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概述. 肩关节周围软组织不明原因自限性无菌性炎症. 主要表现为肩关节疼痛和活动受限. 好发于50岁左右中老年人. 症状一般会逐渐缓解. 疾病定义. 肩周炎,也称五十肩、漏肩风、凝肩等,实际在医学领域被广泛接受、且描述相对准确的命名,是粘连性肩关节囊炎(adhesive capsulitis of shoulder)和冻结肩(frozen shoulder),后者相对更常用。 我国老百姓常说的肩周炎,主要包括不明原因的肩痛和活动障碍;根据美国肩肘外科医师学会的定义,该病是一类引起盂肱关节僵硬的粘连性关节囊炎,表现为肩关节周围疼痛,夜间加重,肩关节各个方向主动和被动活动度降低,且进行性加重,造成肩关节活动受限。

    • 概览
    • 病因
    • 症状
    • 就医
    • 治疗
    • 预后

    肩关节周围炎

    肩周炎,也常被称为五十肩、漏肩风、冻结肩等,是一种多发在40~70岁人群中的,且女性发病率相对男性更高的疾病,主要表现为肩痛和活动障碍。该疾病的发病原因包括滑膜炎和关节囊纤维化共同作用,以及长期缺乏活动、天气变化受凉、经常提拉重物、患糖尿病、甲状腺疾病、脑卒中、自身免疫疾病等诱发因素。此外,糖尿病和甲状腺功能减退患者更容易患冻结肩。

    肩周炎主要症状为肩部关节僵硬,无法举高手臂,转动肩部时会出现疼痛。冻结肩分为疼痛期、僵硬期和缓解期,疼痛期主要症状为肩部疼痛,尤以夜间更为明显;僵硬期则以肩关节僵硬为主,缓解期中肩部僵硬的情况逐渐改善,肩关节活动度会慢慢恢复。

    肩周炎的治疗主要通过消炎止痛,休息,温和的肩关节运动等方式,有些情况下,可能需要进行药物治疗,如口服非甾体类抗炎药,以及通过手术松解粘连的组织。此外,中医治疗(包括中药内服、外用、针灸疗法、推拿疗法等)也是肩周炎治疗的重要途径。

    发病原因

    已有研究证实,关节囊及周围韧带组织的慢性炎症及纤维化是冻结肩主要的病理改变。纤维化导致的软组织弹性降低,以及盂肱关节有效容积减小,是肩关节活动受限的直接原因。 冻结肩患者往往先有疼痛然后才出现肩关节僵硬,这提示炎症反应是其发病过程中的早期事件。 •肩部原因 软组织退行性变、盂肱关节有效容积减小、对各种外力的承受能力减弱。 长期过度活动、姿势不良等所产生的慢性损伤。 上肢外伤后肩部固定过久,肩周组织继发萎缩、粘连。 肩部急性挫伤、牵拉伤后治疗不当、肩部关节手术等。 •肩外因素

    诱发因素

    长期缺乏活动导致关节僵硬,因天气变化受凉,经常提拉重物,患糖尿病、甲状腺疾病、脑卒中、自身免疫疾病等也是该病常见诱发因素。

    典型症状

    •疼痛期 疼痛期一般可持续2~9个月。 患者主要症状为肩部疼痛,且疼痛在晚上更加明显。此外,还会出现肩部逐渐僵硬,但并不明显。 随着病程的进展,晚间明显的肩痛可逐渐演变为全天候持续存在的疼痛。 •僵硬期 僵硬期一般可持续4~12个月。 此期患者肩关节的疼痛会渐渐改善,但肩关节僵硬症状仍存在或有恶化,肩关节活动范围会缩小。 •缓解期

    伴随症状

    •怕冷 患者肩部怕冷,不少患者终年用棉垫包肩,即使在暑天,肩部也不敢吹风。 •压痛 多数患者在肩关节周围可触到一些压痛点,压痛点多在肱二头肌长头肌腱沟处、肩峰下滑囊、喙突、冈上肌附着点等处。 •肌肉痉挛与萎缩

    就诊科室

    对于存在肩部疼痛、活动受限的患者,最常见的就诊科室是骨科,能够就诊于肩关节专科或者运动医学科更佳。 部分医院设置了康复理疗科,对于有针灸、推拿等理疗治疗需求的患者,也可以选择此科就诊。

