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其他人也問了

  2. 2022年9月13日 · 腸癌若能早期發現治療,第1的5年存活率可達90%,第2有80%,第3有65%,若第4才發現則僅有10%~20%,所以早期治療非常重要。 大腸癌臨床分期。 大腸癌轉移常見部位 大腸癌的擴散途徑有: 1.局部擴散。

    • 大腸癌第四期治療選擇仍多元
    • 標靶藥物怎麼選擇?
    • 大腸癌晚期最常見轉移肝、肺

    「第四期不等於是末期!」臺榮大腸直腸外科林宏鑫主治醫師一句話破解許多民眾的迷思,隨著醫療進步的發展,不只越來越多的標靶藥物可以選擇,外科手術的技術也越來越好,看起來科技進步似乎只有一點點,但是整體對病人預後差很多。 臺榮醫院大腸直腸外科黃聖捷主治醫師指出:「手術治療因為器械發展,微創手術從過往 2-3 成,提升到 9 成;放射線治療多模式、多角度的照射,有最大的治療成效、減少最大後遺症;還有 10% 大腸癌患者對免疫療法非常有效。」 另外,標靶治療也是癌症治療中的重大突破,從數據來看 2000 年以前,第四期患者存活期僅有十幾個月,黃聖捷說:「在越來越多標靶藥物適當使用下,存活時間超過三十個月以上,且有 2-3 成患者是可以治癒!」 大腸癌因應基因上的差異像是有 BRAF、KRAS、NRAS...

    當醫師面對大腸直腸癌第四期病患時,首先考慮是否以開刀為首要目標,如果患者病況不允許,標靶藥物接力治療就顯得非常重要。黃聖捷表示:「一線標靶藥物治療成效一樣好,只要選對藥物治療成效都會非常好,統計過去健保資料庫,用越多線的化學治療成效越好。」 1. 未使用標靶存活中位數:4.77(月) 2. 使用一個標靶存活中位數:17.23(月) 3. 使用二個標靶存活中位數:26.87(月) 4. 使用三個標靶存活中位數:35.97(月) 黃聖捷醫師解釋:「化療與標靶藥物的功效在於抑制腫瘤向外擴張,最好是能夠讓腫瘤縮小,而在血液與淋巴游離的癌細胞,也能靠著化療與標靶藥物清除,如果病患對標靶藥物反應良好,能夠一線接著一線接力治療,存活期便能在藥物協助下有效拉長。」 只是許多第四期病患,在選擇標靶藥物時,會不...

    而第四期的大腸癌患者也常面臨腫瘤轉移的問題,林宏鑫說:「根據臺北榮民總醫院研究資料,在收案 1583例 大腸直腸癌患者中,肝轉移占 67 %,肺轉移則占 38 %,有些是同時發生肝跟肺轉移。」好現象是大多三分之二以上患者,體力都是很好,男性與女性比例為 3:2,平均年齡是 63 歲,分布位置七成在左邊大腸、三成是右邊大腸,跟國際資料庫相比差不多。 若進展到肝轉移的病人,醫師也會先區分可不可以手術治療,若屬於可以切除會建議手術切除,通常能切除都還是算是能治癒性的手術。林宏鑫解釋:「切除下病人預後是接近第三期,即使不能切除也可以透過藥物把它縮小到可以切除,也會比原來第四期患者還要好。」 當腫瘤轉移到肝臟時,因為位置長的太差在肝動脈、肝靜脈附近無法手術,醫師也會建議先進行輔助性化學治療、標靶藥物,...

  3. 大腸癌 4 癌症可能已經或可能沒有穿過結腸或直腸壁生長(任何 T),它可能已經擴散或未擴散至附近的淋巴結(任何 N),可分成以下三個階段: 大腸癌 4A: 癌症已經擴散到一個遠處的器官(例如肝或肺)或遠處的淋巴結,但沒有擴散到腹膜(M1a)。

  4. 對於擴散性大腸癌,視乎病人和腫瘤狀況,或需要接受紓緩性的化學療法或放射治療以延長病人的存活和紓緩腫瘤引致的症狀。部份病人會按腫瘤的基因的變異或會採用標靶治療與化學藥物一併使用,以將整體療效提升。

  5. 2023年3月15日 · 目前台灣健保給付第四期的大腸癌病患可使用標靶治療,通過的藥物有cetuximab、panitumumab及bevacizumab、aflibercept、ramucirumab[16]。 不過這些都需要有相對應基因檢查結果,才能有效達到治療目的。

  6. 2020年10月3日 · 對於第四期腸癌的病人,一個最重要的問題是「標靶治療對我有效嗎? 醫學界對這重要的課題,近年來續漸達成了共識。 現時的主流意見,是先為病人的癌細胞進行KRAS基因的測試,癌細胞KRAS基因可分為「無變異」及「有變異」兩種。

  7. 衛服部國健署公布最新癌症登記報告,大腸直腸癌(簡稱腸癌)連續九年蟬聯十大 癌症發生率首位,其中有接近1/4 的病患發現癌症時是第四期,不代表著是疾病末 期,患者可能仍有良好身體狀況。而腸癌第四期是指癌細胞已轉移跑到身體其他器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