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5年7月11日 · 小說《酒徒》末章43章的開始,提到“窗檻上擺著只瓷花瓶,瓶裡有朶萎謝的玟瑰花”, “有人曾經用木屐打死牆上的蟑螂”, “陽光極好。 幾個學童在對面天台上放紙鳶”,以及“麻雀在窗檻上啄食”。 在電影《酒徒》裡,花朶凋謝、殺蟲動作、兒童耍樂和小鳥啄食的情景,全部活現在 ...

  2. 劉以鬯最膾炙人口的經典小說酒徒》,是中國第一部意識流小說普遍被視為無法改編成為電影的一部文學作品。. 香港資深影評人黃國兆「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首次自編自導的電影,向高難度挑戰。. 黃國兆在本書縷述改編、籌備以至拍攝本片的過程 ...

  3. 2015年9月14日 · Google. 本質 . 從故事層面來説,黃國導演的電影《酒徒》大體上挺忠實於劉以鬯的原著小説。 事實上,小説《酒徒》(1962年10月開始連載,1963年初版)不容易被改編過來。 原因就是原著小説語言詩化、 緊湊、 複雜且富實驗性,更運用了意識流技巧,內在與外在、 當下與往昔的跳動幅度較大,另外小説的意象甚多,議論的段落也不少,敍事相對上零碎。 可以説,依樣葫蘆,肯定不可能也不恰當。 小説《酒徒》是實驗性的,而經過改編後,電影《酒徒》相對偏向大眾化,酒徒(張國柱飾)與四個女人、 文藝青年麥荷門(蔣祖曼反串)、 奸狡電影人莫雨(嚴浩飾)、小報編者李悟襌(超榮飾)交往的情節,成為敍事的主線。 而在場景之間,才加入一些回憶的段落。 因此,忠於原著的是故事情節,而不是表達手法。 煙酒.

  4. 2015年11月8日 · Google. 劉以鬯是今屆香港書展的年度作家他寫於一九六二至六三年的名著酒徒》,隔差不多半個世紀終於由香港資深電影工作者黃國兆拍成電影文學界早已引頸以待全個劇本亦已在文學雜誌上刊登了。 二 一 年七月一日,香港回歸十三周年,晨早九時半,平日於我這夜貓子來說還剛睡暖被窩,這天卻已置身九龍灣UAMegaBox,等候《酒徒》投影於光影之上。 篇幅有限,且讓我概談《酒徒》第一印象觀後感。 關於《酒徒》,也斯說過一段精闢的話:「《酒徒》後來被人譽為『中國第一本意識流小說』,對我個人而言,更難得的是它是第一本反省香港處境的現代小說,讓我們看到現代小說的技巧和反思精神,可以轉化為對香港現實的感慨,同時它又是一本幫助我們重讀五四傳統的作品。

  5. 2015年9月7日 · Jump to navigation. 香港影評庫. 首頁簡介作者. 《酒徒》接近「忠實」的改編. 搜尋. Google. 《酒徒》大量的意識流、詩化語言、對五四新文學的評論等,都令小説改編成電影,成為件若非「不可能的任務」,便是極高難度的事。 關於《酒徒》這部作品,論者多説是「中國第一本意識流小説」,我以為也斯這段話最言簡意賅、一針見血:「《酒徒》後『中國第一本意識流小説』,對我個人而言,更難得的是它是第一本反省香港處境的現代小説,讓我們看到現代小說的技巧和反思精神,可以轉化為對香港現實的感慨;同時它又是本幫助我們重讀五四傳統的作品。 」在這之上,如果容我加上,我會加上時詩化語言的運用,在《酒徒》中有極出色表現(「詩體小説」後來在劉以鬯的《寺内》得到更充份的實驗)。

  6. 2014年3月10日 · 我們且鋪展開一條時間線──《一代宗師幾乎由晚清的暗殺時代為起始點然後是民國年代華麗得近乎頹墮萎靡的廣東佛山再接戰爭年代的分崩離析同門互鬥最後的最後就是百川入海的香港武術高手雲集於此佛山葉問傳授武藝將詠春 ...

  7. 作者 登徒 2013-01-17. 《一代宗師》雖以民國武林恩怨招徠,又是葉問事跡改編,箇中拳腳過招不絕,既比招式、架勢,又比想法、願景,卻是將文藝融匯於動作和史詩之內,正面面對新舊中國、南北分野和香港身份。 王家衛風格更精淳有緻,動作燦爛而並不艱澀,不僅是顯眼的金句連連,改過去只見點不見面的局促,而是講格局,抒情懷,回首歷史,放眼庶民,葉問一生,經過清末到民國、內戰、新中國,以至殖民地,從寬度和深度,皆是他個人大突破。 戲內雖百眾紛陳,總體是上世紀武林的整合興衰,若武術乃種傳統國粹,那末,《一代宗師》將傳統文化經過內耗、融合和外在政治環境變化,從純文化演變至實用性,才能見眾生,從精英階層,推展至庶民百姓,亦突出了香港這南方小城的特質,避災避難,江河匯集。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