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3年8月21日 · 對於醫藥板塊行業整頓,早前在市評文章已略談,當時消息令醫藥藍籌股中國藥 (1093.HK)、中生製藥 (1177.HK) 和翰森製藥 (3692.HK) 同見下挫。 從醫藥股表現的經驗來看,認為互聯網醫療股的負面消息,很有可能在一週內便消化。 不過市場傾向關注港股負面消息的格局短期難以擺脫,所以就算不少大型科技股、線上消費股,以及餐飲股等板塊不乏市場看為驚喜的業績,依然未能帶動恒指止跌。 此外,美元兌人民幣在岸價於8月17日一度破7.3000,現時仍徘徊在7.2900之上,證明人民幣貶值壓力大,中資股被下調估值,因此市場對大量抛售相關股份,亦是近期恒指連番受壓主因之一,故此未見恒指有橫行跡象前,投資者絕不宜心急「博撈底」。 作者:聶振邦 (聶Sir) 更多內容:

  2. 2023年4月24日 · 恒指支持的關鍵位. 過去三週指有轉弱跡象,於3月13至31日見三週連升,並且全為上行的陽燭後,最近三週 (4月3至21日) 表現反覆,除了於第一和第三週見跌,更見全為下行的陽燭,上周五 (4月21日) 下跌321點,為3月29日以來最大單日跌幅。. 另可留意由3 ...

  3. 2021年1月4日 · 2020年剛完結,值得與大家回顧指表現,受疫情影響,市場普遍表示港股表現欠佳;但不論檢視過去五年,甚至過去十年指表現,均反映2020年的不算差。 這十年僅四年錄得跌市,於2011年表現最差,跌19.97%;其次是2018年,跌13.61%;繼而是2015年跌7.16%,最後才是2020年跌3.40%。 事實上,去年只有五個月下跌;扣除首三個月,餘下九個月有七個月錄得升市,可見最差的時間踏入4月便過去。 嚴格來說,於3月19和23日分別收報21,709和21,696點後,指便漸見回升。 指去年3月已見底.

  4. 2022年2月14日 · 加息憂慮及地緣緊張夾擊 恒指關鍵位不能失. 誠如2月10日發佈市評文章時表示,市場焦點落在香港時間當晚美國公佈的1月份CPI數據,去年12月數據為7.0% (1982年8月以來最高,事隔超過40年),市場預期1月為7.3% (創1982年4月以來新高,相隔近四十年)。. 若實數超過7.3% ...

  5. 2021年12月2日 · HK MoneyClub成立的目的是建立一個分享共同投資理念的社區 (community)。 這個收費欄目標好清晰,亦是公司logo設計理念,catch the rising star (捕捉明日之星)。 訂閱可得到什麼? 「發掘潛力倍升股」 :發掘真正做業務,有潛力可以倍升,甚至十倍股。 主力是港股及美股。 「潛力股」 :通常是落選股,但都有值得留意地方及上升潛力。 或會先放入監察名單。 「大市及宏觀動態分析」 :重大經濟、宏觀或政策對個別行業/公司投資價值影響。 「熱門股」 :市場大熱大家都關心的股份。 通常有上升潛力或可能大跌才寫。 內容分佈: 可預期「潛力股」比例會高於「倍升股」,大家要明白被篩走的股一定較多,但不代表無投資價值。 更新頻率: 每星期起碼會出一篇文 (通常不止)。

  6. 2020年10月19日 · 誠如周四發佈市評文章時表示,指表現處於傳統經濟股與新經濟股角力的時候,周三 (10月14日) 是科技股領漲;石油、金融和內房股則領跌。 中資金融股大市領漲. 不過,周四科技股表示不滯,但上述三類指成份股卻見靠穩;到了周五中資金融股受到追捧,更跑贏科技股。 藍籌股四大升股都是中資金融股,分別是建設銀行 (SEHK:939)、工商銀行 (SEHK:1398)、交通銀行 (SEHK:3328) 和中國人壽 (SEHK:2628),升幅為5.70%、4.25%、3.90%和3.82%;而阿里巴巴 (SEHK:9988)、小米集團 (SEHK:1810) 和騰訊控股 (SEHK:700) 則升3.23%、3.12%和0.91%。

  7. 2023年2月2日 · 2023-02-02 聶振邦. 內地春節假期後復市,雖見港股成交金額顯著增加,於周一和周二 (1月30和31日) 分別約2,033億和1,738億港元,由去年12月8日計起,暫列超過一個半月的第一和第三高成交額。. 然而,港股走勢卻見不滯,三項主要指數指、國指和科指均見 ...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