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7年2月15日 · 蔡東豪. 我是人辦,踏入五十歲後,兒子讀緊小學,媽媽八十幾歲,需要長期照料。 (蔡東豪 Facebook) 任職傳媒的朋友擅長人物訪問,對人性有細膩的觸覺,近年她訪問大量長者,有日對我感慨的說,年輕時再精明,一旦老了,思想執着原來是迫不得已,因為身體老化戰勝一切。 她續說,人愈活愈通透,但去到一個點,始終要退化,人生的通透程度是一條曲線,隨着年紀增長,向到一個點,便必然下降。 對待老化的父母,為人子女唯有保持寛容的心,就像父母當年包容撒嬌的孩子一樣。 包容父母尤如包容孩子,同時擁有年邁父母和年幼孩子的世代,夾在中間,上要包容,下要包容,歡迎各位來到「三文治世代」(Sandwich Generation)。 「三文治世代」不停包容 誰來照顧「三文治世代」?

  2. 2016年12月28日 · 蔡東豪 Facebook) 人生中間加插歲數 猶如住所出現新空間. 科學家超額完成了工作,餘下的靠我們各自發揮。 問題開始出現,中間插入的影響是整個人生因此改變。 舉例,假如閣下的住所增加一間房,會怎用? 現在滿屋藏書,如果可把書集中起來,加張書枱,做書房多好。 或者做客房,以前親戚朋友過夜,有人要瞓廳,有客房後可以多搞活動。 一直想進一步發展興趣,例如攝影,這間房可以做 studio。 增加一間房,引發出的改變,遠超過這間房本身的可能性,其他房的用途,怎看待整間屋,家人關係,生活習慣,全部改變。 增加的歲數創造一個全新人生階段,出現於大約 50 歲至 70 歲之間,成年和老年之間。 這階段新至沒有統一的名字,各人唯有以不同方式探索。

    • 消息:副總編輯被帶走調查
    • 2014年以「Best Pencil」為名註冊公司
    • 社會人士加入董事會 確保編採獨立、非牟利運作
    • 《蘋果》高層被捕後 多名董事辭職
    • 4月成立英國公司 Best Pencil改為「承印人」

    警方國安處以及涉嫌發布煽動刊物罪,今日(29日)拘捕立場新聞六名現任或前任董事,包括前總編輯鍾沛權、署任總編輯林紹桐、何韻詩、吳靄儀、方敏生、周達智,亦到辦公室搜查帶走電腦。副總編輯梁俊勤、副採訪主任陳朗昇,亦被警方帶走調查,但無被捕。 《立場》今早未有更新新聞報道,辦公室中午解封後,職員陸續返回善後。林紹桐今日亦辭去署任總編輯的職務,目前立場除了副總編輯、總採訪主任外,還有幾位正副採訪主任以及其他記者,負責日常新聞編採工作,亦有駐英國記者,採訪當地新聞。

    立場新聞以「Best Pencil (Hong Kong) Limited」為註冊公司,於2014年12月16日成立,首任公司董事為蔡東豪和余家輝,從成立至今,一直由英屬處女島(BVI)註冊的「Web Network Limited」離岸公司控股。

    2015年Best Pencil陸續加入鍾沛權、何韻詩、吳靄儀、周達智、方敏生、練乙錚。根據立場新聞創刊時訂立的約章,當中需要確保編採獨立自主、以非牟利原則運作,而接受公眾贊助只可用於傳媒事業。 他們透過邀請不同的社會人士加入董事會,目的為監察履行約章。根據立場網站資料,原有八位董事來自不同界別,包括前中央政策組全職顧問及《信報》總編輯練乙錚、大律師及曾任《明報》副總編輯及督印人吳靄儀、新聞工作者余家輝、前《主場新聞》總編輯鍾沛權、「大愛同盟」及「文化監暴」發起人何韻詩、前社聯行政總裁及前紅十字會秘書長方敏生、毅行者周達智,及創辦人之一的蔡東豪

