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5年7月11日 · 黃國兆的《酒徒》,是十分忠於原著的電影。 劉以鬯的《酒徒》,充滿意識流的描寫與敘事,以及對中外文學的大量感想和批評,本來很難改拍成電影。

  2. 2015年9月7日 · 電影《酒徒》抽出小説本來遊散的「故事」作為敘事骨幹,簡單説:就是一個叫劉先生(經劉以鬯同意,電影將小説中的老劉改稱劉先生)的文人,拉扯於文學理想與商業現實之間,不時以酒麻醉自己;故事的發展大概如下:十七歲的包租婆女兒司馬莉 ...

  3. 2015年11月8日 · 電影《酒徒》抽出小說本來遊散的「故事」作為敍事骨幹,簡單說:就是一個叫劉先生(經劉以鬯同意,電影將小說中的老劉改稱劉先生)的文人,拉扯於文學理想與商業現實之間,不時以酒麻醉自己,故事的發展大概如下:十七歲的包租婆女兒司馬莉幾番 ...

  4. 2015年9月14日 · 從故事層面來説,黃國導演的電影《酒徒》大體上挺忠實於劉以鬯的原著小説。. 事實上,小説《酒徒》(1962年10月開始連載,1963年初版)不容易被改編過來。. 原因就是原著小説語言詩化、 緊湊、 複雜且富實驗性,更運用了意識流技巧,內在與外在 ...

  5. 香港資深影評人黃國「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首次自編自導的電影,向高難度挑戰。 黃國在本書縷述改編、籌備以至拍攝本片的過程,並刊登電影文學劇本以及許多劇照和工作照,堪稱圖文並茂,是導演次「由小說到電影」的心路歷程,極具參考 ...

  6. 2015年7月23日 · 《我的插班老師》的故事雖然只在一個小小的課室開展,但觸及的話題可以是從個人的內至外,從學生到家長教師,從課室到學校管理,從社會到國家,從人身自由到思想自由。

  7. 2015年6月24日 · 據報首映場有位老觀眾心臟病發而死,大概屬於巧合,因為內容不算恐怖,實為鬼屋溫情喜劇。 此片由杜勵智編導,在猛鬼方面比八十年代很多港產鬼片退步,但可取之處也正是沒有亂搞嚇人綽頭,亦不大胡鬧,而能注重人情地講故事。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