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1. 相關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1年1月1日 · 第1個步驟是要瞭解自己的財務目標到底是多少。 財務目標可以按個人的餘命及依生活水準的期待所需的生活開銷等做一個折現計算舉例而言A君退休前月薪約有6萬元之多退休後若要維持一個與退休前財務支配自由度較為一致的生活樣態退休後80所得替代率應該較為理想亦即退休後每月估計約5萬元才能過一個與退休前經濟支配自由度較為相當的生活。 若該君預定於65歲退休,根據臺灣內政部公告之2019年簡易生命表65歲男女平均餘命有20.41年,推算A君於65歲退休時準備1,200萬元是必要的,因此這1,200萬是A君的財務目標。 ⠀⠀⠀⠀⠀⠀⠀. 第2個步驟即清點自己在所屬的社會保險與對應的職業退休金制度下,每月可領取的金額, 並從第1步目標生活金額中扣除,以檢視自己退休時點財務缺口多寡。

  2. 2022年4月1日 · 假設退休後每個月需要有4萬元的生活費而將來65歲退休後的平均餘命約為20年換算下來所需的退休金應要有960萬元但考量到通膨因素在2通膨率下退休金要準備高達1,737萬元才足夠準備金額足足差了將近一倍之多

  3. 2022年4月1日 · 1. 提前準備: 現時有許多屆臨退休的民眾遇到想退不敢退的處境。 當中最大的原因,通常就是因為年輕的時候沒有建立好風險及投資觀念和儲蓄的習慣,所以絕對需要及早做好退休規劃。 2. 設定合適的所得替代率: 現代人花費項目和過往相比增加很多,以生活必需品中的手機為例,每隔一段時間通常就需要更換新機,且隨著科技進步,許多用品的價格都會提高。 但是很多人都沒有想過,工作可能會因為疾病、意外而中斷,這些平常開銷的經濟來源可能就會出現缺口。 而工作收入確定中斷的時間點,往往就是在退休的那一天。 因此,應在退休前確實規劃退休後平均每月可支配金額與退休前每月薪資的比例(所得替代率)。 廖柏凱建議,所得替代率至少要以80%為基準,因為其中還要考慮通膨造成數年後物價上漲,使實質購買力下降的可能性。 3.

  4. 2023年11月1日 · 計算所有填答每位熟齡族平均認為自己必須有837萬元的退休金若以平均餘命81歲退休年齡65歲計算每月平均花費為4萬3,594元。 再看臺灣民眾平均「勞退」月領金額為1萬9,573元,「勞保」為1萬8,209元,合計共3萬7,782元,距離4萬3,593元仍有5,812元的差額。 換算下來,就是共計112萬元的缺口必須由民眾自行填補。 不過令人意外的是,根據統計,有38.6%的受訪者只有1項退休金來源,26.8%有2項退休金來源,可見民眾的實際規劃與理想間的距離可能比想像的更遙遠,唯有民眾建立起穩定的退休金來源,才能夠在難以單獨生活時住進優質的安養機構,安享晚年。 而退休後的人際關係建立,則有賴個人的行為規劃與社會團體的努力。

  5. 2019年9月1日 · 從小額開始存錢,到累積成為退休一大資金池, 而非用一個終極的退休數字目標來回推, 每月應該存下多少。 運用每月存下收入的20%」這樣簡單的方式, 完善你的退休,正確啟動你的退休準備關鍵期。 「全球老齡化」正襲捲全球

  6. 2021年4月1日 · 3大步驟制定完善退休規劃. 分析退休需求是進行退休規劃的第1步也就是首先要釐清自己退休後想要過怎麼樣的生活。 以最近臺北市長照中心的新聞為例,北投奇岩長青樂活大樓正式啟用,失智長者的照護費用1個月要價5萬5,000元,引起一番熱議。 先不論價格是否合理,陳彥志表示臺灣現有的銀髮養老住宅1個月所需費用約6萬至10萬元左右,倘若民眾去參觀過,就會對未來有些想像與選擇,像是住單人房或是多人房、對設備及環境品質的要求,甚至是聘請居家看護等,從需求回推費用,民眾對老後所需的金額就會有比較準確的概念。 瞭解自身的需求後,再來便是看現在退休準備狀況為何,這一部分是由2大塊組成,分別為政府及社會保險提供的金額,以及自己當下的存款,在釐清準備狀況後才有辦法訂定明確計畫,開始累積不足的財富。

  7. 2023年11月1日 · 根據行政院主計處統計的消費者物價指數分類中醫藥保健類在過去10年裡年年增長且這已經是考慮進臺灣民眾享有健保後的數字要是退休後需要使用更先進更貴的自費醫藥實際金額恐怕遠超民眾想像。 「醫療保險有一個很實際的問題,就是當你身體健康出現狀況時,你可能不太能夠買到保險。 」為此,當民眾趁著年輕時及早規劃,可以因為醫療行為發生機率較低,享有較低的費率。 而在醫療通膨持續發生的情況下,及早投保也能以較低的成本享受相同的保障。 建立正確心態,善用複利效應累積退休資產. 「您認為,需要準備多少退休金才能退休呢? 」只要走上街採訪民眾,就會聽見每個人的回答都不盡相同,有人認為500萬元就足以支應退休生活,卻也有人將退休金的需求喊上2,000萬元。

  1. 相關搜尋

    退休計算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