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1年1月17日 · 不容忍能導致犯戒的煩惱,不造作一切違越佛制的罪業,心中息滅追悔犯戒之火而常得清涼,故名為尸羅。 “ 尸羅 ” : “ ” 即清涼,“ 羅 ” 是獲得,即由不忍煩惱和不造罪惡,心中遠離憂悔、常得清涼,而稱之為尸羅。

  2. 2021年1月17日 · 雖然戒律是有三類(律儀戒、攝善法戒、饒益有情戒),但此處所指的「能斷心」是就最主要的一類,是指「律儀戒」而論。. 1.就其具有的「等起心」而論,便是斷除十種不善的十種能斷的行持。. 2.若就其「自性」而論,便是斷除七種不善身三語四業自性 ...

  3. 2020年10月20日 · 次第決定者,《本地分》中引《梵問經》顯此義云:“初善住根本,次樂心寂靜,後聖見惡見,相應不相應。. 《本地分》當中引用《梵問經》顯示三學次第決定的意義:最初戒律根本極為堅固,其次內心歡喜寂靜,最後能相應無我聖見,捨棄執我的惡見 ...

  4. 2021年1月18日 · 如何讓尸羅清淨呢? 這唯一依賴對進止之處如制行持。 如果該作的不遵照去作,該禁止的不去禁止,相續中染上犯戒的垢染,尸羅怎能清淨呢? “又此隨逐猛利堅固欲守護心”,“此”是如佛制學處行持,這個猛利堅固的欲守護心,有了它隨之就有如戒行持,沒有它就難以如戒行持。 這如同影隨身行,無身也無影一樣。

  5. 具足六波羅蜜多修持時,自己安住尸羅,也能將他人安立於尸羅中,這是尸羅的佈施。 其他方面,按前面佈施波羅蜜多時所講的那樣了知。 具足六種殊勝而持戒:

  6. 2020年10月22日 · ① 教誡修學斷除墮罪的四種對治. ② 即便輕微的佛制學也不能放鬆. ③ 若以罪業染汙,須立即懺悔. ④ 如是不護戒,則不能解脫輪迴. ⑤ 當今護戒功德極大之理. ⑥ 以“造罪可悔而不防護”極不應理. ⑦ 修密者也須如是護持淨戒 ⑧ 單獨教誡煩惱的對治. 巳一、教誡修學斷除墮罪的四種對治. 四種對治: 無知對治、放逸對治、不敬對治、煩惱熾盛對治。 如何修學之理者,四犯因中,無知對治者,謂當聽聞,了知學。 四種犯因當中,無知的對治是應當在善知識、善友聽聞,求得對學的瞭解。 《正法念住經》說:“一切法覺,要因聞法,若不聞法,於法不覺。 ”(所有對法的覺知要通過聞法而獲得,如果不聽聞,就不會理解法。 )通過長期聽聞戒律學,知道戒律的開遮止犯,就能對治無知。

  7. 2020年6月20日 · 下面就是解釋。 然所求中略有二類,謂於現位,須應希求,及是究竟所應希求。 生死之中身等圓滿,希解脫者,於現法中,亦須希求,以由展轉漸受此身,後邊乃得決定勝故。 非凡所有身及受用,眷屬圓滿,增上生事,一切皆是生死所攝。 以其身等圓滿究竟,即佛色身,圓滿佛土,佛眷屬故。 因為修學者所追求的目標有二種,現世的利益及究竟的利益。 雖然獲得身體、受用等世間圓滿,只算現世圓滿,但是對追求究竟解脫的人來說,現世圓滿的暇身也還是需要的;因為有了暇滿人身作為修行的工具,才能生生展轉增上,最後達到決定勝的果位。 所以,並不是所有身、受用、眷屬等一切世間圓滿的增上生等事,都屬於輪迴。 因為以身的圓滿,到究竟時,就是佛的色身;受用的圓滿,到究竟時,就是佛的淨土;而眷屬的圓滿究竟,就是佛的眷屬。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