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4年5月15日 · 編譯陳成良綜合報導2009年日本醫生在一份報告中描述了一種從70歲病患外耳道中發現的新型真菌命名為耳念珠菌」(Candida auris)。 當時沒有人意識到這種真菌會帶來多大的威脅。 有科學家推測,氣候變遷可能是罪魁禍首。 據澳洲科學媒體科學警報》(ScienceAlert11日報導然而短短幾年後耳念珠菌感染病例在全球各地醫院爆發而且這些病例彼此獨立出現基因型別也不同這表示耳念珠菌並非透過全球化的人員流動傳播而是另有原因。 更令人擔憂的是,耳念珠菌對現有抗真菌藥物具有極高的耐藥性,超過3分之1的侵入性耳念珠菌感染患者死亡。 這種原本不存在的真菌,如今卻成為醫院裡的感染主要死因之一。

  2. 2021年1月31日 · 耳念珠菌是少數能夠感染人體的真菌可以侵入血液心臟腦等人體重要器官羅茲也說這種真菌幾乎很難用目前已有的藥物殺死。 「耳念珠菌可怕的地方在於它可以長時間停留在無生命的表面上而且不管使用什麼方式想將它根除它都可以承受住不受影響。 」她也補充醫院一旦爆發耳念珠菌感染疫情就會很難控制住。 據報導,在紐約的布魯克林分院(Brooklyn)就曾有一位患者因為感染耳念珠菌死亡,當時院長洛林(Scott Lorin)表示,患者生前住過的病房裡,不管是牆壁、床、窗簾、水槽等,全部都檢驗出陽性,醫院不得已只好將這間病房全拆除。 耳念珠菌也是不斷的在變異、產生抗藥性,目前所擁有的醫療資源無法有效對抗它們。 至於變異原因仍沒有確切解釋,不過農業上使用過多的肥料有可能使真菌有更理想的環境繁殖。

  3. 2019年4月7日 · 這種超級黴菌名為耳念珠菌」(Candida auris),科學家於2009年在日本首次發現它近年來它迅速擴散至全球美國西班牙英國印度委內瑞拉巴基斯坦和南非都曾出現案例耳念珠菌主要出現在醫院和療養院免疫機能不成熟或受損的人是感染的高風險群如嬰兒老年人糖尿病患等2018年4月台灣也曾出現一起案例不過只是輕症該名患者接受治療後也成功康復並沒有造成大範圍擴散。 根據CDC的報告,美國至今通報的有587則案例,大多數集中在紐約、新澤西州和伊利諾州。 一旦感染,死亡率高達30%至90%,90%的耳念珠菌對至少1種抗生素具有抗藥性,30%對2種或多種抗生素具有抗藥性。 一旦出現耳念珠菌,就很難加以根除。 這使得CDC把它列入構成「緊急威脅」的黴菌名單。

  4. 2023年3月25日 · 2023/03/25 05:30. 〔記者吳亮儀台北報導美國疾病管制局CDC日前發布警訊有抗藥性的耳念珠菌」(Candida auris以非常驚人的速度傳播成為新的公衛危機我國疾病管制署發言人羅一鈞指出台灣也曾經有三例病例其中一人還因重病住進加護病房耳念珠菌自二 九年首度在日本從病患的外耳道分離出來近年來已於歐非迅速傳播感染羅一鈞指出,我國曾經有三例病患,皆無特殊抗藥性。 首例是南部五十多歲男性,二 一八年四月因皮膚感染引發蜂窩性組織炎,在門診採檢培養出耳念珠菌。 第二例是南部四十多歲男性,去年二月因耳漏、耳鳴、聽損、頭暈一個月就醫,並培養檢出。 兩人皆是輕症。

  5. 耳念珠菌屬於真菌的一種 九年在日本確認首起病例一旦進入血液中可能引發危及生命的感染CDC指出逾九十耳念珠菌對至少一種抗真菌藥具抗藥性三十對兩種或以上的藥物產生抗藥性一旦感染便難以根除感染耳念珠菌的症狀包括發燒疼痛和疲勞等一般須經檢驗才能確診。 老人、小孩、吸菸者、糖尿病患、住院病患等免疫功能不全或受損者,感染耳念珠菌、甚至因而死亡的風險尤高,所幸健康者在日常生活中染病的風險非常低。 據報導,耳念珠菌容易經由醫院的人手和設備,或肉類、蔬果等物品運送過程傳播,也可能經由旅客和貨品出入境、人們在療養院和醫院往返等各種管道擴散。

  6. 2023年12月26日 · 熱帶念珠菌Candida tropicalis是黴菌界成員為二倍體雙態性酵母可呈橢圓形出芽細胞或假菌絲體亦具有黴菌絲型態存在於人類皮膚指甲口腔黏膜腸道與陰道等與甲癬耳黴菌病口腔皮膚念珠菌病等以及角膜炎生殖道感染有關近年臨床研究指出熱帶念珠菌對病患感染比例增加致病力與細胞外分泌酶形成生物膜能力及具有高藥物耐受性等特性有關。 在亞洲與拉丁美洲,癌症患者因感染念珠菌血症死亡的風險高於40%。 歷年來台灣黴菌抗藥性監測計畫顯示,熱帶念珠菌為僅次於白色念珠菌引起感染的念珠菌菌種,亦為造成念珠菌血症的第二大病原體。 (資料來源:國衛院,整理:記者林惠琴)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相關新聞. 生活今日熱門.

  7. 隨著人類文明發展,河川汙染問題亦隨之而來,英國最新研究針對全球72個國家進行河流水質取樣分析,發現超過6成河流的抗生素濃度遠超標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