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0年10月9日 · 使用時市民只需簡單輸入自己的年齡身高體重高血壓病史最近的上下血壓等程式便會計算用戶的簡易糖尿病評分年齡體重指標愈高分數便愈大正服食降血壓藥或上壓超過140下壓高於90的人士亦會被另外分數

  2. 2022年6月26日 · 很多人患有高血壓卻不自知就兒童或青少年而言若重複量度的收縮壓 (上壓)或舒張壓 (下壓)的度數相等或高於同年齡高度和性別人士的血壓的第95百分位數則表示患有高血壓據衞生署2014至2015年度人口健康調查發現本港有4.5%的15至24歲非住院人士患有高血壓。 陳達表示,對大多數兒童來說,導致高血壓的首要風險因素是過重和肥胖;與體重健康的兒童相比,肥胖兒童患有高血壓的風險為2倍。 他說,根據研究,高血壓是慢性腎病的危險因子及加重因子,不管是任何原因的高血壓都會造成腎臟負擔,造成慢性腎損傷也會加重原有的腎病。 因此,在腎臟病的防治上,血壓的監測及控制很重要。 另外,愈來愈多肥胖孩子也是高血壓及慢性腎病危險群,甚至要洗腎。 長期而言,心血管疾病及腦血管疾病的風險都增加。

  3. 2023年5月18日 · 香港時間. 05月18日 (四) 01:00. Tweet. 本港有近三成人患高血壓衞生署進行的全港性調查2020至22年度人口健康調查結果顯示本港29.5%15至84歲非住院人口患有高血壓而高血壓的普遍率隨年齡增長而上升由15至24歲人口的4.9%增至65至84歲人口的57.4%為響應世界高血壓日」,衞生署呼籲市民應時刻了解和定期量度自己的血壓水平實踐健康生活應對高血壓等非傳染病。 高血壓甚少於出現併發症前引起症狀,因此常被視為「隱形殺手」。 若患者血壓控制欠理想或得不到適當治療,可引致嚴重健康問題,例如中風、心臟病和腎衰竭。 對成年人而言,若收縮壓持續處於140毫米水銀柱或以上,舒張壓持續處於90毫米水銀柱或以上,便屬患上高血壓。

  4. 其他人也問了

  5. 2024年4月22日 · 根據衞生署與港大及中大在2019至2022年進行研究收集超過2萬名嬰幼兒兒童及青少年的生長數據研究發現兒童及青少年身高較以前有明顯的長期增長趨勢其中18歲青少年的身高中位數較1993年增長約2厘米衞生署社會醫學顧問醫生鍾偉雄表示本港兒童身高增長情況與世界各地相若根據其他研究主要和社會變化攝取的營養生活習慣改變等有關。 調查曾指出疫情影響兒童健康,包括體重增加,研究團隊已小心處理,包括將收集所得的數據,與近年在健康院的數據作比較,發現兒童體重沒有顯著增加,認為2022年生長研究結果適合應用。 署方會繼續沿用1993年的體重指標數據,制定新的生長圖表,量度兒童有否超重及肥胖,避免將肥胖情況正常化。

  6. 2020年11月22日 · 衞生署正展開為期三年的生長研究重新進行全港性採樣收集2萬名年齡介入0至20歲市民的生長數據預計新的生長圖表於2022年繪製完成生長圖表包括身長身高體重及頭圍三項生長指標並分為男性及女性衞生署社會醫學顧問醫生家庭及學生健康鍾偉雄表示本港現時使用的生長圖表自1993年沿用至今數據來自1970至80年代出生的兒童但隨時代變遷同齡兒童及青少年的身高或體重生長趨勢已有變化因此需要新的生長圖表作為臨床工具。 衞生署去年二月起展開新的生長研究,首階段為參考文獻及分析衞生署於母嬰健康院及學生保健處收集的數據。 鍾指從現有數據中觀察到高小及初中的兒童,「身高似乎有啲高咗」,幼兒及17至18歲青少年的生長數據亦代表性不足,「究竟係咪青春期發育早咗呢? 體重係咪上升咗?

  7. 2018年4月10日 · 港大醫學院內科學系心臟科教授謝鴻發表示醫生仍會根據每個人的臨床需要訂立不同的高血壓指標例如有慢性疾病人士包括糖尿病及腎病患者控制他們的血壓水平目標應不超出130/80mmHg較一般人嚴謹

  8. 2022年5月18日 · 《東方日報》今日要聞. 本地調查顯示香港15至84歲人士的高血壓患病率為27.7%當中約一半並不察覺自身的情況透過該次調查才發現自己血壓偏高衞生署呼籲市民時刻關注和定期量度自己的血壓水平實踐健康生活應對高血壓等非傳染病。 <br/> <br/>衞生署發言人表示,高血壓甚少出現症狀,許多患者往往.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