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換言之,每借取100萬元貸款額,有要有過萬元入息支持,但就算無測,因息環境也要有9,600多元入息,實情相差並不算很大。 表: 有壓力測試 VS 沒有壓力測試(現水平息口)

    • 什麼是「壓力測試」?
    • 什麼是「供款佔入息比率」?
    • 怎樣計算「壓力測試」?
    • 「壓力測試」五大常見問題
    • 胡‧說樓市 X Roots按揭獨家優惠!

    「壓力測試」是金管局在2010年要求銀行實施的一項審批按揭條件。過往買家申請銀行按揭,一般「供款佔入息」不多於五成已經可以,但在2010年起,申請按揭時要通過兩關。第一關,就是「供款佔入息比率」不得多於五成外;第二關,還需假設在現水平按息上升兩厘後,供款佔申請人月入不多於60%水平。其後,因二手樓價繼續攀升,終在2013年2月,政府把第二關的門檻進一步提升,需假設按息由現水平上升至三厘。隨著美國加息,金管局於2022年9月23日公布,將壓力測試要求重新放寬至假設加息兩厘,供款不能超過入息60%。 其後,金管局於2024年2月28日公布,美國加息周期可能步入尾聲,未來一段時間本港按揭息率進一步上升的機會較低。有見及此,金管局認為適宜暫停實施按揭的壓力測試要求,新安排適用於2024年2月28日或...

    一般來說,我們向銀行承造按揭時,銀行會計算借款人的「供款佔入息比率」(DTI) DEBT TO INCOME RATIO,亦即借貸人每月總債務有幾多,並對照他們入息而定。以首次置業的買家計,要在按息加兩厘後,供款不超過入息的60%。但如果屬於第二套房,或者非自用性質,要求會再高一點,供款佔入息不可高於50%。

    計算例子

    用100萬元貸款額做例子,以現時息口2.875厘,樓按攤分30年來計算,每月供款就是3,951元,供款佔入息不多於一半去計算,月入有7,902元會通過第一關。但要通過「壓力測試」,則需要在現水平息口上調兩厘,月供變為4,149元,供款佔入息不多於六成的話,月入需要有8,820元才過到第二關。

    簡單計算方程式

    簡單來說,如果你每借貸一百萬元,在現行的按揭息率、及最長供款年期下,你每個月大約要預有8,820元入息,就可通過「壓力測試」;如果借貸二百萬元,則上調一倍,大約有17,640元收入便可以;以至一千萬元就要88,200元就足夠,如此類推。

    問題1: 究竟我要有多少「收入」才可通過壓力測試?

    答: 影響「壓力測試」的其中一個關鍵因素,就是申請人的「入息」,成為了銀行衡量借貸人實力因素之一。因此,怎樣去計算「收入」,就成為了能否通過「壓力測試」的重要元素。問題是市場上部份人屬於固定受薪外,也有一些屬非固定受薪,銀行也會採取不同策略來應對。

    問題2: 如果我本身屬於「非固定收入」人士,銀行在審批按揭時,要通過「壓力測試」的難度會否增加?

    答: 會! 如果「非固定收入」人士,銀行在審批按揭要求的入息證明文件較長外,背後還要視乎銀行怎樣看待「浮動收入」。下文會詳述「浮動收入」的各種計算。同時,值得注意,如果「首置客」打算申請「按揭保險」時,因按揭證券公司只接受「固定受薪」的首置買家申請,故按揭證券公司是不會接受「浮動收入」作為入息一部份。

    問題3: 如果我本身有一些「隱藏債務」,銀行審批按揭時,會否影響「壓力測試」?

    答: 絕對會! 「收入」直接影響供款佔入息比率,從而影響到「壓力測試」之外,如果借貸人本身有一些「債務」未清,是會影響銀行估算申請人的「收入」水平。特別是信用咭貸款、或一些私人貸款,均對計算「壓力測試」有影響。

    自《胡‧說樓市》專頁開通以來,我們不時收到谷友來訊查詢不同置業疑難,當中按揭是最常遇見的問題。有見及此,我們連同網上一站式樓按比較平台「ROOTS上會」找來獨家按揭優惠!《胡‧說樓市》谷友將尊享AI按揭評估,輸入所須資料後,可得悉自己的可負擔樓價,提升上會機率,而透過指定連結成功申請按揭,包括新盤、二手樓、村屋、新居屋、綠置居等,都有機會獲取最高$7,000的禮券獎賞,無論新按揭申請、轉按、加按都適用! 申請與領獎詳情,請按以下連結跳往:

  2. 開場時也說得很直白,表示息口上升及外圍環境充滿不確性,樓價去年全年跌7%,交投量跌5%至43,000宗低水平,也解釋了何謂「無需要」。 政府主動全面拆牆鬆綁,甚至乎已無視樓價是否仍是小市民可負擔,似乎《預算案》就是要傾斜業主及發展商。

  3. 1. 市場已沒有炒家. 來到2024年的今天,樓市因連環加息而確認轉角,樓價一直緩緩回落。 所以大家一面倒要求全面撤辣時,但政府卻對撤辣有戒心,固然是考慮完全撤辣所帶來的迴響。 畢竟沒有辣招等於買賣沒有任何束縛,炒家自由進場摸一轉,足以令樓市出現報復式反彈。 據過往經驗,但凡有任何政策出台,總對樓市有一陣短期衝擊。 而今次最起碼的就是,全面撤辣有助物業即時鬆綁,一批較心急沽貨的業主或會借機套現,若放盤時遇上競爭對手,則不排除要減價迎戰,對樓市可能有短期震盪。 炒家眼光較短淺,他們只求有水位,但只會放眼於低於市價物業,但同時都要看究竟有沒有下手買家來接貨? 背後所謂買家的動力又有幾強勁? 究竟目前購買力是因政策所限而被遏抑、抑或已經完全乾塘?

  4. 最近「負資產」三個字又成為樓市熱話。究竟什麼是「負資產」呢?「負資產」的成因是什麼?倘若淪為負資產,又是否隨時會被「Call loan」?

  5. 簡單而言,就是買家在購入新盤時,可先選用「即供付款」計劃,並配合發展商付款「呼吸PLAN」、或「二按」等成數按揭計劃先上會,待日後發展商一二按開始進入息周期時,再透過申請高達八成的按揭保險來轉按。

  6. 追求空間升格換樓,就必須要很有實力才可以。因為什麼也不計算,只是首期已經要支付一半樓價,相當於2,600萬元,撇除代理佣金外,另一筆龐大支出就是厘印費,用乾淨的首置名入市,厘印費也要221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