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修行人的成長須從如理思惟開始,首先生起由思惟所成的智慧,然後依正法調整自心,如此就能成就品德。 所以,首先是培養智慧,其次是造就德行。 以下教導我們,如何通過觀察來轉變觀念。 非易可得少分有情,經歷長世昔餘生中,未曾為我若父若母、兄弟姊妹、親教軌範、尊似尊17等。 應當思惟:在茫茫人海中,不容易找到少數幾個人,在往昔漫長的輪回轉世中,不曾作過我的父母或者兄弟姐妹、親教師、軌範師、尊長、似尊(功德如上師的尊長)等等。 因此,我們所遇到的有情,幾乎都是前世的親人或師長。 思惟此理之後,須明白:一切怨敵無不是親人(原先認為是怨敵的,其實無不是自己的親人)。 這是認識上的重大轉變,內心若能肯定、深信這一點,以下的安忍就會生起。

  2. 2020年10月25日 · 如畫水 不穩固,如在水上畫花紋,馬上就會消失; 2. 如畫土較穩固,如在土上畫花紋,能保持一段時間,但風一吹也會消失; 3. 如畫石極穩固,如石上刻字,千百年不會變動。我們心中起煩惱應如畫水,不留存在心裡,而希求善法之心應 ...

  3. 2020年3月8日 · (1).進入內道佛弟子的行列:一般而言,分辨內道和外道的方法雖有多種,由於阿底峽尊者和寂靜論師,是以皈依來區別內道和外道的方法,已廣為世人所認同,所以我們應把已受皈依而未捨棄能安立者,界定為佛弟子。 所以最初進入佛弟子行列的人,必須至心奉三寶為大師等 (依佛為師、依法解脫、依僧為伴)。 如果未受皈依,那不論我們修習什麼善法也不能算是佛弟子。 【二、成一切律儀所依處者,《俱舍釋》云:「受歸依者,是受一切律儀之門。 」《歸依七十論》亦云:「近事歸三寶,此是八律本。 」此中意趣,謂由歸依而能堅固涅槃意樂,從此意樂律儀發生。 (2).能成為一切律儀的所依:《俱舍論》說:皈依者能趣入受取一切戒律的門徑。 《皈依七十論頌》亦說:皈依三寶是八種戒律的根本。

  4. 人生為何要求道(求法錄). 有一次,釋迦牟尼抓起地上的一把泥土,問阿難說:「我手中的土多,還是大地土多?. 阿難回答:「當然是大地土多。. 釋迦牟尼於是對阿難開示:「眾生如大地土,得人身如我手中土。. 這句話明確的告訴我們得人身難。. 要擁有 ...

  5. 他們待在那裏苦候雲雨來臨,可是雲中卻降下鐵箭、煙炭和火花四濺的堅硬金剛卵石,還有金色和橘色的閃電,像驟雨一陣接一陣落在他們的身上。 那些受熱所侵迫的餓鬼,即使在暴雪之中仍會感覺炎熱,但是那些受寒風侵迫的餓鬼,即使身處烈火仍然感覺 ...

  6. 書名:正念的奇蹟. 作者:一行禪師 Thich Nhat Hanh. 1926年生於越南中部,十六歲時在慈孝寺當見習憎,後來赴美研究並教學。. 越戰期間返國從事和平運動,對於越南的年輕僧眾起了重大啟發,戰爭結束代表參加巴黎和談。. 越南赤化後,一行禪師被放逐海外,在 ...

  7. 2020年10月28日 · 能感現後二世純大罪苦,謂與他鬥爭,然於爾時一切眾苦,捨命強忍,其傷疤等返自顯示,謂此即彼時所傷。 能導致現世和後世純粹大罪苦的業,就是以瞋恨心和別人鬥爭。 而在這樣造罪業的時候,一個堅強的人尚且能不畏犧牲,強忍一切痛苦,而且還會自我炫耀傷疤:這是在那次戰爭中英勇掛彩的。 若斷煩惱發精進時,忍耐苦行,極為應理。 如果斷除煩惱,能獲得現世來世的大安樂,所以,為了斷除煩惱生起精進時,忍耐暫時的小苦極其應理。 《入行論》云:“無義被敵所毀傷,若尚愛為身莊嚴,為大義故正精進,小苦於我豈為損? 《入行論》說:“毫無意義被敵人傷害之處,尚且自愛地視為身體的莊嚴,現在是為了解脫成佛的大義而真實精進,小小的痛苦對我而言又有什麼損害呢? ”不僅沒有損害,反而唯一是利益,因此應當依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