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3年12月14日 · 香港現時每五人便有一人是65歲或以上長者,當中每四名長者便有一人是80歲或以上,所以縱觀今日大家討論長者健康、如何健康過老年生活,其實可從數個方面回應: (一)如何讓長者生活好一些,這針對較年輕、身體仍可活動自如的長者; (二)若長者有工作能力,如何鼓勵他們就業,為勞動市場添加活力;及. (三)身體狀況已開始變差、需要照顧的長者,如何照顧好他們。 在生活方面,我們現時有214間長者鄰舍中心/長者地區中心,已有約27萬名會員,而且規劃已納入《香港規劃標準與準則》,即隨着人口增長,新區的規劃統統會配置相應數目的長者鄰舍中心/長者地區中心。 大家提到長者學苑,並留意到今年《施政報告》提出注資8,000萬元。

  2. (一)為回應港人及其內地「超齡子女」在港團聚的訴求,內地當局自二 一一年四月一日起,容許香港居民在內地的合資格「超齡子女」(即在其親生父親或母親於二 一年十一月一日或以前首次取得香港身份證時未滿14周歲的內地居民,而其親生父親或母親在二 一一年四月一日仍定居香港),申請單程證來港與親生父母團聚。 內地當局是按申請人在港親生父親或母親取得香港身份證的時間先後順序,分階段受理「超齡子女」來港定居申請。 目前,所有符合條件的香港居民在內地「超齡子女」均可提交申請前往香港定居,包括其親生父親或母親在二 一年十一月一日或以前首次取得香港身份證的人士。

  3. 2021年7月21日 · 剛才我提到約50年後,65歲或以上的人口將佔整體人口超過三分之一,也就是說,今日16、17歲的青年人,好像與醫療和長者福利服務久久也扯不上關係,但在半個世紀後,便會在一個「每三個人就有一名長者」的社會中生活。 因此,從公共衞生角度而言,我們認為最有效減輕人口老齡化的策略,就是大家耳熟能詳的「預防勝於治療」,也是剛才陳健波議員提出及我今日希望主力討論的範疇。 二、發展基層醫療. 隨着人口急劇增加及老化,本港醫療體系在過去有顯著改變。 面對醫療服務需求急劇上升的嚴峻挑戰,我們近年正推行醫療改革,提出扭轉現時「重治療,輕預防」的醫療體制及風氣,用非常大的力度發展及加強基層醫療健康服務,踏出改變香港醫療系統重要的第一步。

  4. 2018年4月11日 · 根據政府統計處的人口推算,在二 一八年年齡介乎60至64歲的長者約有552 000人。 如把上述三項計劃的受惠資格降低至60歲,預期政府的財政承擔額會大幅增加。 雖然政府沒有計劃把三項計劃的合資格受惠長者年齡由65歲降低至60歲,但會不時檢視各項計劃的運作,並適時推出具針對性的改善措施。 例如,根據食物及衞生局提供的資料,政府在二 一八至一九年度《財政預算案》中建議把醫療券的累積上限由4,000元提高至5,000元,及向每位合資格長者提供屬一次性質的額外1,000元醫療券金額;預計約有120多萬名長者受惠。 (二)政府一直致力為年長人士提供適切的就業服務。

  5. (一)政府對長者年齡的定義為何,究竟是60歲、65歲,還是70歲,以及哪些政府部門的長者年齡定義才是正確的; (二)政府會否統一各政府部門的長者年齡定義,以便在執行長者政策時互相配合,令長者安享晚年;若會,何時執行;若否,原因如何; (三)政府會否立即將社署的長者咭的年齡下限降低至60歲,以配合公務員的退休年齡及長者公屋的申請年齡;若會,何時執行;若否,原因如何; (四)政府會否立即將長者醫療券的受惠者年齡下限,以及要求醫管局將其部分老人專科的求診年齡下限降低至60歲,以配合公務員的退休年齡及長者公屋的申請年齡;若會,何時執行;若否,原因如何;及.

  6. 根據《教育條例》,在一般情況下,資助學校的教員或校長,如在某學年開始前已年滿60歲,則不得在該學年內繼續受僱。 但教育局常任秘書長可批准資助學校的法團校董會或校董會繼續僱用年滿60歲的教員或校長,惟每次獲批的期限不超過一個學年,而最長合計期亦不得超過五個連續的學年。 有關公營中小學教師的統計數字載於附件三。 《教育條例》已提供彈性,讓資助學校的法團校董會或校董會為已屆退休年齡的教師及校長申請延任。 (三)由政務司司長擔任主席的人口政策督導委員會(督導委員會)於去年十月至本年二月展開了人口政策公眾參與活動。 諮詢文件在討論如何釋放現有人口的潛力時,特別提出可延長工作年期,以及協助年長工作人士繼續留在職場。

  7. 2018年3月28日 · 非官方委員的平均年齡為三十五歲。 我深信委員會能向政府就青年所關注的廣泛議題出謀獻策,並有效反映青年人的聲音。 青年發展委員會是首個透過青年委員自薦試行計劃(自薦計劃)招募並委任青年委員的政府委員會。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