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1. 綠置居2024申請日期 相關

    廣告
  2. 本行向綠置居新盤買家,送上律師費優惠大禮,買家委託本行辦理手續,律師費只係 $4900!扺! 本行特向綠置居買家,送上律師費優惠大禮,現委託本行辦理手續,律師費只需$4900

    • 中國公証服務

      寡佬証、國內遺產、房產轉讓

      授權委託、同一人身份、親子公證

    • 海外移民博覽 6月22日

      免費入場 多位移民專家 提供專業評估

      為子女計劃優質的教育 每位家長的願望

搜尋結果

  1. 2022年6月1日 · 房委會預期在今年年底清拆石籬中轉屋並在今年年初發信通知居民須於五月三十一日前清空單位。. 清空限期昨日屆滿石籬中轉屋居民關注組代表昨日五月三十一日與清拆安置辦事處及重建組經理會面局方在會上建議街坊申請體恤安置 ...

  2. 2017年10月25日 · 新一份施政報告提出政府將積極推進香港低碳轉型,其中包括推動綠色建築。環境局局長黃錦星接受本刊獨家訪問時,亦揚言已經多管齊下振興綠色建築。不過,民間一面倒大罵局方不足。中文大學建築學教授吳恩融批評環境局主導的《香港氣候行動藍圖2030+》減碳目標太保守。前立法會議員姚松炎 ...

  3. 2017年10月26日 · 直至今年9月1日,建環評共有1002個登記項目* *建環評是香港的綠色建築評估機制,由發展商自願性參與登記,一個項目可以由數棟建築物組成。 新加坡:25%建築面積 2014年有2100項綠色建築,佔城市建築面積超過25%。 2009年政府公布目標在2030年將

  4. 2017年7月19日 · 綠色屋苑服務的是人,市建局轄下的啟德樓換樓項目煥然壹,設有一條貫穿三座樓宇的空中天台花園、地下社區農圃和大量節能通風設計,真正為居民節省電費及建立緊密的鄰舍關係。早前項目獲香港綠色建築議會建環評的暫定鉑金級認證及環保建築大獎2016。

    • Mark 4里程碑:屋邨首設電梯
    • 設計不斷改進
    • 建築之彈性
    • 舊廈終須一別

    「第四型徙置大廈可以說是在演變長河的中間,大家都在找尋更理想的徙置區。」 回溯長河之始,一九五三年石硤尾大火後,首批共八幢六層高的第一型徙置大廈於一九五四年底建成。衞博士如數家珍地說出「工」字型的第一型徙置大廈的特點,包括一層共六十四個單位,六十四戶共用六個洗手間,沖涼格內沒有自來水供應,每層只有兩個水喉。居住環境狹窄,只有一種大小的單位,每個單位都會住五個人,不論住客是否來自同一個家庭。若以現時的標準衡量,生活環境當然是強差人意,「當時有屋住已經好好,所以大家都很接受。」 隨後,第二型徙置大廈的單位增至兩款,第三、四型徙置大廈更已演變出三種戶型,標準單位約有十二平米,大型單位是標準單位的兩倍,小型單位則為標準單位的一半。戶型增加之餘,每名住客所擁有的居住面積同時增加,每位居於第一型徙置大廈...

    第四型徙置大廈在結構上也有改變,第一型徙置大廈以剪力牆(shear wall)結構為主,第四型徙置大廈則結合剪力牆和樑柱式結構(column and beam structure),漸見新型屋邨的模樣。早期徙置大廈並無獨立廚廁,這些公用設施設於兩翼之間。第四型徙置大廈則與目前的新型屋苑類似,電梯、垃圾房等公共設施設於樓宇中央,不過中間仍有少量住宅單位。「大廈呈“T”字型,中間有core,有電梯,幾個單位,隔離兩邊就有公廁,core界乎於成型與未成型之間。」代表樓宇由層板式建築(slab block)過度到塔式建築(tower)。 第四型徙置大廈原本的設計,並沒有獨立廚廁,但目前石籬邨的單位內,已有獨立洗手間,亦設有爐頭。衞博士估計原因在於香港總督麥理浩在一九七二年提出「十年建屋計劃」,「其一...

    石籬邨第十、十一座於分別於一九九九年及一九九七年改建為中轉房屋,體現了建築另一個要點—彈性。由其轉變過程,可以看到建築「愈來愈人性化和以人為本」。昔日,「徙置房屋只供因受天災影響而無家可歸的市民居住,六十年代後才轉變成扶貧政策。」目前,受政府發展清拆、市區重建或災害影響而失去居的住戶,在臨時收容中心住滿三個月,通過「無家可歸評審」並符合公屋申請資格,在輪候公屋期間則有機會獲安排入住中轉屋。另外,中轉屋亦接納受家庭暴力或離婚的公屋住戶申請。衞博士表示,石籬邨的兩座大廈能轉為中轉屋,代表其設計富有彈性,可以讓不同人士居住,「要不斷更新,來解決當時的問題。」她表示,「無論何時,建築都應當如此。」

    隨着石籬邨第十、十一座清拆,也意味香港僅存的第四型徙置大廈即將消失。每當城市的舊物被消失,總會引起有關保育的爭議,她表示,談到保育,有幾個問題可供大家思考,「想保育什麼?有什麼值得保育?是否有文化價值?」 衞博士坦言,第四型徙置大廈的消失是必然,「很遺憾,但一定要被取代。」現在的樓宇可以使用一百年,但一九六○年代的建築技術有限,以五十年為限。目前大廈已相當殘舊,為安全計,必須清拆,她強調「如果所有舊樓都不能拆卸,城市就不能發展。」同時亦不禁反問,「為何有的時候又不懂珍惜?」至於她,則會以自己的力量,留住舊式徙置大廈的光影,繼三年前出版的著作《一型徙廈的設計基因──香港公屋原型》,正在籌備新書,從第二型徙置大廈談起,說到第七型徙置大廈,並研究現今的公共房屋設計,繼續追本溯源,寫下香港公屋發展史...

  5. 2017年9月19日 · 19.09.2017. 彭麗芳. 徐子豪. 分享. 司採用的AuGreen牆體系統,是燃煤發電副產品循環再用的環保物料。 香港環保建材企業嘉信天空的尖沙咀辦公室是罕有同時奪得美國LEED、中國綠色建築三星及香港建環評,三地建築認證的本地商業辦公室。 「花了幾十萬裝修成本,環保的確是要花錢的。 不過,單是購買二手傢俬就能節省10萬元新傢俬成本。 而且,做綠色建築的好處並非能夠用金錢衡量的,因為舒適的辦公室能令員工更開心,同時是一種宣傳和樹立品牌形象的方法,就像你們是因綠色辦公室而前來做訪問一樣。 如果有一、兩個客人因為來到辦公室覺得好舒服,發現原來用我們產品真的能夠得獎,或許就能夠帶來更多生意。 」嘉信(香港)工程創辦人曾志豐 (Ricky)說。 環保建材減成本.

  6. 2017年9月18日 · 由香港綠色建築議會創立的香港綠色建築環保評估法建環評(Beam Plus),評估範圍其實不局限於整棟大樓的評級,在2013年起已擴展至室內建築,不過直至8月底只有二十一間室內建築獲獎,而且絕大部分是領展、馬會、政府等大型機構的辦公室獲得獎項,但大機構要帶頭推動保護環境似乎責無旁貸。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