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7年7月27日 · 有四個工作整理的盲點可以突破,下面根據我個人的工作經驗來跟大家分享,也歡迎你到電腦玩物中回饋。 一,收集碎片:碎片不要留在原處,要把資料匯流

    • 突破霍潔貞陳百強1
    • 突破霍潔貞陳百強2
    • 突破霍潔貞陳百強3
    • 突破霍潔貞陳百強4
    • 突破霍潔貞陳百強5
  2. 2016年6月25日 · 1. 先做一件 讓自己有成就感 的其他事情. 擺脫情緒枷鎖,我有「主動面」與「被動面」的方法,在這裡被動沒有貶義,反而在面對焦慮與情緒時,「被動」有時還是絕妙的解脫之道。 讓我們先來看看主動面的五個方法。 我有一本「 快樂筆記本 」和一本「 學習筆記本 」,裡面記滿了「我自己想做的事情」 ,可能是去吃一家夢寐以求的餐廳,或是學一道菜,還是寫篇好想寫的部落格文章。 而當我面對情緒低谷時,我會從這裡找一件事情出來做。 因為這時候我最需要 「立即來一點成就感」 ,什麼事情的成就感最強烈呢? 那就是完成某個個人小目標,把自信找回來。 例如我常常在面對工作焦慮時,因為寫了一篇自己很滿意的部落格文章,焦慮就解除了,回頭看原本的工作就變得簡單了。

  3. 2018年9月7日 · 《不成功,因為你太快》新書導讀,這一次不談高效率. 作者: Esor Huang 9月 07, 2018. 在幫張永錫老師完成他的第一本著作《早上最重要的3件事》後,我曾經寫下這篇文章:「 為什麼要做一本不輕鬆的時間管理書? 早上最重要的3件事後記 」,那是兩年前的事情了。 從那時候開始,我們就開啟了第二本書的計畫,但這個計畫,似乎也應證了這本書的核心衷旨:「慢慢來,比較快」,磨了兩年,永錫老師與我都經歷了許多變化,書才終於誕生。 新書書名叫做《不成功,因為你太快:練習每日覆盤,不二錯、不瞎忙、年度目標有效達成》,作者是張永錫老師。

  4. 2018年8月4日 · 第一章:拆解問題的技術. 1-1 沒有拆解的人生,只會原地打轉. 1-2 拆解問題:不是套用成功經驗,而是先拆解自己. 1-3 第一性原理:找出真正不能改變的,並從所有可變中突破. 1-4 創新的支點:不是直覺靈感,而是拆解出現實洞見. 1-5 做與不做:不是熱血衝動,而是選擇最佳現實解答. 1-6 以終為始:不是拆解眼前問題,而是朝向最終問題. 1-7 決定次序:不是什麼都做,而是決定最高效率流程. 第二章:拆解職場難題. 2-1 如何拆解職場上需要快速學會的新任務? 2-2 如何拆解時間總是不夠用的難題? 2-3 如何拆解薪水存不到錢的難題? 2-4 如何拆解斜槓時代的職業選擇? 2-5 如何拆解職場難題並展現自我價值?

  5. 2016年10月15日 · 我的深讀、反芻、拆解三步驟. 作者: Esor Huang 10月 15, 2016. 讀書,對 100 個人來說可以有 100 種方法,對 100 本書來說起碼超過 10000 種讀法,正確的說,「應該」要有這麼多方法才對,因為「 閱讀 」 就是人類一個這麼獨特又具有創造性的能力,只是我們可能被 ...

  6. 2017年1月25日 · 用心智圖法畫出一年目標與行動, 2017年從這個視覺技巧開始. 我前陣子讀到一篇文章:「 Former Google career coach shares a visual trick for figuring out what you want to do with your life 」,裡面提到前 Google 職業訓練師 Jenny Blake 推薦「畫出心智圖來找出今年生命重心」的方法,我 ...

  7. 2013年3月9日 · 最好的方法就是先把重要主題範圍內的文章快速瀏覽一遍,瀏覽的重點就像挑書一樣,看看標題、掃描段落小標、試讀第一段, 這時候我們在做的是 練習去猜測哪些文章裡隱藏了對我來說重要的內容 ,然後才去精讀,或是利用工具留待「 稍後閱讀 」。 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自我練習」,我們必須懂得從最表面的蛛絲馬跡去判斷一篇文章、一本書是否值得下一步精讀,一開始可能會判斷失誤,但常常練習就懂得「見微知著」,只有熟練這個技巧,才能在這個資訊爆炸的時代中生存。 四、不需讀完,你的創意比作者本意重要. 我買的書不一定都讀完,很多只讀了前一半,有些則是跳著讀想讀的部份,網路上的文章也是,即使是我已經判斷為需要精讀的文章,也不一定真的全部從頭看到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