    相关检查

    目前对于冻结肩尚无特殊的血液检测方法,主要依靠影像学检查进行诊断。 •X线检查 检查结果多为阴性,后期部分患者可见骨质疏松征象。该病行X线检查主要为排除肩部骨折、脱位,骨性关节炎,肩部肿瘤等疾病。 •磁共振成像(MRI) 肩关节MRI检查可以确定肩关节周围结构是否正常,是否存在炎症。 冻结肩本身可以有肩袖间隙的纤维化及前下关节囊的水肿,也可以无明显异常表现。 该检查还可以排除肩袖及其他病损,可以作为确定病变部位和鉴别诊断的有效方法。 •肩关节造影

    鉴别诊断

    由于中国至今仍广泛沿用“肩周炎”的命名,其常被误认为是引起肩痛的肩关节周围疾病的统称,导致很多肩痛的患者被误诊为“肩周炎”。 最常见的与冻结肩相混淆的疾病有肩峰下撞击症、肩袖损伤、关节盂唇损伤等,这些疾病的肩关节被动活动度多无明显降低。 除以上疾病外,冻结肩还需与其他可引起肩部疼痛的疾病相鉴别,鉴别主要依赖影像学检查。 •肩袖损伤 患者多为40岁以上中老年人,常有抬肩痛、弹响、肩关节无力等症状,疼痛弧是该病的特征表现之一。 肩袖损伤的患者被动活动范围往往正常,影像学检查可有肩袖撕裂的表现。 •颈椎病 患者手臂及手掌部出现局部疼痛、感觉丧失或肌无力等症状。 颈椎病患者的肩关节被动活动范围基本正常且无痛,影像学检查可见椎间孔狭窄、神经根被压迫等表现。 •肩部肿瘤 肩部肿瘤虽较其他疾病少见,但后果严重。为防止因误诊耽误治疗,但凡出现肩关节疼痛进行性加重、不能用固定患肢方法缓解的疼痛时,均应进行影像学检查予以排查。 •其他

    急性期治疗

    该病的急性期治疗主要为通过多手段镇痛。 •注意休息,减少肩部肌肉负担。 •急性发作期可以冷敷。 •疼痛持续、夜间难以入睡时,可短期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痛点局限时,可行局部痛点封闭治疗。 •症状持续且严重者,在以上治疗手段无效时,可进行关节腔封闭或神经阻滞疗法。 •部分患者需要在麻醉下,采用手法松动或关节镜下将粘连的组织松解,然后再注入类固醇或透明质酸钠进行治疗。

    一般治疗

    该病急性期疼痛严重时宜休息,治疗以消炎止疼为主,不宜过多活动。但急性期过后,无论病程长、短,症状轻、重,患者均应每日进行肩关节的的屈伸旋转及内收外展等主动活动动作,活动以不加重夜间疼痛为限。 功能锻炼的目的在于改善肩部血液循环,加强新陈代谢,减轻肌肉痉挛、组织粘连和挛缩,减轻、消除疼痛,恢复肩关节的正常功能。常用的锻炼方法如下: •爬墙法 面壁而立,双臂紧贴墙面,手指带动手臂逐渐向上做爬墙样动作。 用力尽量向上爬墙,逐渐提高爬墙的高度,直至正常。 •划圈法 划圈分为竖圈、横圈两法。竖圈为上下方向划圈,横圈为左右方向划圈,类似太极拳中的云手动作。 每次可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各划15~20圈,也可根据自己的体质逐渐加量。每天练3~5次。 •拉轮法 在墙或树上安一滑轮,穿过一绳,两端各系一小木棍,上下拉动锻炼。 一些运动场所可见这种锻炼器材。 •梳头法 双手交替由前额、头顶、枕后、耳后,向前、纵向绕头一圈,类似梳头动作,每次15~20下,每天3~5次。 •其他

    药物治疗

    口服非甾体类抗炎药 常用药物包括依托考昔、布洛芬、美洛昔康、利培酮等。起效迅速,能够减轻组织炎症、肿胀,进而缓解疼痛、改善肩关节功能。 需要注意的是,长期服用此类药物将会给胃肠道和肾脏带来副作用,因此不宜长期使用。