    2021年6月,余家輝、何韻詩、吳靄儀、方敏生、練乙錚、周達智,相繼辭去Best Pencil董事,董事名單只剩蔡東豪和總編輯鍾沛權。當時正值《蘋果日報》被當局引用國安法凍結資產及停刊,立場新聞指為保障支持者、作者及編採人員,除六位董事離職外,立場新聞亦將於今年5月及之前刊出的評論文章下架、與大部份員工終止原有僱傭合約後重新簽約,並中止「MyStand計劃」付費會員的月費轉賬安排及停收新贊助款項。 到今年11月和12月,鍾沛權以家庭理由,分別辭任總編輯及董事及公司秘書,署任總編輯林紹桐出任公司秘書,目前公司董事僅餘蔡東豪。鍾沛權的妻子為前《蘋果日報》副社長陳沛敏,她被控違反《港區國安法》,被捕後一直還柙。

    以往立場新聞網站,有列出公司名稱為「Best Pencil (Hong Kong) Limited」。但最近網站將「Best Pencil (Hong Kong) Limited」列為「承印人」,公司名改為「Stand News (UK) 」,並列出英國地址。 根據英國查冊,「Stand News (UK) Limited」於今年4月21日成立,公司董事為楊天帥,他是《立場新聞》記者,過往曾任職本港其他報章,亦有翻譯書籍。 根據《本地報刊註冊條例 》,本地報刊需要提供每名東主、承印人、出版人或編輯的資料,包括名稱、地址及身份證號碼,並需要與報刊上登出。一旦報刊涉及任何罪行,包括民事或刑事,相關法律程序文件將會送到他們所提交的地址,承印人亦需要負責。

  3. 2021年12月29日 · 消息稱多名涉案人士正被警方通緝,當中包括《立場新聞》創辦人之一兼董事蔡東豪。 案中多篇被指涉及煽動的文章內容曝光,包括流亡海外人士羅冠聰、許智峯、梁頌恆、張崑陽等的撰文,內容涉及呼籲國際制裁香港。

  4. 2021年9月10日 · 蔡東豪是網媒《立場新聞》的兩名董事之一。 今年6月,《立場新聞》母公司6位董事余家輝、周達智、吳靄儀、何韻詩、方敏生及練乙錚辭去董事職務,目前只剩創辦人蔡東豪及鍾沛權2人留任董事。

  5. 2017年3月7日 · 蔡東豪. 五十歲後第一件想做的事,就是回家。 (視覺中國) 五十歲後,例如我的部分人選擇「轉波」,以另一種步伐接觸世界,常見的現象,是回到以前。 走了很多路,我們念念不忘,尋找根源性的東西。 一個很難回答的問題出現:既然這些東西是重要,為何等到五十歲後才尋找,之前幾十年有什麼障礙? 太尖銳,唔識答。 例子是某人五十五歲告別打滾幾十年的商場,投身教育工作,原來教育才是他的真愛。 既然是真愛,為什麼不是二十五歲便擁抱? 答案是,前半生,我們很懂得說服自己。 我們不斷向自己說故事,這些故事容易消化,巧妙地避開人生中的種種後悔。 二十五歲時我們受自己以外的因素影響,例如長輩的個人經驗,社會的期望等,真愛的面目變得模糊。 不早點投身教育,是因為商界提供較「實際」的事業機會,而年輕人應該面對現實。

  6. 2017年6月13日 · 撰文:蔡東豪. 出版: 2017-06-13 12:40 更新:2017-06-13 12:40. 在《蘋果動新聞》看到很有意思的訪問,標題十分搶眼:「48歲退休——會計師豪花千萬積蓄,投資鐵板燒餐廳」。 這個標題有多個吸引之處:一、48歲可以退休,令人羡慕;二、會計師雖然收入不俗,但千萬不是小數目;三、餐廳這門生意死亡率超高,行這一步的風險是否過高? 看過內容之後,有些少改觀,但憂慮仍在。 這位會計師是余國權,在Big Four會計師事務所工作二十年,升至合夥人,五年前轉至上市公司做CFO,48歲決定退休。 這類背景的專業人士,我認識不少。 90年代內地企業崛起,香港專業人士在資本市場起重要作用,帶領內地企業走向國際化,這批人累積寶貴經驗,在專業領域扶搖直上。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