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1. 相關搜尋:

  1. 落樓梯膝蓋痛 相關

    廣告
  2. 院長博士級中醫駐診,運用推拿、針灸治痛症、頸痛、筋骨、整脊等,口碑譽滿全球

搜尋結果

  1. 2019年5月13日 · 退化為常見的膝蓋問題之一好發於中年人士原因可分為兩種一為年齡誘發的原發性退化而其他因素引起的稱為繼發性退化骨科專科醫生黃穎信解釋:「如工作方面經常要負重搬物或常蹲下行樓梯或斜路的人膝關節退化的機會會增加此外若年輕時曾弄傷十字韌帶或半月板等而當時的治療又處理得不當亦有機會比同齡的人早退化。 而類風濕關節炎或痛風患者因長期關節受損,出現繼發性退化的機會亦高。 中年人士多現膝蓋退化. 一般人的膝蓋可以做到0度完全伸直,屈曲後可達135至140度,但嚴重退化病人的雙腳則會既伸不直也屈曲不到,更難以蹲下。 站立時需曲起雙腳向內,上半身傾前,步行十分吃力。 「行得辛苦之餘,連腰背和髖關節都會出現負荷過度以致痛楚。 」此類病人多介乎於55至70歲左右。 初期病患者可運動鍛練

  2. 2021年11月27日 · 註冊物理治療師鍾惠文指出,遠足屬於一種中強度運動,對身體大有裨益,此類帶氧運動有利心血管健康、增加肌肉力量,是對身心有益的上佳運動。 惟遠足對體能肌肉及骨骼也有一定要求尤其要有強健的心肺功能。 遠足常見4大傷患. 要數遠足最常見的受傷以膝蓋傷患為多第一種是髂脛束發炎。 「髂脛束是連接股骨外上髁(大腿)和邊脛骨(小腿)之間的一層厚韌筋膜,平時我們活動時少有機會用到,但遠足尤其是落山時的動作,會令髂脛束產生摩擦;加上遠足者如本身筋腱繃緊和臀部肌肉力量不足,更令髂脛束不斷與股骨摩擦,引致發炎而產生疼痛現象。 第二種遠足常見受傷是足踝扭傷,俗稱「拗柴」。 山路嶇崎不平、跣腳滑倒或體力不足,都有機會「拗柴」,若行至偏遠山上發生,找人救援會有難度。

  3. 2019年9月15日 · 躺於床上雙手抱起一邊膝蓋壓實小腹另一隻腳則在床邊放下放鬆即可。 此動作可測試髖關節的柔軟度。 (湯炳強攝)

  4. 2021年2月28日 · 王卓坤醫師指,中年人士因身體氣血轉變而增染病風險,但近年從臨床觀察,因坐姿不正的問題太普遍,年輕如15歲的患者都有,王醫師歸納了以下幾種主要成因: 1. 坐姿不正. 如常常蹺起二郎腿,使盤骨左右兩邊不對稱、一高一低,蹺得愈久就會導致腰肌張力不平衡,脊柱側往一邊。 當脊椎關節錯位,夾到神經綫就會引起症;男士愛把錢包放後褲袋,坐下時使腰肌張力失衡,同樣增風險。 2. 久站. 如廚師、售貨員,站得愈久就愈容易側向一邊腳站,原理類近坐姿不正者,影響相連肌肉與骶髂關節的穩定,壓迫到神經時就會出現不適。 3. 常做重複性的單側動作. 如小巴司機每日長時間轉向同一邊收錢,使腰肌左右大小不一,肌張力不平衡致脊骨、骶髂關節紊亂。 4. 年紀大、氣血虛弱. 多見於40、50歲中年人士。

  5. 2024年4月25日 · 僅3款意外保險計劃的物理治療「賠得足」. 在意外保險中,物理治療與跌打賠償機制類同,均獨立設有年度賠償上限。. 所以投保人如果特別關心個別治療方式,應留意該治療方式的賠償限制,例如每次治療的賠償上限、每年治療次數和賠償上限等。. 市面上 ...

  6. 2020年11月11日 · 不過化療後出現一些副作用例如腳痺和腫脹上落樓梯膝蓋無力要拿着手杖小心慢行。 電療造成的肚瀉,現時靠中藥調理,情況逐漸有好轉。 【抗癌新療法 為治療癌症帶來希望的「神奇子彈」:按此】 患癌的啟示:恒常檢驗、維持健康生活習慣

  7. 2018年12月8日 · 1.內關: 內關穴位於手腕橫紋上內兩吋,適當按壓有助於平衡血壓、穩定心臟。 此穴位為降低中風發生概率的主要按摩穴位,但孕婦不宜按壓此處。 2.合谷穴: 位於手背虎口處,具有強化腦部的功效。 3.足三里: 按壓位於腿部外膝蓋眼下3吋的足三里則有助於緩解氣虛及心律不齊等症狀。 以上提到的穴位,「小中風」患者可每日按摩3次,每次30壓,一般按摩至產生痠脹感為佳。 除此之外,大家在秋冬季節做好保暖,抵抗外邪,減低天氣異變對心腦血管的不良影響。 【原文: 秋冬保健慎防「小中風」 】 欄名 : 知多啲. 最新專欄文章 更多. 「秋風起,三蛇肥」一句為人熟識。 除此之外,原來「秋風起」,都要「小心病痛一齊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