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打针假. 播报 讨论 上传视频. 新冠疫苗假期. 本词条缺少概述图,补充相关内容使词条更完整,还能快速升级,赶紧来编辑吧! 打针假指政府为公务员提供新冠疫苗假期2021年5月31日据香港橙新闻消息由于香港新冠疫苗接种率低希望在2021年9月前大幅提升新冠疫苗的接种率行政长官林郑月娥表示政府将为公务员提供新冠疫苗假期。 此外,香港公务员事务局局长聂德权表示,公务员2021年6月1日至8月底打疫苗可获假期,早前已打针者可获补假。 [1] 中文名. 打针假指政府为公务员提供新冠疫苗假期。 2021年5月31日,据香港“橙新闻”消息,由于香港新冠疫苗接种率低,希望在2021年9月前大幅提升新冠疫苗的接种率,行政长官林郑月娥表示,政府将为公务员提供新冠疫苗假期。

    • 概览
    • 分类
    • 无细胞百白破三联疫苗
    • 接种结果
    • 常见问题

    百白破三联疫苗

    百白破三联疫苗是指百日咳(P)、白喉(D)、新生儿破伤风(T)三种疫苗的联合制剂(简称DPT),它是由百日咳疫苗、精制白喉和破伤风类毒素按适量比例配制而成,用于预防百日咳、白喉、破伤风三种疾病。DPT是国家免疫规划程序中的疫苗之一,接种对象为(3~24)个月龄儿童,接种不良反应发生率居所有疫苗之首。

    分为全细胞百白破三联疫苗(简称WDPT)和无细胞百白破三联疫苗(简称ADPT)。WDPT和ADPT两种疫苗都含有白喉类毒素原液及破伤风类毒素原液,其区别在于WDPT中的百日咳疫苗为全菌体疫苗,而ADPT中的百日咳疫苗为无细胞疫苗。

    接种对象

    基础免疫对象为3~6月龄、足月分娩的健康婴儿,未患过3种相应传染病(百日咳、白喉、破伤风),接种时无禁忌证。加强免疫对象为18~24月龄(已用DPT基础免疫3针)的健康儿童。按首次接种DPT时间顺序排列,随机分为两组,一组接种ADPT,一组接种WDPT。两组观察对象在性别、体重等方面有均衡性。

    接种方法

    按照国家计划免疫程序进行接种,ADPT、WDPT基础、加强免疫每针次均在上臂外侧三角肌肌肉注射0.5ml,左右两臂交替使用。基础免疫接种3针次,每针次间隔时间为30d,加强免疫接种1针次。

    观察反应

    接种前测量体温(≤37℃方可接种),仔细进行问诊和体检,排除接种禁忌证。每针次接种后6、24、48h各测量一次体温及观察局部反应(红肿、硬结等),接种后7d、15d、1个月再检查接种部位有无硬结、无菌性脓疡等。

    接种反应率

    全细胞百白破联合疫苗共接种247针次(基础免疫和加强免疫),出现不良反应16人次,接种后的不良反应率为6.5%;无细胞百白破联合疫苗共接种753针次(基础免疫和加强免疫),出现不良反应10人次,接种后的不良反应率为1.3%;全细胞百白破联合疫苗和无细胞百白破联合疫苗接种反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反应强度

    接种全细胞百白破联合疫苗出现不良反应16人次,其中弱反应的为3人次,发生率为1.2%,中反应为9人次,发生率为3.6%,强反应的为4人次,发生率为1.6%;无细胞百白破联合疫苗接种后出现不良反应10人次,其中弱反应的为6人次,发生率为0.8%,中反应为4人次,发生率为0.5%,无强反应发生。

    WDPT与ADPT接种针次出现不良反应的比较

    全细胞百白破联合疫接种第1针出现不良反应有1人次,第2针出现不良反应有2人次,第3针出现不良反应有5人次,第4针(加强免疫)出现不良反应有8人次;无细胞百白破联合疫苗接种第1、2针都没有出现不良反应,第3针出现不良反应有2人次,第4针出现不良反应有8人次;基础免疫出现不良反应的有10人次,反应率为1.3%(10/773),加强免疫出现不良反应的有16人次,反应率为7.0%(16/227),接种针次出现不良反应有差异,并随着针次的递增出现的不良反应的人次也增多。

    1.百白破混合制剂接种部位、途径有何具体要求?

