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1年7月16日 · 上星期日 屯門青大石澗發生致命行山意外一名32歲女子墮下5公尺瀑布潭底被送上直升機後於抵達醫院前證實死亡。 死者 Sophia 生前活躍於社交平台,經常分享她的戶外活動照片,IG followers 有1.9萬。 意外發生後,事件受到廣泛報道,甚至連台灣媒體也有跟進。 在 Instagram 查看這則貼文. SOPHIA CHEUNG (@hike.sofi)分享的貼文. 不過,多篇報道指 Sophia 是因為打卡而發生意外。 事實上,當日 Sophia 與三名友人上山,外界難以得知意外發生經過,所以合理懷疑,相關報道並沒有充份證據。 而事後 Sophia 家人公開表示,她不是為了拍照而發生意外。

  2. 2021年4月19日 · 近年飛鵝山行山意外. 從資料所見上面大部份山難個案均發生在飛鵝山自殺崖該處地勢險要稍一不慎就會發生意外。 不過,現在只要到 Google 或 YouTube 作簡單搜尋,已可輕易搵到大量自殺崖資訊,搜尋者是否有足夠能力和意識去應付,實在無從得知。 香港沒有入山制度,現實上亦難以實施,唯有希望大家出發前多加考量風險,以免意外再三發生。 資料: 歷年山難意外事件簿. 文章為作者意見,不代表Fitz立場。 朱溫. 生於亂世,有種責任。 這個責任就是做好自己,感染別人。 鍛練好身體,才能裝備自己,迎接亂世。 飛鵝山雖出晒名巍峨險要,不過多得唔少所謂嘅KOL及消閒誌雜落力推廣,令飛鵝山山難經常見報……

    日期
    意外性質
    位置
    詳情
    2021-04-18
    不詳
    飛鵝山鵝肚棧道
    24歲石樂蕎失踪兩日,遺體於鵝肚棧道尋獲。 ...
    2021-03-11
    墮崖
    飛鵝山自殺崖
    31歲姓溫男教師,失踪一日後被發現在自殺崖下山坡約400米樹林其遺體。 ...
    2021-03-09
    墮崖
    飛鵝山自殺崖
    59歲姓余男子,由牛池灣行山自殺崖,沿途拍照與家人分享。到自殺崖拍後最後一張相片後失去聯絡。 晚上消防員於佇鷹石附近發現其遺體。 ...
    2020-09-05
    墮崖
    飛鵝山自殺崖
    數名山客於飛鵝中段聽到求救聲音,有人報警。約一小時後消防員尋到年約50歲登山人士。他墮崖被困兩日,最後被消防員救出。 ...
  3. 2022年10月31日 · 行山意外事故宗數及傷亡數字. 消防處接獲的行山意外宗數在10年間增加近4倍2021年達到951宗為近10年之冠受傷和死亡人數同期亦增加3倍2021年分別錄得608人和14人。 2016年10月,消防處成立攀山拯救專隊,現有210名隊員完成訓練 。 保安局亦於2018年2月在其流動應用程式中,推出具全球定位系統功能的遠足留蹤服務,以加快救援工作。 郊野公園訪客人數及垃圾收集量. 郊野公園訪客人數,在2011年至2019年期間卻減少了16%。 2019年疫情爆發後,遠足成為熱門休閒活動,令郊野公園訪客人數明顯反彈11%至2021年的1,240萬人。 圖片來源:漁農自然護理署. 反而,郊野公園的垃圾收集量不升反跌,在10年間減半至2021年的1,800公噸,主因相信是:

  4. 2021年5月31日 · 行山意外激增1.7倍 「烏合之眾」行彌天棧道累消防員受傷. Fitz > 運動 Sports > 行山 Hiking >. 消防處最新公佈攀山拯救事故數字,由2021年1月至4月,共錄得426宗攀山拯救事故,243人受傷。. 短短四個月內,數字已佔2020年總數70%,比去年同期倍增1.7倍 ...

  5. 2017年12月11日 · Fitz > 運動 Sports > 行山 Hiking >. 圖中為狗牙嶺一線脊 (圖: Kai Hin) 用官府口吻,行山有益身心,男女老幼人人啱。. 不過健康活動,亦必須要注意安全。. 呢個周末又喺新聞睇到有山友在紅石門遇難單係2017年下半年已經有7位朋友喺行山活動中不幸身亡 ...

  6. 其他人也問了

  7. 2021年2月9日 · 行山意外頻生 專家倡立法規管係咪可行? | Fitz 運動平台. 行山意外一單都嫌多不過疫情之下市民蜂湧走入郊野唔少人更加越級挑戰高難度山徑令行山意外大增。 消防處嘅救援數字,於2020年上升近兩倍: 2019年的攀山拯救事故有215宗;2020年初步錄得602宗,比前一年上升1.8倍。 (來源:《 HK01 》) 山難頻仍,除咗因為多咗市民行山,亦與安全意識薄弱有關。 多年來,一眾關心行山安全嘅朋友已透過不同渠道呼籲大家量力而為,但仍有人冥頑不靈,置自己同救援人員於險境不顧。 到最近,一宗發生於大嶼山鳳壁石澗嘅致命意外,終於提出最嚴厲嘅解決方法。 立法規管行山活動? 《 蘋果日報 》就「鳳壁石澗」意外,訪問行山專家黃智仁:「市民真係要量力而為,如果唔係政府立例監管,會等於攬炒。

  8. 2021年6月7日 · 上面19宗意外大多數係因為失足墮崖或天氣因素 (中暑) 導致,如果作充分準備,好好規劃路線,帶備足夠裝備,應可降低意外機率。 而萬一發生意外時同伴可將意外嚴重性減低例如可協助最基本治療或尋求外界救援相反來說如果單獨行山發生意外時就有可能出現以下情況: 身體狀況 (如昏倒) 或身上器材 (如手機) 未能適時發出求救訊息。 6月6日梅窩意外,假若男子倒下時有同伴報警,或可及時拯救. 一個人面對意外時,往往因驚惶失措作出錯誤判斷。 如5月發生於八仙嶺嘅失踪事件,有人懷疑該獨行人士在缺水情況下,試圖硬闖密林而墮山失救。 所以,筆者同意獨單行山並非山野意外嘅主因,而多人去行山未必會令活動較為安全,不過單獨行山實在會提升活動風險。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