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9年7月8日 · 迪士尼(NYSE:DIS)在制定全新的電影計劃和與Disney+整合後,競爭對手將難望項背。 到目前為止,迪士尼(NYSE:DIS)於2019財政年度首六個月(即截至3月30日止六個月)的表現看上去頗為平淡——起碼數字是這樣反映的。要超越一年前黑豹上映時的銷售成績並非易事,在第二季中,樂園和度假村業務受 ...

  2. 2020年2月8日 · 2020-02-08 The Fool. 串流行業的焦點一直集中在Disney+、Apple TV+和Netflix等大品牌上,但忽略YouTube也非同小可。 目前,Marques Brownlee並非什麼家傳戶曉的名字,但其以科技為主題的YouTube頻道已擁有1,000萬名訂閱者。 他的視頻已積累總共超過16億觀看次數,其中大部分觀看次數來自年輕觀眾。 事實上,近日Piper Jaffray調查顯示,Alphabet的(NASDAQ:GOOG)(NASDAQ:GOOGL)YouTube已超越Netflix(NASDAQ:NFLX),成為青少年串流平台的首選。 青少年自稱觀看串流視頻時會平均花上37%的時間在YouTube上,而Netflix則為35%。

  3. 2021年7月7日 · 2021-07-07 Jack Yip. 中集車輛(SEHK:1839)即將於深交所創業板上市,擬募資 20億元(人民幣・下同),主要投向高端製造體系建設。 更多分析 吉利一個月反彈3成 動能可繼續? 、 新能源股再起動 比亞迪升穿280元? 中集車輛A+H上市. 是次回A上市,意味着中集車輛將正式成為「A+H」全球半掛車和專用高端製造第一股。 登陸 A股資本市場,最主要的好處莫過於吸引內地市場,增加資金流動性,助力拓闊估值空間。 而早前A股表現強勢,市場對中集車輛回A計劃都有所憧憬,推動中集過去一個月股價就升了逾兩成。 雖然如此,中集車輛現價仍有長線持有的吸引力。 1.多國政策推動市場發展. 中集車輛主要從事設計、製造及銷售多種半掛車及上裝並於中國、北美、歐洲及其他地區提供相關服務。

  4. 2019年4月25日 · 2019-04-25 pualcheung. 在鐵路網逐漸擴大下,大家都以為首當其衝的必然是巴士這類競爭對手,不過翻查記錄, 載通(SEHK:62) 2008財年的 九巴 分部全年總載客量為9.87億人次,而2018財年的總載客量達10.22億人次,其間港島南線通車,以及港島線延長,但巴士載客量不跌反升,顯然影響不像預期般大。 載通業務及派息穩定. 事實上,巴士的剛性需求長遠仍然存在,這條護城河相當堅固。 載通巴士業務反倒最易受燃油價格影響,可幸國際油價現時已較早幾年前大幅回落,而且隨著美國頁岩氣革命出現,油市基本上已告別昔日的黃金時代。 美國的頁岩氣平均成本每桶50至70美元,一旦油價上升,產量便隨即相應增加,成為了油價上升一個巨大阻力。

  5. 2021年6月18日 · 全球芯片短缺對汽車業影響並非集中於先進芯片而是在汽車電腦模組使用的一般芯片短缺最大是涉及ESP車身電子穩定系統和ECU電子控制單元的芯片。 所以比亞迪亦難免受影響。 不過,比亞迪董事長王傳福早前明確表示,由於早已自研芯片,目前全球汽車業陷入缺芯停產問題,比亞迪未受影響。 公司生產的IGBT晶片已在各產品線使用,除品牌自用外,已有外銷。 同時,對今年出貨已提前做風險上採購,鎖定產能。 集團未有回應低端芯片缺貨對其影響。 一架車至少需要40種芯片,而新能源汽車及高檔汽車需要至少150種,難以相信比亞迪可以完全免疫。 根據比亞迪5月銷售數據,汽車銷量4.63萬輛,按年增45.49%。 新能源汽車銷量3.28萬輛,按年升1.9倍,燃油汽車銷量1.35萬輛,卻下跌34.16%。

  6. 2021年3月8日 · Magna在汽車行頭已經有超過60年歷史最初幫通用汽車製造零部件發展至今由汽車座椅以至引擎均有生產是北美最大汽車零部件製造商以銷售額計是全球第三大汽車零部件供應商。 集團在奧地利格拉茲更設有廠房為歐洲車廠代工組裝及生產汽車,客戶包括Mercedes-Benz、BMW及Jaguar等。 目前在全球27個國家合共設有342個生產及組裝廠房,當中118個位於歐洲;另外,在全球有91個產品研發及銷售中心。 「行外人」最佳拍檔. 德勤早前發表《2030電動汽車趨勢展望》報告﹐預測全球電動車於未來10年將以複合年均增速29%成長;電動車總銷量會由去年250萬輛,增加至2025年的1120萬輛,至2030年將進一步增至3110萬輛。

  7. 2020年10月23日 · 其實長線投資與短線投機有一個本質上的不同, 長線投資做的是預測,短線投機是賺取市場的非有效性。. 舉個例子,長線投資是找出潛力股、優質公司, 關注的是企業基本面,如行業前景、管理層、財務數字等等, 因此選股時,是在作預測,預期哪些公司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