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2年8月25日 · 行山露營等戶外活動呢皮膚及性病科專科醫生林嘉雯不建議穿著涼鞋,「涼鞋保護力很有限容易刮損蚊叮蟲咬曬傷沾上細菌」,穿密封的鞋再加上棉襪就最理想。 黃嘉豪則認為,「假設山路難度不太高,高性能涼鞋的確便利,因為穿著方便,夏日天氣炎熱之際腳部不會太焗,腳汗較易蒸發,感覺較舒服」;但要注意路經山澗或一些較多沙石的路段,穿著沒有包覆前腳掌的涼鞋,容易因沙石入鞋而使腳趾受傷。 另外,運動鞋和行山鞋完全包覆腳踝,固定腳跟不會左右搖晃,但涼鞋後跟位置大多只有一條帶連接,缺乏對腳踝、腳跟的承托;當露營時背上重背囊走長距離路程,很容易拗柴。 他認為高性能涼鞋較適合在休閒活動穿著,如散步、逛街、短距離行山或中距離而難度不太高的家樂徑等;如路經山澗,建議揀有鞋頭包覆的款式,提升保護力。

  2. 2024年4月13日 · 赤足 (barefoot shoes),或稱極簡 (minimalist shoes),鞋底較傳統薄和柔軟,讓人模仿赤足步行,近年有不同研究去了解其功效。 有說赤足能改善扁平足,甚至防止關節退化,但亦有說它容易令人腳痛。 孰是孰非? 反璞歸真「赤足」行走是否可取? 文:杜欣勇. 不少鞋子設計講究足部舒適,加厚鞋底、足弓承托、後跟軟墊等保護雙腳,然而,仍有許多人受腳痛困擾。 有指鞋子的保護設計過多反會「著懶腳」,導致腳掌肌肉變弱和腳痛,真的嗎?

  3. 2021年5月31日 · 2021.05.31 星期一 有酬徵稿 昔日新聞 目錄 明報 > 新聞 > 港聞 STEAM足 :炎夏行山 做足準備 [2021.05.31] 發表 推文 何sir參加越野跑時會戴上空頂太陽帽,和揹上物料更輕的背包。他指空頂太陽帽不會包 頭頂,有助頭頂散熱 ...

  4. 2021年2月16日 · 社區消息. 行山者不聽勸阻涉險 北岸搜救隊日接3宗求救. 【明報專訊在近日連續發生奪命雪崩悲劇後仍有行山者不聽勸阻涉險受困北岸搜救隊North Shore Rescue上周日接獲三宗救援請... ... 詳情. 省長家庭日發聲明 未來仍樂觀充滿希望. 【明報專訊】省長賀謹(John Horgan)在卑詩家庭日,發表以下聲明指出:「在過去一年我們對抗新型冠狀病毒(COVID-19)大流行中,... ... 詳情. 即時新聞. 熱點新聞. 加拿大溫哥華明報新聞網.

  5. 2024年3月30日 · 香港中文大學醫院黃鍾鈞運動醫學及康復中心物理治療師劉迪喬表示上述說法不無道理,「哈佛大學教授Daniel Lieberman曾有一項研究比較穿著一般鞋子的城市人及穿拖鞋或赤腳的土著發現城市人縱足弓 (longitudinal foot arch)較扁平及彈性較弱;足部拇展肌 (abductor hallucis)及外展小指肌 (abductor digiti minimi)的肌肉面積也相對較小,較大可能患上扁平足、足底筋膜炎等。 所以,穿鞋比赤足更易導致腳掌肌肉變弱」。 研究:鞋太多保護 腳掌肌變弱.

  6. 2024年4月28日 · [2024.04.28] 發表 推文. 【明報專訊北溫一女子跟友人結伴行山期間腳踝受傷無法走動報警求助。 救護員徒步前往為女傷者急救,再出動直升機,由救援人員游繩將她救出並送往醫治。 據北岸搜救隊在社交媒體貼文稱,該女子與多名友人一起在雪松樹步道 (Cedar Tree Trail)遠足,期間腳踝受傷,無法步行。 兩名行山客剛巧遇到他們,嘗試協助傷者下山,但因傷者舉步維艱,最後報警求助。 搜救隊首先派地面人員前往為傷者急救並將她移送到合適地點,然後出動直升機由救援員游繩將傷者救出送往治理。 更多社區消息. 加拿大溫哥華明報新聞網.

  7. 2023年12月7日 · 「日落」則回想起小時候與祖母行山的經歷,今次活動後她認為每人都應嘗試「大自然療癒」。自嘲喜歡「歎冷氣」的「白蓮」說,今次可以和長者舒適地行山及相處是相當難得的經驗,感恩遇上容易相處的「小雲」,大讚她接受新事物程度高,亦特別照顧自己。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