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0年12月1日 · Advisers財務顧問雜誌.com. - 2020 年 12 月 1 日. 0. 1487. 癌症人人聞之色變,而其中胰臟更因初期難以診斷,一旦確診後死亡率極高,被稱為「癌症之」。 據衛福部2019年主要癌症死因數據,胰臟位居10大死因第7位。 另外, 國泰綜合醫院的衛教資料也顯示,胰臟預後不佳,若出現黃疸時平均存活時間不到半年;就算接受手術治療,平均存活時間也僅約1年,5年存活率不到5%。 美國臨床腫瘤學會則估計,2020年將會有5萬7,600位美國民眾罹患胰臟,4萬7,050人死於該疾病,就算可以在初期發現並透過手術切除腫瘤,5年生存率還是僅有37%,而在此階段,大約只有10%的病患能被診斷出症狀。

  2. 2021年8月1日 · 1822. 臺灣民眾對鼻咽癌應該並不陌生,韓國演員金宇彬、馬來西亞羽壇球李宗偉都是知名友,先總統李登輝的獨子李憲文與《嫁妝一牛車》鄉土作家禎和皆因此病相繼逝世。 鼻咽癌的成因大致與下列有關:基因遺傳、EB病毒的寄生、醃漬食物(如:泡菜)及吸入甲醛(新的木製衣櫥常有刺激性甲酪氣體),其中民眾最能自行控制的因子是減少食用醃漬食物,尤其年紀愈小,罹患機率愈高,像是剛斷奶的小孩開始食用副食品時,若吃進醃漬食品(裡頭有大量亞硝酸鹽),罹患鼻咽癌的風險則會增加7倍。 基因遺傳是如今最被醫界確定的鼻咽癌因素,根據臺大醫院的研究報告,民眾一等親內有鼻咽癌患者,其罹患鼻咽癌的危險性是常人的19.2倍,而臺灣正是鼻咽癌的高發地區。

  3. 2018年10月1日 · 因罹患胰臟而遠赴瑞士結束生命的體育主播傅達仁先生,長期飽受病痛折磨,最終選擇安樂死結束他的一生。 胰臟號稱「中之」,即使是早期的患者,五年的存活率也僅有30~40%,且一旦經確診後,癌細胞的轉移機率將高達50%,奪命速度相當 ...

  4. 2021年3月1日 · Advisers財務顧問雜誌.com. - 2021 年 3 月 1 日. 0. 2034. 2020年12月底,最新的2018年癌症登記報告公布,癌症時鐘再次快轉11秒,平均每4分31秒就有一人因癌症死亡,自1982年起,癌症已經連續蟬連臺灣死因冠軍36年。 2018年全癌症新個案11萬6,131人,死亡4萬8,784人,增長幅度分別約是4%與1.5%。 相較於2017年,10大癌症的排行並未出現改變,但罹患人數與死亡人數都有所增加。 除了罹人數不斷增加以外,也有一部份原因是民眾對於健康檢查的意識上升,許多癌症在演變到晚期、末期之前就被發現,得到及時的治療,或許這也正是死亡數增加幅度不到個案數增加幅度一半的原因。

  5. 2020年3月1日 · 所謂的三陰性乳癌是指雌激素ER)、黃體素PR和第二型人類上皮生長受體HER2等3種荷爾蒙受體呈現陰性代表患者缺乏這些荷爾蒙受體導致患者大多只能選擇化療但單獨使用化學藥物不但副作用強會傷及骨髓和落髮且疾病容易復發治療方式常會對病人進行自信心的打擊。 但近年隨著醫界研發的突飛猛進,也愈來愈多人使用別的方法來治療三陰性乳癌,例如:免疫療法癌自禦(Tecentriq)藉由重新啟動人體內的免疫細胞活性,進而殺死癌細胞,若 PD-L1呈現陽性的病人第一線使用癌自禦搭配化療,高達六成病人對此療法有效,病人的平均存活時間突破兩年。 然而目前免疫療法於乳癌尚未獲得健保給付,一般人平均需治療七個月,以兩週一次的療程計算其費用,每月要花費18~20萬元,常令許多病人錢包「有感」。

  6. 2020年3月1日 · 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簡稱高醫)副院長照元表示,高醫每年約有400位大腸直腸癌病患,大腸直腸癌在所有癌症當中,屬於長期預後(註1)相對良好的癌症,雖然臺灣目前每年有1萬5,000多人被診斷出大腸直腸癌,但與每年有5,000多人病逝於

  7. 2021年1月1日 · 臺灣癌症基金會的衛教資料表示大腸癌約有20屬於遺傳其餘的後天因素包括不良飲食習慣菸酒缺乏運動工時過長與年齡增長等相較於重視體態而相對更注重飲食運動的女性而言男性普遍更符合大腸癌的後天因素或許這正是男性無論大腸癌新案率與死亡數都比女性高出約13的原因。 國健署提供50~74歲民眾2年1次免費糞便潛血檢查,期望民眾能夠早期發現,早期治療,存活率可以高達90%以上。 同時建議民眾應該規劃充足的醫療險與癌症險,一旦需要治療時,能夠得到更多的選擇權,即使萬分不幸,也能夠留愛給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