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香港跨性別人士在使用符合他/她們自我認同性別的廁所時,甚至在公共空間使用廁所都面對極大困難; 更加嚴重的是,當跨性別人士使用廁所時,/她們遭受到言語騷擾肢體暴力,甚至在違反個人意願下的性接觸基於不同原因,有相當部分的受訪者沒有進行不確定或不願意接受與性別轉換相關的醫療服務這代表他/她們被排除在香港政府現行更改身份證上性別標記的規定以外這些社會和法律層面的邊緣化為跨性別人士的精神健康帶來影響。 42.8%受訪者出現中等至嚴重程度的抑鬱症狀。 34.7% 受訪者出現中等至嚴重程度的焦慮症狀。 31.2%受訪者表示自己在過去十二個月當中,曾在沒有自殺意圖的情況下作出自殘行為。

    • 性別錯稱是對跨性別者的性別歧視
    • 尊重性別者依照性別認同使用公共空間的權利
    • 增加多元性別族群的醫療可近性

    世界衛生組織 (WHO) 於 2018 年公布,跨性別並非疾病,只是當事人自己認同的性別和出生時被指定的性別不同。雖然目前在臺灣,跨性別者若要變更性別登記,必須在完成性別重建手術的前提之下申請才會被受理,但每一位跨性別者的性別認同都應該被尊重。 故事當中佳欣是一位正在進行荷爾蒙療程、尚未完成性別變更登記的跨性別者。 雖然證件上、病歷系統裡所顯示佳欣的性別為男性,醫生既已意識到佳欣是跨性別者,就更應該尊重病人的性別認同,不該一再地以不符合當事人的性別來錯稱對方。

    許多對於跨性別不瞭解的人堅持,跨性別者應該按照其出生時被指定的性別使用廁所、淋浴間等男女有別的公共設施;有些甚至將跨性別女性妖魔化,錯誤地把跨性別和性侵犯、偷窺癖者混為一談。性暴力如性侵害、偷窺等事件的發生,乃在於加害者的不當行為,和一個人的性別 認同並無關聯,跨性別者不該因其性別認同遭受此等汙名對待。尊重跨性別者依照自身性別認同,使用其感到自在的公共空間,應是跨性別者的基本權利。

    根據『台灣伴侶權益推動聯盟』2020 年「跨性別人權現況問卷調查」統計,55.41 % 跨性別者曾「不敢去上廁所」,另有 24.32 %「延遲或不願就醫」。跨性別者就醫困境異於同志之處在於,其外表可能已經是自我認同之性別,但身分證可能還是原生生理性別,在出示證件時即形同曝光身分、不免擔憂會遭到異樣的看待及刁難。 跨性別者基於變更性別身分的需要,會前往精神科、整形外科、內分泌科、婦產科 等科別就醫,但不只如此,跨性別者也會因為各種急、慢性病而有就醫需求、出現在其他各科別的診間,故所有醫療人員皆應具有一定的性別敏感度,以減少多元性別族群的就醫障礙、增加其醫療可近性、提升整體多元性別族群之身心健康。 若醫界先進對跨性別醫療期望進一步了解,除了可主動參與各政府單位及性別團體舉辦之相關課程,亦可參考「...

  2. 跨性別是泛指任何人的性別認同及/ 或其性別表達,有別於社會對其先天性別的規範」,當中包括各種把自己認同為男性女性或男女以外的性別的人,例如認同自己為兼具男女兩性元素的人1.2 哪些人是變性人? 變性慾/易性症在醫學上有特別含義,有別於泛稱跨性別的人士,它適用於那些表現出希望以另一性別身份生活及獲接納為該性別的人士,通常伴隨對自己解剖結構上的性徵的不自在感或不適當感,並且希望接受荷爾蒙治療和手術,以便令自己的身體盡量與所選擇的性別一致2個人的性別認同( 有時稱為自認性別) 及其被預期以該性別生活的性別(有時被稱為原生性別) 不一致,可引致很大的不安及痛苦。 這些感覺常被稱為性別焦慮症3。 性別焦慮症並非一種個人選擇─這並不是一項生活方式上的選擇。

