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1. 甲狀腺腫瘤 中醫 相關

    廣告
  2. 提供有關甲狀腺治療的資訊,包括大頸泡,甲狀腺腫大,甲狀腺亢進,甲狀腺癌等等

搜尋結果

  1. 甲狀腺結節是甲狀腺內形成的腫塊或結節表現為對稱質地較硬的腫塊可單發或多發甲狀腺結節是臨牀常見病徵各種甲狀腺疾病如甲狀腺增生炎症腫瘤都可能表現為甲狀腺結節按照病理分為良性和惡性其中良性結節比例較高但惡性結節的可能也不能完全忽略。 細針穿刺活檢 較精確實惠. 當診斷出有甲狀腺結節,不要驚慌,結節不等同於癌,大多數結節都是良性,只有5%是惡性腫瘤。 病人首先要接受甲狀腺超聲波檢查,以確定結節性質、大小、形態等。 如果超聲檢查結果無法確定結節性質,或需要細針穿刺活檢或其他影像學檢查,了解結節的病理特徵,並根據醫生最終診斷,建議是否需要手術治療。 超聲波檢查外,還有什麼檢查方法? 甲狀腺功能試驗可以檢測甲狀腺是否功能紊亂;腫瘤標誌物檢測幫助醫生分析結節性質。

  2. 2023年5月12日 · 明報專訊醫管局去年推出大灣區醫療人才交流計劃」,其中大灣區中醫訪問學者交流計劃來自廣東省醫院的3名中醫師去年11月起先後來港培訓本地中醫師並檢視醫管局現有中西醫協作臨牀方案及探討擴展至呼吸科協作日後將有更多中醫師來港探討腫瘤科針灸科等中西醫協作。 有來港交流的中醫師稱,本港須加強中西醫結合治療,本地中醫師治療住院病人的能力亦須提升。 香港註冊中醫學會會長陳永光相信,交流計劃是為中醫醫院啟用奠下基礎。 明報電子報訂戶登記. 如要讀取全文,請 按此訂閱或續訂 明報電子報服務。 現有訂戶請 按此登入 。 一個帳戶,即可穿梭三大平台——智能手機、平板電腦、桌上電腦,盡覽收費內容。 《明報電子報》功能: 今昔明報: 每日報章內容及昔日報章新聞* *桌面網頁版:最近10年.

    • 市民對中醫藥知識有偏差
    • 了解不足 影響使用中醫意欲
    • 政府醫療機構提供的資訊嚴重不足
    • 中醫藥普及教育 可3個層面入手

    我們獲中醫藥發展基金支持,進行了一項名為「香港市民中醫藥使用情况:社經背景、選擇過程與政策面向」的研究,在2020年底至2021年初委託香港中文大學香港亞太研究所,透過電話訪問1502位18歲或以上的市民,了解他們的中醫藥使用習慣及態度。在自我評估的層面上,研究發現有高達73.4%受訪者認為自己對中醫藥知識有認識,亦對中醫藥制度有一定了解,如有63.6%受訪者知道醫療券可以用來求診中醫;但在問及實際有關中醫藥知識的問題時則有所偏差:有51.1%受訪者認為安宮牛黃丸不適合用作日常保健,其他則是回答不知道(34.4%)或答錯(14.5%)。 中醫藥業界有聲音認為,目前中成藥及中藥保健食品監管存在漏洞,市民對中醫藥的認知不足可能導致相關產品的誤用,進而影響自身健康。申訴專員公署於2018年發布的調...

    此外,市民對中醫藥知識了解的不足,也會影響他們對中醫的使用。研究發現,在處理一般疾病方面,受訪市民認為西醫比較有效的有43.5%,認為差不多的有31.5%,認為中醫比較有效的有24.9%,可見香港市民對中醫治療一般疾病有若干信心。不過,在處理嚴重疾病方面,認為西醫比較有效的是75.9%,但認為差不多的只有18.7%。 業界的看法則有所不同。我們受政策創新與統籌辦事處支持,曾於2020年中訪問逾1500名中醫師,有近六成受訪中醫師認為中醫和西醫同樣擅長治療急性病。業界和市民對中醫治療範圍的認知有落差,故此政府應在網絡平台提供更多資訊,增加市民對中醫治療不同疾病的知識。 雖然目前衛生署網站有提供中醫資訊,但中西醫內容比例明顯失衡。以中風為例,預防或治療中風是中醫擅長的範疇,醫院管理局的中西醫協作...

