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4年2月1日 · 盧慧娥指出,「時間是關鍵通常準客戶給予面談機會後她會設定在15分鐘左右的時間把重要的保險觀念或是客戶對保險所疑惑的地方簡明扼要地傳遞情楚。 也就是說,如果在短時間內沒有辦法讓客戶提升對自己的信任感,那麼往後要持續保持聯繫甚至配置保單,就會變得困難重重。 她提到,「被拒絕」是陌生開發再平凡不過的事情,尤其是當業績快要完成的時候,被熟識的準客戶拒絕是非常難受、不舒服的,因此保持正面的心態相當重要。 她分享,在面對被客戶拒絕、業績落後的低潮期,最常做的一件事情就是閱讀學習,因為「在腦海中的知識是別人拿不走的資產」。 從成功人士的經驗當中,她發覺克服困難最重要的是要能夠轉念思考,告訴自己也許時機未到、客戶還不夠瞭解自己,而非是沒有機會。 「我們不該因為一個拒絕,就放棄持續前進。

  2. 2023年12月1日 · 臺灣科技大學管理學院專任特聘教授希鵬,是臺灣電子商務專家與資訊管理學者。 在2023國際龍獎IDA年會全球峰會暨第六屆保險行銷創世紀盛典上,他從目前最受熱議的AI:ChatGPT切入介紹,讓看似高高在上的AI技術成為你展業的一對翅膀。 AI的發展程度已超乎許多人的猜想. 現在的AI發展到了什麼樣的程度? 希鵬向ChatGPT提出了幾個中文托福測驗的題目作為舉例,各位也可以試著自己解答之後再繼續閱讀下去。 客服小姐:先生你要幾等座? 小明:你們一共有幾等? 客服小姐:特等、一等、二等……等等,二等要多等一等。 小明:我看下,等一等。 客服小姐:別等了,再等一等也沒了。 小明:那不等了就這個吧。 請問小明最終買了幾等座? Ans:二等座. 明明明明明白白白喜歡他,可她就是不說。

  3. 2020年2月1日 · 1082. 許多業務團隊面臨組織老化和產能低問題,兩者相互惡性循環導致保險公司低估業務團隊的重要性。 即時發現團隊問題,運用全方位蛻變方程式,保持團隊活躍,績效及產能也能相應提升。 現今保險業已是八 後與九 後活躍的時代,卻有不少團隊來不及建立新生代領導人,近年來陳嘉虎院長在8個國家協助許多保險公司蛻變,避免組織老化而產生問題。 陳嘉虎指出,保險公司的經營要點有4:股東、內外勤員工、客戶及社會,每一家保險公司的經營目標必然都是做大、做強、做精,不論是做規模、做品牌,抑或是做績效,都要考量以上4點。 經營方向也跟著時代不斷演變,從過去著重規模,逐漸到市場份額,以及公司的利潤等,而如今保險公司的經營轉向重視內含價值。

  4. 2020年1月1日 · 臺灣壽險國外投資比率較日本、韓國高,主要是因為國外的利率較高,較能滿足保單利率之需求,使得壽險者必須將資金往產品年期長、報酬率高的資本市場進行投資。 再者,壽險的特性應為長期的資產負債管理,故投資資產以長期固定收益商品為主,因美債巿場規模胃納大,商品種類多,債券年期長,成為壽險公司長期資產配置重要的市場,進而導致壽險國外投資比率頗高的現象。 而進行國外投資勢必需承受匯率風險,因此壽險者會進行適當的匯率避險,然而,避險是需要成本的,愈高的避險比率,公司的評價損益波動雖然小,但資本損失(避險所花費的成本)愈大,壽險者只能被迫在損益表的波動,以及資本的增減上做選擇、求平衡。

  5. 2020年2月1日 · 近兩年開始推行金融科技,經過思考和評估後有3大挑戰需要特別關注: 1.如何協助業務人員提高銷售水平及專業性,2.如何提高整體產能,以及3.如何提升公司利益。 區張明儀認為,「金融科技的發展並不是取代,而是結合」,雖然香港有一些科技保險公司,但目前香港客戶仍首選面對面接觸,人的關係和價值還是首要考量。 香港永明金融從營銷通路、營銷管理及客戶體驗3個方向開始展開科技化。 首先是應用在行銷通路 ,包含如何提升公司網絡、如何協助業務人員在新客戶推薦和宣傳等環節,電子銷售平台應運而生,經過諸多嘗試後,做得最好的是潛在客戶的推廣。

  6. 2020年1月1日 · 金管會監理政策的目標,就是希望保險公司能強化「經營韌性」,因應不確定的風險,健全且永續的經營;並希望保險能發揮社會功能,提供社會大眾適切的保障。 總結臺灣保險業二 一九年的表現,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主任委員顧立雄指出,二 一九年到目前為止不論是稅前損益、股東權益,抑或是淨值比、資本適足率等都相較二 一八年更穩健。 保險業二 一八年第四季碰到股市、債市、匯率等三重不利影響,導致二 一八年年底各項財務數字表現較不理想。 經歷過二 一八年底的風險,二 一九年各保險公司的經營韌性增強,依據保險業近期財務數據,如果沒有發生重大經濟情勢的變化,二 一九年保險業的財務表現相較二 一八年應該會更理想。

  7. 2020年5月1日 · - 2020 年 5 月 1 日. 0. 1943. 今年七月一日即將上路的「門檻法則」將提高保險保障部分,造成保費調升與儲蓄部位降低,讓業務人員人心惶惶。 但保險年資已有二十四年的中國人壽菁通訊處處經理陳菁亮笑著表示:「這是好事! 這樣一施行,業務人員和銀行理專的差異一下子就出來了! 「您在固定時間將固定金額存入一個帳戶,期滿後就可領回一筆比原本金額多的錢。 你看這是這款商品的利率,比放銀行定存的利率好哦! 」這是過往市場上我們會見到多數業務人員行銷儲蓄險的方式。 臺灣民眾愛存錢,比起辛苦解釋什麼是「生死合險」(市場常見的儲蓄險,大多是此類險種),客戶也不一定懂,倒不如直接拿起平板或手機與一般銀行定存商品比利率,清楚又簡單。 時間一久,許多業務人員都習慣把儲蓄險當成「定存商品」來行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