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9年6月21日 · 美國眾議院金融委員會主席Maxine Waters要求臉書高層到國會作證,同時主張臉書應停止Libra的開發,直到立法及主管機關審核通過。 Waters聲明指出,Facebook發布建立加密貨幣的計畫,藉此持續其無所限的擴張,將黑手伸入用戶的日常生活中。 歐洲議會憂Facebook會變成「影子銀行」 歐洲也表達其質疑。 彭博報導,歐洲議會德國籍議員Markus Ferber擔心,Facebook挾其20億用戶可能變成「影子銀行」。 此外,法國財政部長Bruno Le Maire相信Libra不應被視為可取代傳統貨幣,Libra變成主權貨幣這件事不、也絕不能發生。 他也要求G7國家的中央銀行主管,下個月針對隱私、洗錢和恐怖主義經濟發布報告。 用戶資料才是重點.

  2. 2021年2月10日 · 去年一名男鋼琴老師在男同志交友平台結識「紅酒公司老闆」,繼而成為情侶。 騙徒誘騙受害人透過手機應用程式參與一個投資項目,一個月內共轉帳1,347萬元。 當受害人一度想取回款項,但對方稱受害人有違規操作,需存入460萬才可解凍。 「殺豬盤」三大套路. 「殺豬盤」騙案涉款驚人,警方早前公布「殺豬盤」的操作方法。 「搵豬」 :利用「型男美女」相片開設帳號,包裝成「高富帥」,並尋找感情寂寞的人下手。 「養豬」 :對受害人噓寒問暖並成為戀人,再哄騙受害人透過虛假投資手機應用程式,進行「低風險高回報」。 「殺豬」 :當受害人進行大額投資後,若想取回款項,騙徒便以多個藉口拒絕並封鎖受害人。 點擊圖片放大. 如果市民想避免同類型的事件發生,又有甚麼自保方法? 警方六大防騙貼士: 1.

  3. 2020年12月11日 · 在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 (FTC)和40多個州的總檢察長對Facebook發起反壟斷訴訟,指控該公司使用非法的反競爭策略來收購或扼殺競爭對手,以鞏固其在社交網絡領域的市場領導地位。 FTC尋求永久性禁令,要求Facebook剝離資產,即最壞情況Facebook收購回來的WhasApp和Instagram都要通通打回原型。 Facebook、WhatsApp、IG 缺一不可? 香港人當今的社交世界都被Facebook控制著,WhatsApp是人人必備的溝通工具、Facebook是傳統的社交媒體,IG則針對年輕一族。 相信絶大部分上班族都會用到至少上述兩至三項平台。 事實上,Facebook收購回來也不見得有整合這三大平台,最多只是開發跨平台訊息工具,僅此而已。

  4. 2018年3月23日 · 雖然事件發生在歐美地區,但Facebook在操控用戶有獲取訊息及發言安排上卻經常惹起爭議。 而由於Facebook多次都以提升用戶體驗作為理由去更改展月示在用戶頁面的資訊,這種透過Facebook電腦推算用戶口味的資訊分發安排,已被傳媒及一般用戶視為惡行,欲除之而後快。 在Facebook身陷醜聞之際,海外便有人發起#deleteFacebook的行動,鼓催用戶為了保障自家的私隱而關掉Facebook的戶口。 而更諷刺的是,這次行動是由已被Facebook收歸旗下的WhatsApp共同創辦人Brian Acton發起,由他來發起號召可真是非同小可。 至今已有逾萬人在網上聲稱嚮應行動。

  5. 2017年12月15日 · Facebook由社交訊息的分享平台,逐步變質成為廣告平台. 重新掌握自己的資訊閱覽權利. 在這個流動上網先決的年代,大家拿起手機要打開的是什麼app呢? 是Wahtsapp? 是Instagram還是Facebook? 使用者當然有選擇不同平台的自由,只是這三個平台的背後都是由Facebook控制,換言之,大家其實都是在大Facebook平台下活動。 生活在香港的我們,常常認為網絡世界就是自由,但當大家以為Facebook也同樣崇尚這套理念的時候,其實答案剛好相反,Facebook一直以其背後的技術來影響大家接收資訊的自由,若然大家只依賴Facebook的 Newsfeed來接收資訊,那你只是被Facebook餵食它指派給你的資訊,而非你選取的資訊。

  6. 2018年12月9日 · - 香港經濟日報 - 理財 - 理財資訊 - D181209. fb「放閃」係咩心態? 理財資訊. 發布時間: 2018/12/09 09:00. 最後更新: 2018/12/14 18:40. 分享: 有冇試過喺FB「放閃」?或者有冇試過被Friend「閃盲」? 不過有研究發現,在社交媒體「放閃」這個舉動,背後或隱藏著社交危機及個人精神問題。 青年眼見同輩在社交網站放閃,亦同樣要在社交網站帖文炫耀比較,但其實他們可能都只是假裝快樂。 fb「放閃」係咩心態?

  7. 2019年6月5日 · 最近環球股市波動,理柏(Lipper)的資料顯示,5月的各類強積金整體平均錄得4.02%負回報,平均每人蝕近1.26萬元,當中以債券基金表現較好,最好的的是港元債券基金,升1.10%,其次是環球債券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