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7年10月17日 · 不易流失 紓緩痛楚. 部分運動員、勞動者及長者等由於過度勞動或身體退化,關節之間的軟骨不斷磨損,變得愈來愈薄,當中膝關節最易勞損,為患者帶來痛楚。 目前較常用的治療方法,是在關節注射透明質酸,以紓緩關節痛楚;惟透明質酸容易降解,很快被身體吸收而失去功能。 若膝關節退化嚴重,軟骨已完全消失,利用透明質酸的效果亦有限。 邊黎明團隊以兩年多時間,以透明質酸和明膠等天然高分子為基礎,開發出高力學性能超分子水凝膠,具有良好的可塑性,可緊密地修補軟骨缺損,促進修復。 水凝膠經過化學改良及動物測試,提升回彈力和抗壓力,不易破碎流失,能延長紓緩效果,加上水凝膠黏力強,黏在關節軟骨組織時不易移位,如混入藥物,就可做到定位釋放藥力。 注射進入 適合微創.

  2. 2016年10月23日 · 隨 年齡增長,進一步發生老化退變,就是膝關節骨性關節炎。關節的內在表現是關節軟骨的變性、破壞及骨質增生為特徵的慢性關節病。

  3. 2021年1月20日 · 1.一摸便知問題所在,不用特別看X光照片。 2.痛點未必是原因,膝蓋問題可能是盆骨問題,手痛可能是胸椎有毛病。 3.就算醫好,也要你做適當拉筋,因為你的身體結構,會指引病人應集中拉哪個方向。 4.不建議太劇烈的運動。 事實上,我也曾聽聞筋骨傷痛,不一定只有外科式的治療才屬對症下藥的方法,純粹用中藥排毒治好的亦有所聞,相信也是同一關鍵--筋骨痛只是病徵,因何而成各有前因,遇上好的醫師才可以治本清源,令患者重回健康之路。 未知大家又有何分享? 讀文匯報PDF版面. 【路地觀察】筋骨痛救星.

  4. 2014年4月8日 · 揭細胞「重編」 助軟骨重生. 陳振勝提出,生長板的軟骨細胞在內質網壓力下,可導致細胞「重新編程」及活化。. 香港文匯報記者梁祖彝 攝. 香港 ...

  5. 2013年2月18日 · 病因是骨骼的血液供應減少或不足,導致部分骨質慢慢凋亡,骨頭失去支撐便容易下陷及變形,患者會感到劇痛和不適,並嚴重影響身體的活動能力。 受影響的關節可包括髖關節、肩關節、膝關節、手腳的小關節等。 骨質密度下降30% 為了解非典型肺炎康復者的「骨枯」情況,醫管局在沙士後,為約1,300名康復者進行磁力共振造影檢查,並在2004年公布有13.5%的人,被確診患上骨枯症,骨枯位置主要在髖關節及膝關節。 現任中大賽馬會公共衛生及基層醫療學院榮譽教授陳允健曾指出,康復者的骨質密度最少下降30%。 病情嚴重或換人工關節. 骨科專科醫生高拔萃表示,骨枯仍是一個醫學上的難題,受骨枯影響之關節痛楚可服用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但是醫學界仍未有一個根治的方法。

  6. 2020年7月24日 · 兩大研「穿戴式」機械人助長者無柺杖走路. 2020-07-24. 港大及城大研發可穿戴式智能機械人,協助長者膝蓋發力。. 研資局供圖.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

  7. 2011年6月24日 ·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陳寶瑤)俗稱「拗柴」的腳踝關節扭傷是常見情況,但傷勢可大可小。. 有骨科專科醫生推算,本港每天約有700人「拗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