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1年3月1日 · 2020年臺灣有481萬人次因腹瀉就醫. 文 許仲博. 通過. Advisers財務顧問雜誌.com. - 2021 年 3 月 1 日. 0. 702. 冷冷的天大啖熱呼呼的佳餚無疑是人生一大享受但暴飲暴食的下場往往會造成腸胃不適甚至有發炎的情況腸胃炎是民眾生活中常見的病症通常不會有長期的後遺症但嬰幼兒年長者以及體況不佳的人還是可能因脫水及電解質不平衡致死仍需特別留意。 根據傳染病統計資料查詢系統,2020年因腹瀉而就診的民眾約有481萬人次,冬天的就診人數高於夏天,這與腸胃炎的好發期有關。 急性腸胃炎大多由病毒引起,少數案例是被細菌及寄生蟲感染,而低溫的環境恰好適合輪狀病毒及諾羅病毒等病毒株生存。

  2. 2024年5月1日 · 全球每年有6億人因食物中毒引發不適,42萬人因此死亡. 近期食物中毒事件頻傳,對廣大的外族群而言無疑是人心惶惶,也引起了民眾對食安議題的風險意識。. 綜觀國際,其實有為數眾多的民眾深受源性疾病,也就是俗稱的食物中毒所苦。. 根據 ...

  3. 2021年12月1日 ·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於2019年所發布資訊,受污染的水源有可能傳播多種疾病,像是腹瀉、痢疾、霍亂、傷寒等,而受污染的飲用水每年估計導致全球超過48萬5,000例的腹瀉死亡。 另外根據行政院環境保護署最新家庭飲用水概況調查報告顯示,受訪者家中有設置水塔、蓄水池的比例高達84.2%,但其中僅有52.7%的民眾會定期清洗家中設置的蓄水池、水塔,甚至僅有46.4%的民眾知道「7成以上自來水用戶水質汙染事件是因疏於清洗水塔所致」,顯然多數民眾仍未重視水塔的清潔。 常見的水塔污染源可能有污垢、鐵鏽、昆蟲屍體、鳥類糞便等,未定期清洗的狀況下就容易會有細菌、沙門氏菌與大腸桿菌滋生,若家裡有免疫力較弱的小孩或老人,又飲用未確實煮沸的水,就有可能造成急性腸胃炎,若情況嚴重恐怕會因菌血症引發其他嚴重併發症。

  4. 2020年6月1日 · 臺灣逆流性食道炎的發生率與歐美國家相比尚屬偏低根據台灣醫界提供的數據美國有2536的成年人有著胃食道逆流的狀況胃食道逆流除了對個人的生活品質及工作造成影響外長期胃食道逆流患者約有13可能發生食道黏膜病變甚至有可能會在之後轉變成食道腺癌。 因此若是懷疑或發覺有胃食道逆流症狀,應盡速至胃腸肝膽科及早治療,也提醒民眾應配置充足的醫療險與癌症險,將自己的醫療風險降至最低。 上一篇文章 搭上5順風,教練式學習營造良性學習循環. 下一篇文章 疫情影響經濟,業務人員遭遇的4大危機.

  5. 2022年8月1日 · 幽門螺旋桿菌主要的傳染途徑為吃下遭此菌種污染的飲水食物感染幽門螺旋桿菌後可能引發慢性胃炎01像是胃痛胃脹消化不良等情形或是導致消化性潰瘍缺鐵性貧血的狀況。 當中值得注意的是,9成胃癌患者皆曾感染幽門螺旋桿菌,因此民眾若感染此菌種不可不慎。 慶幸的是,臺灣大學醫療團隊的研究指出,若民眾感染後接受除菌治療,可降低50%引發胃癌的機率。 而放眼全球,據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的一項研究顯示,全球約有44億人口感染幽門螺旋桿菌,當中非洲有近8成人口感染此菌種,為全球最高,亞洲部分則有超過一半人口感染。 那麼,要如何知道自己是否感染幽門螺旋桿菌?

  6. 2022年12月1日 · 根據國泰綜合醫院的衛教資訊食用生鮮蔬菜水果及高纖維麵包富含維生素A和C以及β胡蘿蔔素的食物得胃癌的危險性較低相反的食用大量動物蛋白質及脂肪高複雜性澱粉高鹽醃漬之肉類或魚類和飲用水內含硝酸鹽得胃癌的危險性則會增加。 胃癌早期並無明顯症狀,許多民眾會以為是單純腸胃不適而忽略,導致錯過最佳診療時機。 建議民眾平日除留心飲食及定期健康檢查外,也要購足商業醫療險,讓保險一同保「胃」健康。

  7. 2023年1月1日 · 根據衛生福利部最新健康促進統計年報,2017~2020年臺灣民眾平均每人每日攝取8.3克的食鹽(約相當於3.32克的鈉),其中男性平均9.3克,女性7.3克。 然而成人每日鈉的攝取量建議不超過2.4克,也就是6克的食鹽,從數據來看無論男女都過量攝取,這還不包含其他食品的含鈉量。 美國心臟協會(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AHA)則表示,理論上每天攝取的鈉即使少於0.5克,身體還是可以正常運作,而美國人平均一天攝取超過3.4克的鈉,其中有70%來自包裝食品及餐廳,這些食物的鈉含量相對難控制,臺灣的外族也面臨相同的挑戰。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