  3. 2021年3月30日 · 跨性別一詞是個定義困難涵蓋範圍廣泛的詞彙。 依據游美惠在《 性別教育小詞庫 》整理的介紹跨性別可以同時包含好幾個族群從偶爾或總是扮裝為表演或是內在心理慾望而扮裝到想動變性手術……等多元多樣的跨性別認同或表現。 (中間略隨著後現代論述的興起更有一些跨性別倡議者主張應該要鼓勵逾越性別的行為表現不應將跨性別侷限在陰陽人或變性人等依生理特徵而歸類的範疇而已。 綜合既有的定義與看法,普遍的共識是將這詞視為一個雨傘術語(umbrella term),也就是總稱,涵蓋了從衣著到行為舉止上跨越性別界線的多個族群,也因此扮裝(Cross-dressing,縮寫CD) 以及變性者(Transsexual,簡寫為TS)也都是廣義的跨性別者。

  4. 性別歧視 (英語: sexism )一般是指基於他人的 性別 差異而非他人優缺點所造成的厭惡或是 歧視 ,但也可用來指稱任何因為性別所造成的差別待遇。 定義 [ 編輯] 性別歧視 一般是指以下幾種信念或態度: 相信某一種性別比其他種性別優越的信念( 重男輕女 / 重女輕男 ) 指稱憎恨男性( 男性貶抑 )或憎恨女性( 女性貶抑 )的態度。 概述 [ 編輯] 性別歧視可粗略的視為性別本質主義的產物。 本質主義者堅持可以根據個體所屬群體之特徵理解或判斷該個體,而性別歧視者則是認為可依照個體所屬的性別群體(男性或女性)來理解或判斷該個體。 這樣的觀點假定了所有的人都可以清楚地被劃分成「男性」或「女性」,而忽略了某些同時擁有兩性特質的跨性別者的存在。

  5. 2024年5月15日 · [12] 跨性別的相反詞則是為 順性別 ,其指的是的性別認同或性別表現與其出生時的 指定性別 一致。 [13] 個人對於外表的感覺良好和舒適而且接受其性別認同的情況則稱為跨性別一致」(transgender congruence)。 [14] 許多跨性別者經歷 性別不安 ,有些人尋求治療,如 性別肯定激素治療 (GAHT)、 性別重置手術 (SRS)以及 心理治療 (但需注意的是,心理治療可能無法改變跨性別人士的性別認同)。 [15] 不是所有跨性別者皆渴望接受這些治療,也有些則因為經濟或醫學方面的原因而無法接受之。 [15] [16] 大多數跨性別人士在工作 [17] 及公共場所 [18] 和在醫療機構求診時 [19] 遭他人歧視 。

  6. 2021年5月14日 · 香港跨性別人士在使用符合他/她們自我認同性別的廁所時甚至在公共空間使用廁所 都面對極大困難;更加嚴重的是當跨性別人士使用廁所時/她們遭受到言語騷 擾肢體暴力甚至在違反個人意願下的性接觸基於不同原因有相當部分的受訪者沒有進行不確定或不願意接受與性別轉換相關 的醫療服務這代表他/她們被排除在香港政府現行更改身份證上性別標記的規定以 外。 只有 5.6%的受訪者已經在身份證上轉換了性別標記,另外有 6%正在處於轉換身 份證上性別標記的階段當中。 75%受訪者同意應政府立法設立男女以外的非二元性 别。 這些社會和法律層面的邊緣化為跨性別人士的精神健康帶來影響。 42.8%受訪者出現中 等至嚴重程度的抑鬱症狀。 34.7%受訪者出現中等至嚴重程度的焦慮症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