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1年1月23日 · 從1980年深圳特區成立直至今天的40年間改革開放總設計師鄧小平在1992年1月南巡深圳堅定了深圳改革開放的路線讓深圳從一個小漁村變成一個國際大都市本文就用20張對比相片帶你看看40年來深圳如何崛起。 上圖:建設中的深圳羅湖區。

  2. 2020年10月15日 · 深圳因改革開放而生因改革開放而興因改革開放而強40年間深圳實際管理人口從不足3萬人增至超2000萬人經濟總量從不足2億元增至近2.7萬億元人均GDP達3萬美元闊步走向世界舞台敢闖敢試敢為人先埋頭苦幹篳路藍縷40年深圳創造了舉世矚目的發展奇跡成為中國改革開放的一面旗幟但改革開放作為一場偉大的革命從來就不是一帆風順的始終伴隨着爭論與質疑。 只有敢於走別人沒有走過的路,才能收穫別樣的風景。 在深圳,改革開放也曾陷入迷惘和停滯,令人們欣喜的是,1984年、1992年,鄧小平同志兩次視察南方來到深圳。

  3. 1979年隨著中國開始推行改革開放政策作為改革開放的首個試驗場”,深圳特區這片廣袤的熱土開始其拓荒歷程到處響著推土機挖掘機起重機的隆隆聲到處是步履匆匆的行人。 漁村人敏銳地意識到深圳所蘊藏的巨大商機。 他們下商海、跑運輸、販賣緊缺商品……短短一年裡,漁村人就完成了資本的原始積累,全村30余戶村民家家都成了萬元戶。 富裕起來的村民們告別了住破草寮的歷史,他們先后蓋起了別墅式住宅,連隔岸的香港人都羨慕不已。 六十年代住木棚,八十年代住樓房,二十一世紀住時尚住宅區,漁民村人夢想成真。 如今,這裡的居民每三戶分到了1幢住宅樓,除了自己居住外,他們都把余下的房間委托社區的物業公司進行統一出租,僅此一項,每月收入便可達5位數以上。

  4. 1984年鄧小平首次來到深圳為經濟特區的發展和全國改革開放指明了方向這是激情燃燒的歲月——從小崗到深圳從農村到城市從沿海到沿邊改革開放大潮席卷祖國大江南北﹔. 這是令人振奮的時代——繼深圳珠海汕頭廈門4個經濟特區設立后1984年宣布14個沿海城市對外開放1988年海南改制為省並劃定為經濟特區1990年宣布開發浦東……星羅棋布的一座座城市一個個特區勾勒出中國改革開放的大棋局。 經濟特區的嘗試率先在蛇口工業區2.14平方公裡的土地上疾行。 時任蛇口工業區負責人的袁庚在企業管理干部培訓班開學時如此表示:黃埔軍校是“不革命者不入此門”,這裡是“不改革者不入此門! 繼蛇口工業區之后,羅湖區也打響了戰役,大規模的城市開發和建設全面鋪開。

  5. 2018年12月18日 · BBC中文記者. 2018年12月18日. 歷史對鄧小平的評價從不缺少爭議。 他一手締造了中國的經濟奇蹟,也造成政治改革的停滯。 回溯改革開放40年這個龐大國家的成與敗似乎都與鄧小平密不可分1979年1月鄧小平的車隊行駛在華盛頓街道上。...

  6. 其他人也問了

  7. 2021年6月13日 · 深圳市馬洪經濟研究發展基金會創會理事長李羅力向中央社記者說由鄧小平領導的改革開放最重要的一個戰略是徹底結束中國的閉關鎖國狀態1978年11月安徽省鳳陽縣小崗村實行分田到戶自負盈虧的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拉開了中國對內改革的帷幕。 對外開放上,1979年,北京方面批准廣東、福建在對外經濟活動中實行「特殊政策、靈活措施」,並決定在深圳、珠海、廈門、汕頭試辦經濟特區,目標是「讓一部分人的生活先好起來」。 據說,使用特區名稱,是鄧小平建議的,因為中共早年在陝甘寧的根據地就叫特區。 對於中共中央首先選擇深圳等沿海城市作為經濟特區的原因,李羅力說:「這裡面實際還隱含著另外一個重大的戰略考慮,那就是中國的對外開放要首先從吸引港、台企業和海外僑胞的投資開始。

  8. 1992年春天中國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鄧小平在改革開放的關鍵時刻南下武昌深圳珠海和上海等地發表了著名的南方談話鄧小平南方談話給中國大地帶來無限生機與活力中國從此堅定走上改革開放的道路深圳作為改革開放的試驗場先行者”,在鄧小平南巡南方談話后的二十年裡以自身的發展與探索逐步實現鄧小平當年的理念。 一、鄧小平南方談話的歷史背景. 上世紀90年代,國際國內形勢動蕩多變。 一方面,國際上,國際共產主義運動走入低谷,蘇聯解體,蘇共解散,給世界范圍的共產主義運動蒙上厚重陰影﹔另一方面,西方一些政治勢力利用政治、經濟、文化、外交等各種手段,實施“和平演變”策略,企圖“不戰而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