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4年5月20日 · 韓國湖西大學的創始人姜錫圭教授在65歲載譽退休,然而此後他卻度過了灰暗的30年:一事無成,只是昏昏沉沉地虛度時光,等待死亡。 95歲生日那天他潸然淚下—— 原來人生遠比他想像地要長。 如果不是有意識地去生活,時間只會白白流走。 在年輕時,姜錫圭非常努力地工作,也因能力獲得認可,被他人尊重。 「感謝這些付出,在65歲我得以光榮自信地退休——我卻沒有料到,30年後,在95歲生日那天,我會因後悔而淚流滿面。 人生的前65年,姜錫圭活得自豪且榮耀,但餘下的30年充滿了悔恨以及苦楚。 退休後,姜錫圭想:「我已經過完了自己的一生,從今起每多活一年都是賺到。 」於是抱著這種想法, 姜錫圭只是在等待無痛的死亡降臨 ——就這樣毫無目的、毫無希望地活了30年。

  2. 2023年10月18日 · 資深投資者林一鳴今日就在社交平台分享自己「50歲提早退休」的故事,透露當時「感受到『退休可能會快D』的壓力」,因此重新規劃人生,再度活躍於社會。

  3. 2021年10月2日 · =======. 想盡早財務自由,提早退休,立即 免費下載《香港經濟日報》App 取經. 撰文 : 熙琳 中原金融集團組別營業董事. 欄名 : 保險百科. 讀者李小姐50歲,主要想以股市及債券收息來作退休,但近日股市動盪,不單股票資產下降,連債券亦有違約的傳聞,令晚上休息也憂心忡忡,睡不安寧。

  4. 2024年4月29日 · 因此,他在1921年訂立遺囑,指定將自己的私人收藏作為丹麥皇家硬幣和獎章收藏的備份,以防現有的國家收藏發生意外。在他去世100年後,如果國家收藏保持完好無損,他的收藏才可公開拍賣,所得收益歸其直系後裔所有。

  5. 2023年4月25日 · 1. 在子女年輕時就把財產給予他們. 如果有子女,「零遺產計劃」中應該考慮幾多歲把財產分給他們,及分配多少,並且確保在子女們最需要的時間給予他們。 當自己年齡漸長,子女也會變老,例如自己80多歲時,子女已經50歲或60歲,可能已經度過了人生最艱難的時刻,他們自己也可能已經累積到一定財產,這個時候再給予他們一大筆遺產,意義沒有那麼大。 根據書中引述聯邦儲備委員會調查發現,任何收入人群,將財產傳承給下一代人大多數會選擇在繼承人60歲左右。 事實上,一個人從贈予禮物中獲得快樂最多的是在30歲左右,隨著年齡增長,將金錢轉化為愉快體驗的能力會減弱,這也是所謂的「金錢效用」。 書中提到,將錢贈予子女最佳的時間是在他們25歲至35歲之間,太遲無法產生大影響,太早容易浪費錢。

  6. 2021年8月26日 · 6個月之後,他因抹窗時失足而墮樓身故。 保險公司能否以陳先生自殺為由,拒絕賠償? 目前,大部分保險公司將壽險生效首年或首2年內的自殺,列作不保事項(除外責任,Exclusion)。 換言之,倘若上述個案中的陳先生真的是自殺身故,保險公司可以不作賠償。 然而,證明死亡是由自殺引起的舉證責任須由保險公司負責。 若死者沒有留下遺書等明顯佐證,保險公司要證明死者於自殺亦非易事。 若然受益人對保險公司賠償有爭議,最後可向保險業監管局投訴,要求局方檢視個案。 【調查:港人身故風險保障缺口達6.9萬億 買保險不宜偏向多功能產品: 按此 】 個案2:王女士於5年前買了一份人壽保險,受益人是她的5歲女兒。 最近,王女士因醉酒駕駛而發生交通意外,留院1個星期之後死亡

  7. 2023年10月14日 · 台灣知名投資者及作家 闕又上 近日便分享兩個故事,都是退休金剛拿到手,卻患癌離世,錢留下了,人卻離開了,他感悟「我們最容易忽略的財富是健康」。 100多萬美元退休金準備好了 但人呢? 闕又上早前參加一位女士的追思會,闕又上是該女士和她丈夫的財務顧問,她的丈夫更是醫生,並透露亡妻患的是淋巴癌,雖然淋巴癌是少數化療有效的癌症,可是他妻子不願意化療,選擇了另類療法,他說他無法強迫妻子接受她覺得痛苦的治療。 追思會上,一些親友得知闕又上從事財務業,便感觸地對他說,目睹了逝者的經歷,覺得人生到了這個階段,都要有遺囑和信託了,而她的醫師丈夫同樣感慨地說,妻子手上有100多萬美元的退休金都準備好了,「但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