    吸附百白破制剂采用肌内注射,接种部位在上臂外侧三角肌附着处或臀部外上1/4处;非吸附疫苗可在上臂外侧三角肌附着处皮下注射。

    2.接种百白破制剂后人体的正常反应有哪些?

    见于注射10余局部反应小时后,可表现为红肿、疼痛、发痒,多于1-2日消退,个别人出现淋巴结肿大,大多在10余天后消失,少数人消失较慢。全身反应主要是体温升高。注射后数小时体温开始上升,10-16小时达高峰,24小时左右可恢复正常。此外,尚有倦怠,嗜睡,哭闹,烦躁不安等短暂症状,1~2日内消失。以上反应,一般不需作特殊处理,必要时可作局部热敷及对症治疗,并预防继发感染。

    3.何谓锡克氏试验?结果如何判断?

    锡克氏试验是用来测定人体对白喉有无免疫力的一种古老而简便的方法。具体是在被测定对象的前臂掌侧中下1/3处皮内注射0.1毫升锡克氏试验液,注射后96小时判定结果,注射部位皮肤出现≥10×10毫米的红色浸润判为阳性,表示体内对白喉无免疫力,必须重新注射精白类或百白破混合制剂。

  2. 流行性出血热疫苗是预防流行性出血热的主要手段之一,流行性出血热又称 肾综合征出血热 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是由HFRS病毒引起,由鼠类等传播的 自然疫源性 急性病毒 性传染病。以往此病在 中国 和 日本 被称为流行性出血热,在朝鲜和韩国被称为朝鲜 出血热,在前 苏联 被称为 远东 出血热 ...

  3. 2022年4月18日俄罗斯加马列亚流行病与微生物学国家研究中心主任亚历山大·金茨堡表示基于单克隆抗体的抗新冠病毒感染药物试验于4月18日开始首批志愿者将在圣彼得堡进行注射。 [681] 2022年4月21日英国金融时报报道诺瓦克斯Novavax公布了首个新冠和流感联合疫苗的临床数据初步发现二合一疫苗可能是安全有效的。 [688] 2022年4月21日,Novavax宣布其合作伙伴Takeda获日本厚生劳动省批准生产和上市Nuvaxovid™肌内注射疫苗(Nuvaxovid)。 [689]

  4. 第三次鼠疫大流行Third plague pandemic起始于1855年的 清朝 云南地区,后造成 1894年香港鼠疫 ,此后传向世界各地。. [1-5]此次 鼠疫 的 大流行 至20世纪30年代达最高峰,总共波及亚洲、欧洲、美洲和非洲的六十多个国家,死亡达千万人以上。. [1-4]此次流行传播 ...

  5. 接种乙脑疫苗是预防流行性乙型脑炎的有效措施。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又称日本脑炎,是由乙型脑炎病毒(Japanese encephalitis virus, JEV)引起的以脑实质炎症为主要病变的中枢神经系统急性传染病。本病经蚊传播,人和许多动物(如猪、牛、马、羊等)都可成为本病的传染源。常流行于夏秋季 ...

  6. 药品名称. 重组新型冠状病毒疫苗CHO细胞) 注射部位. 上臂三角肌肌内. 目录. 1 发展历程. 2 疫苗原理. 3 接种方式. 4 接种途径和接种部位. 发展历程. 播报. 编辑. 2021年3月,经国家卫生健康委提出建议,国家药监局组织论证同意紧急使用。 [1] 2021年8月13日,在广州市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上,广州市卫生健康委副主任陈斌表示,广州市民可以在各区接种点预约接种重组新冠病毒疫苗(CHO细胞)。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