年華》、《葉問3大紅燈籠

  2. 2023年5月5日 · 經典如林青霞在重慶森林裏的走私女郎造型張曼玉在英雄裏所穿紅色古裝周潤發及鞏俐在滿城盡帶黃金甲裏的帝后大朝服造型林黛在不了情裏的旗袍造型⋯⋯較新的電影如毒舌大狀的律師袍榮獲第40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美術指導

  3. 2019年3月18日 · 電影海報 香港電影 黃金 展覽. 上畫、落畫、換畫─無論是戲院外牆的巨型廣告牌,還是戲院內的燈箱海報畫,每一幅,都是由畫師親自一筆一筆畫出來。. 1935年出生,五十年代入行,別人都叫他做「金仔」。. 直到八十年代尾淡出,畫家黃金見證一間間戲院興建 ...

    • 流行文化 承先啟後
    • 本土成熟
    • 遍地黃金
    • 延伸閱讀:精神讀物

    八十年代對很多人來說是香港最美好的年代。經濟起飛,生活安穩,也造就了大量的消費與流行文化。音樂工業、電影與電視產業繁盛,還有種類多元破格的雜誌,都鋪展了一個光鮮亮麗的時代。其中隱含的,卻是最好與最壞的精神。 經歷八十年代的學者吳俊雄也受流行文化洗禮。他有兩個名字,本名以外還有「梁款」,吳俊雄寫社會學論文,梁款寫流行文化,兩個名字的交錯也是由八十年代孕育而成。

    1980年在香港大學畢業的吳俊雄,面對人生的新階段,也親睹香港前所未有的新面貌。 「事後回想,那個時代對我們這些吃喝玩樂的人不薄。」他笑說。仔細爬梳,香港流行文化的黃金十年從七十年代萌芽。「本土文化從七十年代中期已開始發展,粵語流行曲與電影逐漸取代國語,是時髦的象徵。」 七十年代的《狂潮》與《網中人》風靡人心,許冠傑的歌曲與許冠文的電影街知巷聞。踏進八十年代,成就了本地文化更趨成熟的時期。 「七十年代中許多本地文化的開山師祖從外國陸續回港,好像梁淑怡、徐克、譚家明與許鞍華等嬰兒潮世代,在外國吸收養分,回到香港作嘗試。」 1983年首次紅館演唱會;本地電視劇集繼續流行;還有從七十年代延續的流行曲頒獎禮,開始出現「樂壇」的概念。香港從過去的華南氣氛脫胎換骨,步向港式現代生活。

    八十年代也是個點石成金的年代。不論多好或多壞,幾乎也能大紫大紅。吳俊雄直言,那是個「遍地黃金,遍地糞土」的時代,流行文化其實充滿沙石。 「市場需求大,譚詠麟與達明一派也可同時流行,但黃金的年代卻忽略了往後是否仍然黃金。」 今朝有酒今朝醉,從精品到爛品,八十年代俯拾皆是。當人才逐漸凋零,今天便散失成荒蕪。「現在想找回八十年代的物件也不多,好像沒有留下什麼痕迹,因為當時太開心了。」

    八十年代的流行刊物紛陳,如《號外》主打中產市場,《年青人周報》的讀者對象是年輕人,內容多涉獵外國流行音樂,也有大量園地供讀者投稿。從過去《中國學生周報》,年輕人仍對文化中國抱持希冀,銳意在香港延續中華傳統,也融合西方科學理性思潮。到了《年青人周報》,中國不再重要,主打的是年輕人建立自我,以及塑造青年文化(youth culture)。從兩份報刊能窺見文化認同的轉變。

  4. 從人說到巿,然後又從巿回到人的所在。關於美學、藝術、設計、城市和日常,這裏有我們的看法。 更多文化故事 時尚 從 1995 年實地採訪時裝周開始,《明周》一直為讀者來具深度的文章,探討時尚設計的美學。 更多時尚資訊 明周娛樂 明周文化 ...

  5. 2018年12月15日 · 謝森筆下的喪屍教人不寒而慄,展現獨特的恐怖美學。 喪屍病毒極速於立法會內散播,有位議員身上走出大批老鼠,她是誰相信呼之欲出吧! 被喻為「香港喪屍漫畫大師」的謝森龍異指畫喪屍病毒入侵香港,是希望大家居安思危。 故事構想喪屍滿城大家如何反應。 內容超現實,但內裏反映的卻是「堅過石堅」的現實。 沒色彩的漫畫,卻能看到血肉之鮮紅。 「我為什麼要畫喪屍漫畫? 就是想講人性去到最盡,可以毫無底線,這是我們身處安穩時想像不到的。 有些人為生存什麼都做得出,但同時有些人不這樣。 」戲劇矛盾令故事引人入勝,人性矛盾令現實分歧不斷。 與其說謝森的漫畫諷刺政治,不如說是探討人性。 「政治其實就是集體人性。 美國政治就是美國人集體人性的展現,他們崇尚憲法精神,人相對真摯,這個族羣比較信守承諾。

  6. 2021年3月28日 · 28.03.2021. 袁源隆. 梁俊棋. 分享. 「寫作的技能不過是人生的負累,然而這負累內在於我,無可割棄,於是我不能不寫。 」在《南歸貨車》的〈後記〉中,作者王証恒如此表述他與寫作的難捨難離。 王証恒視寫作為生命的有機部分,有如呼吸,或如器官,自二 一三年發表首作〈沉默的瘀傷〉,繼而屢奪文學獎,他一直專注小說創作。 年初出版的《南歸貨車》,把他這些年來的十三篇短篇小說結集成書。 《南歸貨車》書名取自書中一篇同名小說,另設副題:「新界西短篇故事集」。 以新界西尤其「屯元天」一帶為故事背景,無非是因為王証恒自小在屯門長大,也經常出沒鄰近元朗、天水圍兩區。 他筆下的新界西人物,有地盤工人,有貨櫃吊機手,有中港貨車司機,有邊青街童,有社運青年。 在這裏,他們困惑迷途,也看不見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