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1. 相關搜尋:

搜尋結果

    • Image courtesy of tourtrungquoc.vn

      圖片: tourtrungquoc.vn

      • 陽節意義 重陽節是中國傳統節日,通常在每年的九月九日舉行。 它是中國傳統文化中最重要的節日之一,也是中國人民最重要的節日之一。 重陽節期間,人們會祭拜祖先,表達對祖先的尊敬和感激,同時也會舉行各種活動,如登高、賞楹聯、賞花、賞月等,以表達對自然的感激之情。
  1. 其他人也問了

  2. 2022年10月9日 · 重陽節,又稱重九節、曬秋節、「踏秋」,中國傳統節日。. 慶祝重陽節一般會包括出遊賞秋、登高遠眺、觀賞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陽糕、飲菊花酒等活動。. 重陽與三月初三日「踏春」皆是家族傾室而出,重陽這天所有親人都要一起登高「避災」。. 每年陰曆 ...

  3. 2024年1月10日 · 重陽節,也被稱為菊花節,是中國傳統節日,通常落於在每年農曆九月初九(西曆2023年10月23日)。 除了 重陽節封路改道安排 外,Sundaykiss為你整合並深入了解這個富有歷史和文化背景的重陽節2023節日! 重陽節封路安排2023. 重陽節2023|重陽節的由來. 重陽節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東漢時期。 相傳在當時汝南的桓景面臨一場嚴重的瘟疫,他的父母因此不幸過世。 流離失所之際,桓景決定到東南山區拜師學藝,拜在仙人費長房門下,費長房送給他一個寶劍。 一天,費長房預言九月九日瘟魔將再現,於是贈送了桓景一包茱萸葉和一瓶菊花酒,建議他帶著故鄉的人們登高避難。 桓景回鄉,帶領眾人登山,佩戴茱萸葉護身,飲菊花酒強身。 他最終以寶劍降伏瘟魔,保護了故鄉。

  4. 重陽節 [5] ,是 漢字文化圈 傳統節日,為每年 農曆九月初九日 ,「重陽」一詞始見於 三國時期 ,因《 易經 》中「九九」兩陽數相重,故名「重陽」,在 唐代 , 唐德宗 在位時將重陽節列為「三令節」之一,重陽節開始成為正式節日。. 中國民間素有在重陽節 ...

  5. 港人視重陽節為重要節日,把清明節稱為「春祭」,重陽節稱為「秋祭」。 該天為公眾假期,不少市民會在重陽節當日或前後日子,相約一家大小一起登山祭祖,向先人表達思念。

  6. 重陽節是中國傳統節日,通常在每年農曆九月初九舉行。 它是中國最古老的節日之一,可以追溯到兩千多年前的漢朝時期。 重陽節有許多習俗,其中最 重要的是祭祖和祭拜祖先。 人們會為祖先祭祀祭品,並祈求他們的保佑。 此外,人們還會煮熟九種不同的食物,以表達對祖先的尊敬。 重陽節也是一個家庭聚會的日子,家人們會在一起吃飯,聊天,聽故事,玩游戲,唱歌,跳舞等。 香港重陽節習俗1 吃重陽糕、花糕. 在重陽節,人們會吃重陽糕和花糕,以紀念這個節日。 重陽糕是一種甜糕,外表有黃色的餡料,裡面有豆沙,搭配著芝麻,口感酥脆可口。 花糕是一種甜糕,外表有紅色的餡料,裡面有豆沙,搭配著芝麻,口感酥脆可口。 重陽糕和花糕都是重陽節的必備美食,人們會在重陽節時享用這兩種美食,以紀念這個節日。 香港重陽節習俗2 拜山.

  7. 重陽節 [5] ,是 漢字文化圈 傳統節日,为每年 农历九月初九日 ,“重阳”一词始见于 三国时期 ,因《 易经 》中“九九”两阳数相重,故名“重阳”,在 唐代 , 唐德宗 在位时将重阳节列为“三令节”之一,重阳节开始成为正式节日。 中国民间素有在重阳节登高、祭祖及祈求丰收等习俗。 2006年,重阳节被列入中国首批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另外,重阳节也是中国法定的 老年节 ,被赋予了尊老敬老、祝福健康长寿的含义。 由來. 關於重陽節的由來有很多說法,最有名的是桓景劍刺瘟魔的故事。

  8. 关于重阳节的由来有很多说法,最有名的是桓景剑刺瘟魔的故事。 南朝梁 人 吴均 之《 续齐谐记 》载:传说 东汉 时, 汝南 有一个叫 桓景 的人,他所住的地方突然发生大 瘟疫 ,桓景的父母也因此病死,所以他到东南山拜师学艺,仙人 费长房 给桓景一把能够驱魔的青龙宝剑。 桓景早起晚睡,披星戴月,勤学苦练。 一日, 费长房 说:“九月九日, 瘟魔 又要来,你可以回去除害。 ”,并且给了他 茱萸 叶子一包,菊花酒一瓶,让他家乡父老登高避祸。 于是他便离开回到家乡,九月九那天,他领著妻子儿女、乡亲父老登上了附近的一座山。 把茱萸叶分给大家随身佩上,瘟魔便不敢近身。 又把菊花酒倒出来,每人喝了一口,便能强身健体,避免染疫。 桓景以神剑降伏瘟魔,最后灭了瘟魔。