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4年4月16日 · 10Life精算團隊分析了最新紅利實現率數據,涉及19間保險公司在去年第四季公布的2022年度合共3290個紅利實現率數據點,覆蓋640款分紅產品(包括儲蓄保險及年金等)。 在3290個數據中,有1260個數據完全實現預期回報,即38%數據能達到或超出非保證回報。 分析同時發現,有保險公司的紅利實現率數據差距十分闊,介乎8%至788%,反映其表現不穩定。 行業表現差距大. 10Life精算團隊首創紅利實現評分,旨在評定保險公司的紅利實現率是否符合預期回報且表現穩定,故篩選保單生效期介乎六至十年以上的分紅數據,擷取其平均值及高於70%的數據佔比,計算保險公司的紅利實現評分。

  2. 2020年7月24日 · 兩者有一個最大分別基本分析重點是發掘長遠投資機會而技術分析往往是想從股價短期波幅獲利。 我們一般鼓勵投資者採用基本分析,如果能專門投資那些股價合理的優秀企業,投資者的回報長遠應可跑贏大市。 股票分析四大指標. 明白這一點,我們可以來看看四大指標,這些指標可說最重要,也最容易理解,都是你不可缺少的分析工具: 1. 市盈率(P/E): 公司向股東交待業績時,會公布每股盈利(EPS),這就是公司的利潤。 市盈率是將公司的股價除以每股盈利(通常以年度計算)。 舉例說,如果股價為30美元,而公司過去一年每股盈利為2.00美元,那麼市盈率就是15倍。 這是基本分析最常用的估值指標,比較同一行業的公司,增長前景相同,這個指標可以大派用場。 2. 市盈增長率(PEG): 不同公司的增長率不同。

  3. 2019年11月26日 · 財政獨立第一步:計清楚自己的淨資產. 為何要知道自己有多少淨資產呢?. 如果不知道,你應該去了解一下。. 這個數字非常重要,有助你知道財政是否能獨立,投資有沒有取得進展,又或是否正步向危機,未來幾十年隨時爆煲破產或欠債累累。. 其實計算清楚 ...

  4. 2023年6月26日 · 本文將介紹一個最經典的理論——「美林投資時鐘」。 美林投資時鐘(Merrill Lynch Investment Clock)是一種把經濟周期、資產及行業輪動串連起來的投資理論,由美林證券於2004年發表。 研究團隊利用1974年至2004年間、約30年的數據進行回測,證實在不同的經濟周期,應該利用不同的資產配置策略,不應該一成不變。 此理論以經濟成長率(GDP)和通脹率(CPI),把經濟劃分成主要4個周期,衰退期(reflation)、復蘇期(recovery)、過熱期(overheat)及停滯期(stagflation)。 每個經濟周期亦有對應跑贏大市的資產類別,包括債券、股票、大宗商品、現金。 1. 衰退期(reflation):

    • 損失厭惡:總是喜歡確定收益,討厭確定的損失。正如以上的例子,當所購買股票上漲時,大家都會偏向於選擇獲利退出,落袋為安;當所購買股票下跌時,大家偏向於選擇等待回升,因為此時賣出,意味著將浮動虧損轉為實際虧損,這是一般人不能接受的現實。
    • 從眾效應:人云亦云,以為很多人覺得好的就是好。散戶投資者最普遍也是最難剋服的心理偏向就是從眾心理,在沒有充分了解某項投資時,因身邊眾多朋友推薦或網絡上某個專家的發言就衝動購入,覺得自己不買就不是好的投資者一樣。
    • 禀賦效應:賦予自己所擁有資產更高的估值。選擇某一項投資的原因有很多,例如賦予很多個人的情感,包括自己曾經在這間企業工作過,這個產品很多人覺得好,或是某一位著名人士的推薦等等。
    • 定錨效應: 估值時容易被初始數值影響。同樣以購買股票為例,假如用500元買入某隻股票,當某個時間跌至450元時,沒有賣出,當繼續下跌至400元時,仍然不會選擇賣出,因為覺得當時450元都沒有賣出,現在更不會賣出,否則蒙受更多損失。
  5. 2019年3月20日 · 最後更新: 2019/03/20 18:36. 分享:. 人稱「四叔」的恒基地產(00012)主席李兆基宣布退休!. 李兆基(四叔)家財萬貫,擠身福布斯全球億萬富豪榜之列。. 李兆基也有他自己的財富哲學及營商哲學,以下輯錄6句李兆基的哲學語錄,或許為你帶來啟發 ...

  6. 2019年12月6日 · 「上而下」和「下而上」的最大分別是,投資者所考量因素的先後次序不同,「上而下」着重由宏觀至微觀,投資者根據宏觀經濟選擇企業;「下而上」就恰恰相反,由微觀考慮至宏觀,更看重個別企業的質素。 值得一提的是,這兩種策略雖側重點不同,但並非「水火不相容」,不少基金經理會將兩者相結合,先由「上而下」考慮所投資的國家、市場及產業,再「下而上」來考慮企業的基金面,來決定投資甚麼資產或公司。 彼得‧林治(Peter Lynch)於1977年至1990年間擔任富達基金經理,管理麥哲倫基金,在他任職的13年間,基金的回報高達27倍,同時基金資產管理規模由2,000萬美元,增至140億美元,成為當時最大的互惠基金,基金並連續11年跑贏標普500指數。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