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4年5月22日 · 【阿波羅新聞網 2024-05-22 訊】 默認. 科學家通過韋伯太空望遠鏡 (Webb Space Telescope),發現在7.4億年前的宇宙初期,也是目前科學家所了解到的最遠距離,有兩個人們所知的巨大質量 黑洞 正在合併。 這個發現不僅刷新了人們所知的黑洞合併最遠距離,也表示黑洞的成長比科學家想像的更早更快。 劍橋大學的學者烏伯勒 (Hannah Ubler)負責撰寫,在皇家天文學會 (Royal Astronomical Society)月刊Monthly Notices發表的報告說,合併是黑洞之所以能夠迅速擴大增長的原因,即使「在宇宙黎明時」已是如此。

  2. 2024年5月15日 · 詹姆斯韋伯太空望遠鏡上兩台儀器對這顆行星的紅外觀測表明這顆行星存在着大量的大氣層且不斷地被巨大的岩漿海洋釋放的氣體所補充。 與相對容易發現的氣體巨行星的大氣層不同,岩石行星周圍稀薄而稠密的大氣層仍然難以捉摸。 這一結果是迄今為止太陽系外存在岩石行星大氣層的最佳證據。 美國宇航局噴氣推進實驗室和加州理工學院的行星科學家胡仁宇(Renyu Hu,音譯)說:「大氣中可能富含二氧化碳或一氧化碳,但也可能含有其他氣體,如水蒸氣和二氧化硫。 目前的觀測無法確定確切大氣成分。 」他是該研究的主要作者,這項研究結果發表在《自然》雜誌上。 韋伯數據也沒有明確大氣層的厚度。 胡仁宇說,它的厚度可能與地球一樣厚,甚至比金星還要厚,金星的有毒大氣層是太陽系中最稠密的。

  3. 6 天前 · 這顆恆星距離地球40光年。 (R. Hurt/JPL-Caltech/NASA) 根據周四(5月23日)發表在《天體物理學雜誌通訊》(The Astrophysical Journal Letters)和《英國王家天文學會月刊》(Monthly Notices of the Royal Astronomical Society)上的兩項研究,這顆名為Gliese12b的系外行星圍繞一顆位於雙魚座的低溫紅矮星Gliese12運行。 這顆恆星大小約為太陽的27%,溫度約為太陽的60%。 由於Gliese12b的恆星比太陽小得多,它仍然位於宜居帶內,也就是位於距離液態水可以存在的恆星的理想距離內。 但它完成一次軌道運行需要12.8天的時間。

  4. 6 天前 · 藉由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詹姆斯韋伯太空望遠鏡James Webb Space Telescope),天文學家發現了兩個星系與其內部的超大質量 黑洞 正在進行合併的證據。 這起合併事件發生在宇宙初期,這是迄今已知在合併的最遙遠黑洞。 天文學家發現兩個星系與其超大質量黑洞正在進行合併。 這整個系統稱為ZS7。 (NASA/ESA/CSA) 韋伯太空望遠鏡網站在5月16日發佈的新聞稿中指出,天文學家已經在近域宇宙中的大多數巨大星系內發現超大質量黑洞,其質量為太陽的幾百萬至幾十億倍,其中包括我們的銀河系。 這些黑洞可能對它們所在的星系產生重大影響。 但天文學家並不十分了解這些黑洞如何變得如此巨大。

  5. 6 天前 ·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在5月23日發佈的新聞稿中指出藉由分析該局的詹姆斯韋伯太空望遠鏡James Webb Space Telescope所取得的資料研究人員發現三個宇宙初期的星系可能正在活躍地形成。 當時宇宙的年齡只有4億至6億年。 韋伯太空望遠鏡的觀測資料顯示,這些星系被氣體包圍着。 研究人員猜想這些氣體幾乎全部是氫和氦,它們是最早存在於宇宙中的元素。 韋伯太空望遠鏡的儀器非常敏感,以至於它們可以偵測到這些星系四周有不尋常數量的密集氣體。 這些氣體最終會促成星系內的新星形成。

  6. 2024年5月22日 · 【阿波羅新聞網 2024-05-22 訊】 默認. 天文學家發現了一顆比 木星 更大的行星,但令人驚訝的是,它卻像棉花糖一樣蓬鬆、輕盈。 一個國際研究小組周二(5月14日)報告說,就其大小而言,這顆系外行星的密度極低。 而我們太陽系中的氣態巨行星——木星、 土星 、天王星和海王星,密度要大得多。 這顆被命名為WASP-193 b的太陽系外行星(系外行星)的寬度約為木星的1.5倍,但質量僅為太陽系氣體巨行星的十分之一多一點。 主要作者、麻省理工學院的哈立德‧巴爾考伊(Khalid Barkaoui)在一份聲明中表示,「這顆行星基本上超級蓬鬆」,因為它主要由輕質氣體而不是固體組成。 一些專家認為WASP-193b非常輕,可以漂浮在水面上。

  7. 5 天前 · 【阿波羅新聞網 2024-05-27 訊】 默認. 一項新的研究揭示了太陽的磁場起源於更接近地表的地方,從而解開了伽利略首次探究的一個有着400年歷史的謎團,並加強了太陽風暴的預報。 包括美國西北大學工程師在內的一個國際研究小組,越來越接近於解開一個有400年歷史的太陽之謎,這個謎連著名天文學家伽利略-伽利萊(Galileo Galilei)也曾為之困惑。 自從首次觀測到太陽的磁場活動以來,天文學家一直在努力確定這一過程的起源。 現在,在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的超級計算機上進行了一系列複雜的計算後,研究人員發現磁場產生於太陽表面以下約2萬英里處。 這一發現與之前的理論相矛盾,之前的理論認為這一現象起源很深--從太陽表面下13萬英里處開始。 這項研究成果於5月22日發表在《自然》雜誌上。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