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4年5月5日 · 在美國,高息存款戶口通常由網絡銀行(即虛擬銀行,全部業務透過互聯網提供)或儲蓄互助社(Credit unions,又稱信用合作社)提供,並且通常比大型銀行提供的傳統存款戶口具有更高的利率回報。 在香港,虛擬銀行的存款戶口有高息的選擇,傳統大型銀行也不乏高息,更結合出糧服務、里數回贈來做推廣。 相關文章: 最高6厘存息! 出糧戶口邊間好?

  2. 2024年4月25日 · 35歲財富自由. 重來他想拼情商 「能富10倍」 2016年,35歲的Steve Adcock辭職了——當時他已經擁有90萬美元(約705萬元)的儲蓄。 如今,42歲的他只是偶爾工作,其凈資產也增長到130萬美元(約1018萬元)。 可以說,在過去的幾十年間,他在理財方面做對了很多事情。 然而,Steve Adcock向CNBC表示,有1件事他希望自己能在20歲出頭就明白——如果這樣,他能讓自己富得更快,甚至擁有更多財富。 「相比智商,你的性格能讓你更富裕10倍,」Adcock表示。 「我從我的職業生涯中領悟了這個道理,雖然明白得很遲,但我非常確信這點。 毫無疑問我和一大幫聰明人工作,但這些在 辦公室中最聰明的人往往並不是升職加薪的人選。

  3. 2024年5月8日 · 今次你財策劃師的主角Ken,約6年前入職公務員,人工由當時的2.3萬元加至目前的3.9萬元,增幅70%,他估計今年將會升職,期望收入增至約6萬元,加幅是54%。 這幾年收入增幅滿意,他應該開心及可以累積不錯的資產,但Ken有些沮喪地說,財富水平都是差不多,似乎對目前狀況不太滿意。 按他的資料顯示,6年前擁有資產約52萬元,今日是126萬元,增多了74萬元,增幅是142%,是很不錯的,為何他有不滿意的想法呢? 主要原因包括過往幾年的投資表現不滯。 以往MPF及其他基金都有投資美國股市,但2021年時感覺美國股市已很高,所以當時便將大部分基金都轉換到港股基金,結果不單之前賺了的都輸掉外,總數目前為止更有約15%虧損,包括股票,強積金及投資相連保單。 3年前換馬港股勁蝕 銀行戶口曾剩不足1000元

  4. 2024年5月17日 · 這位位於舊金山的職業訓練師,前Linkedin高級專員認為︰想要生活得快樂而成功,你需要的滿足感遠超金錢,「報酬只是生活的一部分,但並不是全部。 「被叫億萬富翁是種羞辱」 有2大依據. 據福布斯估計,Richard Branson的凈資產為25億美元(約195億元),但他在CNBC Make it的一檔節目中表示: 只會被當作是一個「億萬富翁」在他看來「非常侮辱」。 維珍集團(Virgin Group)是英國私企巨頭,旗下有數百間公司,但這位聯合創辦人寧願因自己創建的十幾宗生意聞名。 「也許在美國,『億萬富翁』的頭銜是一種成功象徵,但卻讓我非常苦惱。 我認為你的聲譽應該由你自己創造。

  5. 2024年5月19日 · 財富的吸引力法則. 撇除對財富的成見,我們應該以何種心態追求財富? 郝旭烈表示: 只有你喜歡錢,錢才會喜歡你。 「吸引力法則(The Law of Attraction)」是近年來極其流行的概念。 源自一本名為《秘密》的暢銷書。 簡單來説就是:只要你對一件事的執念夠強,並把握機遇,就可以吸引到你想要的任何事物——人生中的所有成敗得失,都是你自己吸引的。 放到財富中來看,就可以説是:只要你對財富的執念夠深,那麼錢自然會來找你。 你不「貪」,錢不來。 這當然不是說躺在床上發夢便可以擁有財富。 比爾蓋茨、朱克伯格退學創業的經歷已經是老生常談:你對財富的執著會趨勢你去深度瞭解賺錢的方法,因此對於時代的風向便能更加靈敏。 洛克菲勒:貪婪大有所為.

  6. 2024年3月6日 · AI是主要推手. 主持人表示美聯儲可能更期待美國失業率上升,以減緩經濟增長,Luke Lloyd對此不置可否。 然而當主持人提到坊間不少觀點認為「拜登經濟學」(Bidenomics)提振股市的健康向上、穩定經濟,他對此不敢苟同: Lloyd指出美國的創新和資本主義在未來十年帶來的事物,才是真正的成長驅動力; 特別強調人工智能(AI)徹底改變經濟的潛力: 未來十年,AI將貢獻美國企業盈利的30%; 涉及數以萬億的財富; 而這些均與拜登經濟學無關。 AI短期會令經濟強勁. Luke Lloyd認為,美聯儲只著眼於利率問題,或未能察覺美國經濟正處於科技變革引領、前所未見的關鍵時刻: 聯儲局不了解AI帶來的自動化,對經濟發展和生產力增長有多大影響;

  7. 2023年11月16日 · 26歲的美國女網紅Kyla Scanlon也許是Z世代金融專家中最著名的一位,她只使用最簡單的設備與一部iPhone 11手機,發布6到7條講解經濟/金融的短視頻。 她粉絲衆多:YouTube(3.2萬)、Substack(5.1萬)、X/Twitter(16萬),在tiktok更是有16.8萬名粉絲。 網紅標簽下的企業家 彭博是其客戶. 但Scanlon並不願被單純稱作「網紅」,《拜倫週刊》引述她說,「影響力確實是網紅這個詞的內涵,但我不覺得我在影響人們購買消費,我的整體目標是金融教育——幫助人們瞭解經濟。 網紅身分之外,Scanlon亦是一個企業家、一個金融專家,擁有與年齡不匹配的財務頭腦與專業能力。 她創立的公司Bread通過社交媒體的廣告牟利,彭博社是她的客戶之一。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