    冻结肩是自限性疾病,一般在6~24个月可以自愈,但部分患者不能恢复到正常功能水平,可有长期存在的肩关节疼痛和功能障碍。

    除尽早接受规律治疗以外,积极进行功能锻炼,亦对改善该病的预后有重要意义。

    并发症

    患者如未及时就医治疗,往往会因为疼痛而减少肩部活动,进而导致软组织粘连情况愈重,疼痛症状也更明显,因而形成恶性循环。

    严重者将出现肌肉僵硬和骨化形成,甚至可引起受累肌肉相应关节僵直、退变或残废。

    此外,部分患者还会出现骨质疏松。

  2. 肩关节 周围炎简称 肩周炎 ,俗称凝肩、五十肩。 以肩部逐渐产生疼痛,夜间为甚,逐渐加重, 肩关节活动 功能受限而且日益加重,达到某种程度后逐渐缓解,直至最后完全复原为主要表现的肩 关节囊 及其周围韧带、 肌腱 和 滑囊 的慢性特异性炎症。 肩关节周围炎是以肩 关节疼痛 和活动不便为主要症状的常见病症。 本病的好发年龄在50岁左右,女性发病率略高于男性,多见于 体力劳动者 。 如得不到有效的治疗,有可能严重影响肩关节的功能活动。 肩关节可有广泛压痛,并向颈部及 肘部 放射,还可出现不同程度的 三角肌 的萎缩。 中医病名. 肩关节周围炎. 外文名. Scapulohumeral periarthritis. 别名. 肩周炎、凝肩、五十肩、冻结肩. 就诊科室. 骨科. 多发群体. 中老年女性.

  3. 临床表现. 播报. 编辑. 肩周炎的发病特点为慢性过程初期为炎症期肩部疼痛难忍尤以夜间为甚。 睡觉时常因肩怕压而特定卧位,翻身困难,疼痛不止,不能入睡。 如果初期治疗不当,将逐渐发展为肩关节活动受限,不能上举,呈冻结状。 常影响日常生活,吃饭穿衣,洗脸梳头均感困难。 严重时生活不能自理,肩臂局部肌肉也会萎缩,患者极为痛苦。 家庭治疗措施.

  4. 颈肩肌筋膜炎又称颈肩肌纤维织炎或肌肉 风湿症 ,一般是指筋膜、肌肉、 肌腱 和韧带等 软组织 的 无菌性炎症 ,引起肩背部疼痛、僵硬、运动受限及软弱无力等症状,治疗主要 理疗 、药物和 针刀疗法 ,并做颈肩活动,注意保暖。 颈 肌筋膜炎 ,俗称“ 落枕 ”,是一种常见的颈部软组织损伤,多见于中老年人,男多于女,多发于冬春两季。 肌筋膜炎亦称纤维织炎,或称肌肉 风湿病 。 人体的筋膜、 腱鞘 、 肌膜 、韧带、 肌腱 、 骨膜 和 皮下组织 等均富有白色 纤维组织 ,因此易患本病。 颈肩肌筋膜炎,系指肌筋膜炎发生于颈肩部位。 临床上以颈肩部疼痛、 活动受限 为主要症状。 别 名. 颈肩肌 纤维 织炎. 多发群体. 长期伏案工作人员. 常见发病部位. 颈肩. 常见病因.

  5. 因肩部的急慢性损伤炎症刺激肩峰下滑囊从而引起肩部疼痛和 活动受限 为主症的一种病症称为肩峰下滑囊炎。 外文名. subacromial bursitis. 就诊科室. 骨科. 常见发病部位. 肩峰下滑囊. 常见病因. 外伤,冈上肌腱损伤,退行性变,长期挤压和刺激. 常见症状. 疼痛,运动受限,局限性压痛. 传染性. 无. 目录. 1 病因. 2 临床表现. 3 检查. 4 诊断. 5 并发症. 6 治疗. 7 预后. 病因. 播报. 编辑. 可因直接或间接外伤、冈上 肌腱损伤 或 退行性变 、长期挤压和刺激所致。 临床表现. 播报. 编辑. 1.一般症状. 疼痛、运动受限和局限性 压痛 是肩峰下滑囊炎的主要症状。

  6. 肩周区弥散的钝痛及放射痛是 肩胛上神经卡压症 的临床表现。. 肩胛上神经卡压是肩部疼痛最常见的原因之一。. 国外有学者认为本征占所有肩痛患者的1%~2%。. 1909年,Ewald描述了一种创伤后肩胛上神经炎。. 1926年,Foster报道了16例有肩胛上神经病变的病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