    根據政府資料,「中醫醫院也會舉辦健康推廣及教育活動,讓市民加深認識中醫對促進健康的好處」。然而,中醫藥教育不應只在一個醫院裏進行,而應該普及到不同地區的市民生活裏。中醫藥文化本來就已融合香港市民的日常,他們對中醫藥的認知主要來自親戚朋友,只有極少數是來自醫療專業,尤其是政府資助的醫療場所。研究發現,44.9%受訪者最主要接觸中醫藥資訊的渠道是親戚朋友,其次是大眾傳媒的22.2%,有11.1%來自私家診所及醫院,只有5.1%來自政府診所及醫院,可見在政府醫療機構提供予市民的中醫藥資訊嚴重不足。親戚朋友可以增加市民了解中醫藥知識的意願,但透過這些途徑獲得的中醫藥知識未必全然正確。

    申訴專員公署的報告提出「衛生署應更積極推動宣傳和公眾教育」,我們的研究也發現高達86.9%受訪者有興趣認識中醫藥知識。掌握正確的醫療知識仍需中醫專業人員的指導,故此政府應該和業界合作,結合民間生活智慧,進行中醫藥普及教育,才能更有效促進市民健康。研究發現有80.7%的受訪者認為「政府應該在大眾媒體推廣中醫藥知識,以增加市民大眾對中醫藥的認知」,也有近六成受訪者認為「政府應該在中小學課程中加入中醫藥內容」。儘管中醫藥發展基金支持業界申請資金進行中醫藥教育,政府仍然應主動帶領承擔更多推動工作。 政府可從3個層面入手,進行中醫藥普及教育: 一是透過政府場所或公營機構,如各區民政事務​處、衛生署及醫院管理局的醫院或診所,以提供單張、短片或講座,進行中醫藥普及教育。 二是更積極在大眾媒體上推廣中醫藥知...

  3. 2022年4月21日 · 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女士在4月3日記者會表示早在2018年施政報告已把香港的中醫藥納入公營醫療體系惟由於歷史因素中醫發展受到法律制度上許多掣肘離期望相差很遠需拆牆鬆綁。 據政府文件顯示(註1及2),2019/20年度政府向醫管局撥款共699億元,其中1.47億元發展中醫服務、提供資助予18間中醫診所暨教研中心和毒理參考化驗室,佔整體撥款的0.21%,西醫則佔99.79%。 2020年初新冠病毒開始肆虐香港,相較內地,香港中醫的參與度一直偏低,今年1月爆發第五波疫情,到2月下旬,確診人數呈幾何式增長,香港公營醫療體系完全不勝負荷。

  4. 2023年10月16日 · 明報文章去年底政府公布基層醫療健康藍圖》(《藍圖》),強調中醫藥可發揮擅長治未病的優勢助市民預防疾病管理健康但現時中醫藥業仍以私營市場服務者為主與西醫主導的公共醫療系統欠缺良好的互動機制要推動中醫藥業參與公共醫療一方面政府須設計符合中醫藥業特色的制度環境另一方面業界須凝聚共識和行動力回應政策和市民的需要。 上 / 下一篇新聞. 筆陣:以巴衝突對台海危機的影響究竟有多大? /文:林泉忠 聞風筆動:民主黨參選 提名未啟已「落幕」/文:李先知 葉秀亮:香港樓價的推算跌幅與最佳「撤辣」時機 趙永佳、李柏慰:中醫參與基層醫療(上)——中西協作與中醫主體的兩種可能 林筱魯:撤萬步階梯 促置業 便安居 工業傷亡權益會:工業死亡事故接二連三 反映什麼問題.

  5. 2021年3月29日 · 2015年的調查顯示中醫使用者求診中醫的最主要原因為調理身體」,而所謂調理」,本身就是在身體沒有明顯病徵或已接受某種主要醫療方法如西醫的同時作紓緩的作用兩個前提下才得以成立。 因此,可以推論中醫在普遍香港人眼中作為一種調理手段,亦即非以治療為目標的醫療服務,在疫情之下會受到較大的衝擊。 看中醫的人與他們的背景. 研究團隊亦鋪陳2020年電話訪問中看中醫的市民及其對應的社會人口特徵,相信可以作為未來中醫院潛在使用者的「市場數據」。 2020年的調查中顯示,性別及年齡兩個社會人口變量與市民求診中醫的傾向呈顯著關係。 就性別而言,女性(31.6%)較男性(21%)更傾向求診中醫。

  6. 2021年6月28日 · 醫管局今日28日推出18區中醫診所流動應用程式市民即日起可透過該程式預約中醫診所暨教研中心即日或下一個工作天的偶發性疾病政府資助中醫門診服務亦可查閱籌額最新狀況。. 「18區中醫診所程式支援已安裝iOS 11.0或以上及Android 5.0或以上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