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1. 糖尿病飲食餐單 相關

    廣告

搜尋結果

  1. 其他人也問了

  2. 2020年11月10日 · Vivien建議大家平日飲食上注意模式及食物款式,有助穩定血糖水平,長遠來說有助控制體重,預防糖尿病。 第一,少食多,當我們血糖開始下降時會容易出現很肚餓的情況,也因此令我們下一進食的份量多了,少食多令我們保持飽腹感,減少多吃的情況。

  3. 2021年4月16日 · 糖尿病可增患心血管病的機會,CNN美國有線新聞網絡指出,只要日常用膳「食對」食物,有助糖尿患者與心血管病連上線的機會。 糖尿病主要分一型及二型,一型糖尿病發病時較年輕,與肥胖無關,日常必須使用胰島素,佔香港糖尿病患者少於10%;二型糖尿病人主要為中年或較年長人士,惟近年有年輕化趨勢,通常與肥胖有關,逾90%香港糖尿病患者屬此類型。 糖尿病患者出現心血管併發症如心臟病或中風而死亡的風險,比一般人高1倍以上。 (相片:iStock) 血糖指標如果出現以下情況,都可以被界定患上「前期糖尿病」: 1.空腹血糖異常:世界衞生組織把空腹血糖異常的數值設於6.1至6.9 mmol/l之間;美國糖尿協會則定義於5.6至6.9 mmol/l之間。

  4. 2024年5月3日 · 1. 少食多餐. 當血糖開始下降時會容易出現很肚餓的情況,也因此令到下一餐進食的份量變多,少食多餐可以保持飽腹感,減少多吃的情況。 2. 控制碳水化合物攝取量. 留意每一餐碳水化合物的攝取量及控制碳水化合物的攝取量,有助穩定血糖平穩度,糖尿病患者需更留意。

  5. 2024年2月6日 · 「那要看他整體的飲食,不能單只看早餐就判斷他餐後血糖高的原因。 當然,首先必須依足醫生指示服藥控制血糖,減少因血糖持續過高而對血管、腎臟、眼睛等器官的破壞,再靠飲食配搭去穩定血糖和減少體內脂肪。

    • 選擇健康碳水化合物。糖尿病人一定要少吃糖,所有碳水化合物都會影響血糖水平。因此,重要一點是需要了解哪些食品含有碳水化合物,然後從中揀選相對健康的碳水化合物,並注意食物分量。
    • 鹽多必失。吃鹽過多增加高血壓風險,它反過來又會增加患心臟病和中風風險;而糖尿病患者患心臟病和中風的風險本來已經比一般人高。每天最多不要超過6克鹽(大約一小茶匙),但留意很多成品和半成品食品中已經含鹽,所以要盡量減少吃加工食品,如果不確定含鹽量,仔細查看食物標籤是上策。
    • 多吃豆類和魚類。各種豆類蔬菜、豌豆、扁豆富含纖維,對血糖影響不大,可以作為肉的替代品。同時,每周宜吃兩份油性魚(包括三文魚、沙甸魚、鯖魚等),這些魚富含多元不飽和脂肪,有助於預防心臟病,因為糖尿病人罹患心臟病風險較高。
    • 蔬果代替零食。用餐時多吃蔬菜和水果,甚至代替餅乾或其他無益零食作為小吃。蔬果可以幫助獲取身體所需的不同維他命、礦物質以及纖維。推介蔬果有糖份不高的番茄、蓮霧、熱量低的柚子,以及豐富膳食纖維的牛油果,有助減少糖份吸收,穩定血糖,減少人體對胰島素的需求。
  6. 2024年5月3日 · 謝安民建議以下5項健康飲食原則: 飲食的份量(卡路里而言),食物的品質 (纖維質含量、良好脂肪,多複合碳水化合物、避免純糖等)、營養足夠而且均衡。 吃東西宜慢、充分咀嚼。 一天吃進去的食物之分配應該盡量以早餐或午餐為主餐。 豐盛的晚餐若不可避免,往往可以補償,如晚餐後走一段路,不要馬上入睡;知道晚餐會有應酬時,早午餐酌量限制。 身體停止活動或睡覺前一、兩小時,最好少吃喝含糖,卡路里高的飲食,而且份量要控制。 健康的飲食應是長期目標,盡力做到,經年累月的整體飲食習慣才是重要;偶爾違背,不用太緊張。 HKET App已全面升級,TOPick為大家推出一系列親子、健康、娛樂、港聞及休閒生活資訊及影片。 立即下載︰ https://onelink.to/f92q4m.

  7. 2021年10月28日 · 預防糖尿病飲食原則 不過,避開高糖飲食並非「無啖好食」,只要注意糖分攝取量,也可以品嘗不同佳餚。 在飲食和烹調上要注意以下原則: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