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袁國勇, GBS , JP (英語: Yuen Kwok-yung ,1956年12月30日 — ),原籍 廣東 廣州 ,是 香港 病理學專科 醫生 , 傳染病學 權威專家,曾於2003年成為全球第一個確認 SARS 是由冠狀病毒造成的學者,並於2004年獲香港政府頒發 銀紫荊星章 [3] ,後再於2018年獲香港政府 ...

  2. 2023年4月12日 · 大陆简体. 工具. 袁国勇, GBS , JP (英语: Yuen Kwok-yung ,1956年12月30日 — ),原籍 广东 广州 ,是 香港 病理学专科 医生 , 传染病学 权威专家,曾于2003年成为全球第一个确认 SARS 是由冠状病毒造成的学者,并于2004年获香港政府颁发 银紫荆星章 [3] ,后再于2018年获香港政府颁发 金紫荆星章 [4] ,现为 香港大学 医学院 微生物学 系讲座教授, 中国工程院院士 , 国家卫健委 高级别专家组成员, 香港政府 防疫专家顾问团成员 [5] 。 生平 [ 编辑] 袁国勇是一名 基督教新教徒 ,曾任港大校委会成员。

  3. 其他人也問了

    • 生平
    • 其它名譽
    • 軼聞

    袁國勇是一名基督教新教徒,曾任港大校委會成員。早年就讀皇仁書院,與前食物及衞生局局長高永文為同班同學。1981年於香港大學醫學院畢業,其後在基督教聯合醫院擔任醫生六年。後於1987年開始在瑪麗醫院進行微生物學研究。直到1989年才進入香港大學微生物系工作。他曾是首位確認SARS是由冠狀病毒,而不是其他的衣原體或其他病因形成的學者。袁國勇認為病毒可源自果子狸等野生動物。他曾被譽為「抗SARS英雄」。2004年,他獲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頒授「銀紫荊星章」以表彰他對抗沙士病毒的努力。 袁國勇已發表論文1000多篇,H指數超過100,論文引用次數超過15,000次,是在冠狀病毒研究方面發表論文最多的20位作者中的佼佼者。在過去的20年中,他發現了超過100多種新病毒,細菌,真菌和寄生蟲。 過去他在香港...

    英國皇家外科學院院士(格拉斯哥)
    英國皇家內科學院榮授院士(愛丁堡、倫敦及愛爾蘭)(網站沒說明是否榮譽)
    英國皇家病理學院院士
    袁國勇曾於節目《敢創.香港》中提到自己3歲時曾經因為患上肺炎而入住瑪麗醫院。當時他的母親因為覺得他會捱不過,所以不敢探望他。[來源請求]
    由於自小到大體弱多病,他每天完成工作回家後,在睡覺前都會花半小時耍太極鍛鍊體魄。有時會聽區瑞強主持的電台節目。
    熱愛天文學的袁國勇說,偵查病毒有如瞻天觀星,遙望星空,星星只是一點點光,無法清楚看見,需要運用物理、化學和光學的知識,以望遠鏡分析它的運行軌迹,光度、顏色,從而認識該星球本身的進化,才能找到星星的位置。
  4. 2020年2月12日 · 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 (英語: Coronavirus disease 2019 ,縮寫: COVID-19 [17] [18] ),是一種由 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冠狀病毒2型 (縮寫:SARS-CoV-2)引發的 傳染病 ,導致了一場持續的 疫情 ,成為人類歷史上 致死人數最多的流行病之一 。 該病已知的 首名病人 2019年末於 中華人民共和國 湖北省 武漢市 [19] [註 1] 確診,其後此病在全球範圍內陸續被檢測出。 截至2023年3月10日,全球各國的官方通報已累計報告逾6.76億名確診病例、逾 688.1萬名患者死亡 [5] ,目前仍在持續擴散中。

  5. 1月18日國家衛健委派出第三批高級別專家組6位成員從不同地方趕赴武漢 [38],袁國勇在3月接受財新網採訪時表示,「我們在武漢到訪的地方可能都是示範單位』,我們問他們武漢衛健委武漢疾控中心武漢當地醫院以及湖北衛健委等什麼他們

  6. [2] 香港大學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 袁國勇 相信武漢正爆發病毒感染呼籲香港市民提高警覺。 [3] 2020年 [ 編輯] 1月 [ 編輯] 1月3日, 行政長官 林鄭月娥 在 食物及衞生局 局長 陳肇始 陪同下,到 高鐵香港西九龍站 ,視察因應武漢疫情所採取的出入境口岸防控措施 [4] 。 1月4日,政府宣佈「對公共衞生有重要性的新型傳染病準備及應變計劃」,同時啟動嚴重應變級別 [5] 。 同日, 政務司司長 張建宗 表示當局「沒有掉以輕心」,但現階段毋須減少香港來往武漢的高鐵及航班班次 [6] 。 1月8日,政府在《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憲報》刊登公告, [7] 將該疾病稱為「嚴重新型傳染性病原體呼吸系統病」,

  7. 2024年5月11日 · 2022年5月20日政府專家顧問成員之一的港大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 袁國勇 表示香港已建立起重症防護屏障,衛生署衛生防護中心仍在每天發表確診數字是不重要及做法過時 [21] ,應該將焦點放在需要入院及重症治療的數字,確保醫療系統不會癱瘓即可,強調香港要把握好在2022年夏季達成社會復常及放寬防疫措施的「黃金機會」 [22] 。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