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1年1月14日 · Lululemon的電商很棒. 經歷疫情下暫時關閉門店,導致全年大部分時間的銷售表現疲軟之後,Lululemon已回復增長,第三季度總收入呈顯著的環比增長,同比增長22%,上季度僅為2%。 亮點是直接面向消費者的銷售渠道的實力,包括電商銷售,這業務不計及匯率變動因素的同比增幅93%。 更多Lululemon分析 Lululemon徘徊歷史高位是出貨時機? 最重要的是,2020年首三季,直接面向消費者的收入佔Lululemon總收入的52%,並佔營業利潤的88%。 線上銷售的經營利潤率比實體商店高得多,這是推動未來整體利潤率的催化劑,也許就是為什麼在疫情下關閉門店,但2020年股價仍能繼續跑贏大市的原因。 即使受到疫情影響,Lululemon在過去五年收入幾乎翻了一番。

    • 營業額增長
    • 盈利能力
    • 財務槓桿

    數據來源:AASTOCKS 論過去1年及3年的業績增長,大快活表現更優勝。在剛過去的財年,兩家快餐龍頭均面對社運及疫情帶來的衝擊,而大快活的防守力明顯較優勝。大快活在過去一年仍錄得2%營業額增長,而大家樂則跌了6%。這主要可歸因於大快活旗下品牌以核心大眾餐飲「大快活」為主,而大家樂經營「大家樂」「一粥麵」等快餐品牌外亦有不少休閒餐飲品牌,如「意粉屋」,這些定位相對中高端的品牌在疫市受打擊更大。 勝出者:大快活

    數據來源:AASTOCKS 盈利能力方面,快餐店以薄利多銷形式經營。大快活及大家樂在過去3年所錄得的淨利潤率平均只有5%及4%。餐飲寒冬中,餐廳人流大減造成周轉速度大降,變相令薄利餐飲無法多銷,造成規模經濟失效,大快活及大家樂在過去一年所錄盈利分別大挫66%及87%。大快活的業績倒退速度沒有大家樂那麼顯著,這或可歸因於大快活主力經營單一快餐品牌的營運成本較有限。 勝出者:大快活

    數據來源:AASTOCKS 論財務穩定性,以上財務比率反映大快活對長期債項的依賴較高。不過,事實上,兩家公司的長期借貸水平相當低,以上比率反映的長期債項主要是源於新會計準則「租賃」的影響,因新準則下集團要將租約的長期租金承諾折現成非流動負債項目。 雖然租金承諾確實會構成集團的財務負擔,這租賃承諾其實亦代表著集團於使用權資產的投資,但只要疫情緩和後餐廳周轉復原,這使用權將可成為集團生財的重要因素之一。以上比率差異代表著大快活的門店網絡的使用權資產比例較高,這大概解釋了集團的增長速度更勝大家樂。 勝出者:大快活

  2. 2021年9月29日 · 論競爭優勢,百勝中國作為中國西方餐飲市場的早期參與者,在品牌在地化方面有一定優勢,而百勝中國更成功將科技融入了名下兩大品牌的連銷店,例如用手機APP優化落單步驟,並已建立出超過3億人的會員生態。 雖然疫情衝擊相當顯著,集團便指出今年Delta疫情高峰時期的同店銷售額較2020年及2019年同期分別下跌了10%以上及約20%,集團更預期今年第三季的經營溢利會按年減少約5至6成,但隨著高峰期逝去,加上國慶假期有利消費復甦,百勝中國作為領先中國市場的西式餐飲巨擎有望重振旗鼓,支持股價表現。 結語. 國慶假期有利線下消費復甦,以上三間公司均可受惠,值得納入觀察名單。 更多分析: 港股尋底壓力增的對冲及部署策略. 美股急挫走向要看的關鍵點. 一隻有潛力倍升的金融科技美股. 分享給你的朋友.

  3. 2019年12月11日 · 2019-12-11 Steven Cheung. 長和系舵手李嘉誠在2018年退休前後,開始部署業務轉型及重組,2015年終於分拆成為長和(SEHK:1)與長實集團(SEHK:1113)兩大上市旗艦。 那一隻投資價值更高視乎收購業務的阻力。 長實主攻英國地產相關的固定收益投資,政府無意干涉。 反觀,長和主攻電訊、港口及基建均屬戰略資產,展望未來在海外進行併購難度大增,增長潛力急轉直下。 「股神」畢菲特師傅格拉罕(Benjamin Graham)指出,「短線而言,股市是投票機器,長線而言,股市是磅重器。 」格拉罕的意思是股市最終會分出貨真價實的贏家。 長和收購策略到盡頭.

  4. 2019年6月25日 · 信用卡和數字,不是現金和黃金. 或許您不會聽到戰鼓聲與爆炸聲,但是金錢戰爭已經燃起戰火。. 猜猜誰勝誰負?. 根據研究機構 Euromonitor 進行的研究,於2016年,以非現金工具進行付費的金額歴史上首先超逾傳統現金付款。. 這種情況將不會逆轉。. 當我們只需 ...

  5. 2020年7月15日 · 領展 (SEHK:823)是本港首隻房地產投資信託基金,目前是亞洲最大房託基金。 2005年上市時,收入全來自屋邨街市、商場及停車場,稱得上屋邨收租股。 不過,十多年來,透過出售增值潛力低的項目,以釋放資產價值,並且積極收購其他地區投資物業,資產組合以至收入來源都較以前更多元化。 目前物業組合中,中國內地及澳洲資產分別佔12.8%及1.7%。 管理層多年來專注資產增值,早前更訂下「2025願景」,目標至2025年期間,資產組合價值複合年均增長率達高單位數,同時股息持續遞升。 截至今年三月底止,物業組合總值達1960億元,較上市時不足340億元增加4倍有多。 現時股價較每股資產淨值77.61元,折讓約20%。

  6. 2020年6月3日 · 1.比較2017至2019年業績複式增長表現. 數據來源: Morningstar.com. 論2017年至2019年間業績增長,同程藝龍的表現較優勝,尤其是平台營業額增長。 同程藝龍的強勁增長可歸因於2018年旗下兩大平台合併,合併之前,藝龍以住宿預訂為主,同程則以交通票務為主,合併後所提供的旅遊服務更完善,吸引力自然增加,產生協同效應。 不過,由於攜程的規模較龐大,過去1年營業額幾乎是同程藝龍的5倍,規模經濟效益下,攜程的盈利增長仍追得住同程藝龍。 勝出者:同程藝龍. 2.盈利能力比較. 數據來源: Morningstar.com. 盈利能力方面,攜程表現較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