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4年5月2日 · 陳先生日前在榮總檢查出,患有「脊椎骨化症」,脊椎中的頸椎尤其嚴重,已使骨頭快壓迫到脊髓,醫師建議他一定要開刀治療,但是陳先生想到 ...

  2. 2024年5月20日 · 國泰綜合醫院骨科主治醫師吳仲鼎表示,若一般下背痛的情況不是很嚴重的話,會建議患者先熱敷並注意姿勢,可以做物理治療,復健科會安排一些脊椎牽引或是熱敷。 同時也可以搭配藥物治療,服用一些減輕疼痛的藥物,通常使用的是非類固醇的消炎藥或是肌肉鬆弛劑等。 但若是因為退化造成的神經壓迫的症狀,確實會對生活品質造成很大的影響,至於疼痛度就更不用說,很多人會痛到吃不下、睡不著,只能吃止痛藥。 如果復健治療沒有辦法得到良好的改善,病人的疼痛、跛行等依舊持續,以致造成生活品質很大的妨礙,因為走不遠,走一走就要休息,所以不敢出遠門,像一些團體的活動無法參加,也不想出門,久而久之,就會影響社交生活。 醫師評估手術治療必要性.

  3. 2024年6月4日 · 脊椎毛病相當複雜,以下介紹最常見的兩大類問題: 第一大類:脊椎退化、椎間盤突出. 症狀. 1.輕微背痛:輕微的退化可能毫無症狀或輕微背痛重者可能會有久站或改變姿勢時背痛、腰痠的症狀,這種情況服用止痛藥後就會改善症狀。 2.神經性跛行:退化嚴重發生明顯的骨骼關節病變時,就會在行動時背部疼痛,甚至有壓迫神經而引起神經性跛行,就是走一走要停下來休息一下,才能再繼續走。 3.坐骨神經痛:有的則是引發坐骨神經痛,其疼痛方式通常沿著臀部中外側,經過後側大腿至小腿及腳,有持續下肢麻刺痛情形。 4.椎因性疼痛:它容易和坐骨神經痛混淆。 吳興盛表示,很多人年輕時受傷造成椎間盤有裂縫,造成發炎的神經血管往內長,形成椎因性疼痛,它沒有明顯的神經根疼痛,而是模糊的廣泛性疼痛。

  4. 2024年5月31日 · 鄭舜平 讓偏僻醫療發光的推手. 鄭舜平曾獲得百大良醫、衛生署模範公務員的肯定,他不希望自己被稱作「名醫」,而是帶給病人信任及安心的醫師 ...

  5. 2024年5月2日 · 醫師建議以下3種預防方法: 1.維持正確姿勢: 不良姿勢的形成往往是長期累積而來,加上重複性動作造成對身體的傷害。 因此,不論是走、坐、站、提重物等,維持正確姿勢,可減輕對肌肉、骨骼的負擔,避免產生痠痛不適。 2.適度伸展及休息: 不要維持固定姿勢太久,宜增加工作間的休息次數,盡量每小時休息1次,並且做伸展運動5~10分鐘,尤其加強頸、肩、腹背部的肌肉放鬆。 3.訓練肌力: 要減少痠痛的根本解決之道,可以透過運動訓練,維持肌肉的彈性和力度,並增加脊椎穩定度。 例如:瑜伽、太極、游泳等,都是很好的肌肉強化運動。 (詳細內容請見常春月刊355期) 推薦閱讀: (1)貧血調理藥膳 (2)97年度優良醫師表揚 (3)頭皮做Spa 絲絲不掉落.

  6. 高雄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神經外科主任黃旭霖指出,台灣人最常見的的脊椎疾病當屬脊椎退化性疾病,其中又以老年人居多,年輕人則多是因受外力撞擊、車禍或經常搬運重物,造成椎間盤突出、腰椎骨折等狀況。 以往脊椎受損後的治療,輕度以復健、休息為主,而針對有頑抗型疼痛或無力的患者,則以傳統手術、微創手術治療居多。 但患者聽到脊椎要動手術,通常都會心生畏懼,其實,愈早期手術效果愈好,後遺症愈少以腰椎滑脫為例,晚期開刀有以下三種後遺症:由於脊椎支撐力減弱,肌肉長期收縮,久了容易纖維化,背部痠痛由於重心向前移,增加背部肌肉及兩側下肢負擔,也易造成背痛,髖關節或膝關節退化,嚴重者又要換關節由於壓迫神經造成坐骨神經痛、麻或無力,嚴重者大小便功能障礙,愈嚴重者手術恢復的機會也愈小。 常見的脊椎疾病.

  7. 2024年5月21日 · 主要症狀及特徵. 患者除了會有下背痛的症狀之外,有些人在頸椎、胸椎或是胸骨和肋骨的交界處,也可能會感到疼痛,所包括的症狀和特徵如下: 1.常在晨間出現,起床時有明顯下背痛,併有僵硬情形而影響脊椎活動,往往需要超過1個小時才能緩解。 2.休息並不能緩解疼痛,運動後症狀反而會得到改善,一旦維持某個姿勢,越不動症狀就越加重。 3.反覆疼痛超過3個月以上。 4.部分病人會出現週邊關節炎,常出現在下肢關節,如膝蓋、髖關節或是跟腱部位產生所謂的「肌腱附著點發炎」而造成疼痛。 5.腎臟、心臟、肺部、眼睛等器官,也可能受到侵犯。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